数据可视化作品,并非数据+可视化这么简单。好作品既要事实精确、有深度,也需要提升传播效率和提供好的阅读体验。那么怎么做才能挖掘数据价值、适应读者需求,同时展示新闻内涵?深度君挑选了八个全球各地的可视化作品,供您取其所长。
1)为受众服务的形式:“无腐败的社会”
埃及自由记者Islam Alzeny的可视化作品“无腐败的社会( Corruption-Free Society)”是一个包含照片、视频与漫画的网站,旨在提升年轻人对贿赂和腐败的认知。
阿拉伯国家突尼斯的一份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曾经参与贿赂,而70%的人表示如果不贿赂他人,就无法在社会生存。Alzeny认为,提高阿拉伯世界对于腐败的认识,有助于减少腐败。
“我们的目的是让人们知道腐败会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简单而有创造力的短文,配上行为艺术和讽刺画,是在阿拉伯国家宣传反腐的绝佳形式。”Alzeny说。
Alzeny称,网站灵感源自“阿拉伯之春”中广泛传播、浏览量上百万的幽默内容,如漫画、短文等适合年轻人快速阅读和传播的信息。
尽管网站设计稍嫌简陋,“可视化”的技术含量也不高,但它填补了阿拉伯社会公民监督腐败的空白。
以社区形式组织交互式新闻,在参与中提升公民对腐败问题的重视程度,虽然没有挖掘报道腐败大案吸引眼球,却在逐渐改变一些人,特别是年轻一代思考问题的方式。
2)可视化的四种维度:巴西政治光谱
想必很多人都做过政治立场小测试吧?如何通过政客的政治行为来判断其立场,且让结果显而易见呢?巴西程序员和数据记者Rodrigo Burgarelli的可视化数据项目Estadao Dados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用散点图勾画出巴西众议院议员们的投票取向,以反映其政治立场。
然而国会议员们光是分党派就有29个,共计513人。2015年总投票次数为178次。要呈现每人每次的投票记录,还要反映党派差异和历次投票后支持度的变动,光是政府支持度和个人这两个维度显然不够。Burgarelli采用光谱散点图,以颜色作为第三个维度表示不同党派,时间轴作为第四个维度指示投票次数的增加,创造了内涵信息丰富又一目了然的图表。
图上每一种颜色代表一个党派,纵轴代表每个议员对政府的支持度,从0%到100%。计算方式为投赞成票次数除以投票总次数。点击左侧边栏每一项,即可看到每个党派的支持度。横轴根据对左侧边栏的选择呈现结果,总体由高支持度向低支持度排列,呈现政治光谱变化。下方的时间轴收录了2015年178次投票的所有结果,可以拖动查看投票次数增多后支持度的变化,也可以点击右下角的播放按钮,观看支持度随时间的变动的动画。
图上还设置了一条供拖动的刻度线,随这条线变动,图表上方文字也随之改变,显示有多少议员在总投票次数中对政府支持度超过刻度线显示的支持度百分数。
“我们用可视化表现哪些党派支持总统,哪些持反对态度。点击图表上的小圆点,就会出现对应政治家的介绍。大致能看到,支持总统的主要党派在大多数时候都投了赞成票给当局。” Burgarelli说。
这样的可视化工具能够帮助读者了解多党派国家的政治局势。而且不用担心图表过时。只要添加新的会议数据即可保证新鲜度。
3)视觉冲击力:挪威的二战受害者
挪威媒体Verdens Gang发表的数据新闻作品《挪威二战受害者》以黑、红为主色调,庄严肃穆又动人心魄。作品以两部分在网页上呈现,第一部分“挪威受害者”以照片墙嵌入时间线的形式,配以每年死亡数字和具体事件解释,呈现战争对挪威的影响。
点击每幅照片,就会弹出窗口显示逝者名字、出生及死亡日期、死亡原因及地点,并有生平介绍。如果一个挪威人想搜索他的祖辈是否死于战争,也可以通过上方的搜索框,查找姓名、地点或事件,获得信息。每张信息卡片甚至还有分享功能,可以将发现分享到脸书或推特上。
第二部分“他们在何处丧生”以地图为主要载体,同样利用时间线,显示随着时间变化,死亡事件出现的地点。
创作这一作品的数据记者Dan Kåre Engebretsen表示,二战报道形式多样,他和同事们想找一个全新的角度。以挪威死难者的数据建造一个地理数据库,既可以贴近挪威读者,也能展现战争造成的影响。
4)细究数据背后的意义:分析印度强奸案定罪率
2012年,发生在新德里的公交轮奸案引起印度乃至全球对性暴力的关注。次年,印度通过新法案,提高了对强奸案的量刑,并扩展了对于“强奸”的定义。然而三年后,印度新媒体IndiaSpend的数据专题显示,印度的强奸案定罪率并没有因此提高。
那么这几年来真实的情况如何?文章用Tableau统计印度不同地区强奸案的犯罪率和定罪率,并通过内嵌代码的方式显示在网页上。读者可以选择图中不同的参数,分别显示2013年登记的强奸案数量、案件发生的比率、2013年所有案件的定罪率,以及从2012到2013年案件数量变化的百分比。
IndiaSpend发起人Govindraj Ethiraj在介绍这一可视化作品时说,强奸案数量上升并不一定因为治安变糟,相反,它可能反映了女性的法律意识有所提高。但同时,定罪率并未显著提高,而且地区差异明显,说明新法案执行仍存在问题。
可视化只是处理数据的第一步。对于数据的专业、细致解读才是一篇好报道的关键。
文章链接:《新德里强奸案三年后,强奸定罪率未提高》
5)全方位感官体验:芬兰药物史
历史、通识类题材的可视化怎么做,看看芬兰媒体Yle的四个药物专题《止咳药》、《大麻》、《迷幻剂(LSD)》、《安非他明》会大有收获。
动态小视频在这些作品里的运用非常成功。倾倒药水、模拟幻觉等场景在点开链接的时候立刻呈现在屏幕上,有身临其境之感。
网页更是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工具讲故事,配合信息图(Infographics)、早期药物绘本、文件截图等,给读者探索历史的感觉。
文章链接:《芬兰药物史:网页档案》
6)精致的极简主义:死刑倒计时
美国非盈利调查新闻机构The Marshall Project出品的数据新闻作品《死刑倒计时》画风简约,但有种让人头皮发麻的感觉,与主题倒是相衬。
图中人的阴影随鼠标移动而改变,强化了“死亡阴影”的气氛。
美国目前有19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已经废除死刑,而在其余31个保留死刑的州中,德克萨斯州的死刑数目在过去40年中最高。
作品将美国地图简化成元素周期表样式,用简称代表州名,用不同深浅的红色简明展示了各州执行死刑的历史长度。
在历史介绍板块,作者将“死刑犯的种族”和“死刑执行方式”两种度量死刑案例的维度统一到了文本中。精妙之处在于,只要点击文本中的“种族”字样,下文和图表会出现按种族分类的标签和柱状图。同理选择“方式”,文字和图表会自动改变。
这个作品中,你还能查看到最近几起死刑的日期、地点,甚至被执行人的案件介绍。在每个案件下,还有关于这个案件所在州的死刑历史介绍。
The Marshall Project的执行副主编Tom Meagher说,对是否需要死刑,他们不做道德判断,他们只是觉得这个争议话题需要更好、更全面的报道。
想知道整个作品的设计思路,请看:
https://www.tommeagher.com/pythonGIJC15/viztalk.html#/
7)数据采集与公开信息:水之滨
全球变暖对于非岛国的影响似乎不那么直观。然而,路透社的数据新闻报道《水之滨(water’s edge)》统计了美国自1920年来海平面超过洪水阈值的地点,发现海平面上升正在威胁一些海滨城市的发展。
随时间推移,图中美国东、西海岸水位超过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规定的洪水阈值的地点越来越多,好似逐渐扩大的涟漪。
路透社的记者们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载了2500万余个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200多个分布在海岸线上的验潮仪。其中一些验潮仪已运行了一个世纪之久,时间最长的一个是1854年在三藩市安装的。
美国政府的这些数据都是免费公开的,可在网上下载。由此可见,政府持有的海量信息,尤其是一些水文、地理信息,若其本身没有人力处理,向社会公开能够获得更好的利用。
8)互动新闻:政客纸牌
巴西调查报道媒体Pública把枯燥的政治议题变成了好玩的纸牌游戏,意在让政客们亮出自己的底牌。
这个游戏叫做“Truco”,脱胎自南美洲的卡牌游戏。记者们在画有政客卡通头像的卡片上标注相应政客提出的问题、声明或是提议,然后通过社交媒体(如脸书、推特)呈现给读者,引起他们的讨论。
“我们想以此挑战那些政客,”Pública联席主席Natalia Viana说,“这种吸引读者的社交媒体策略很成功,已经有很多讨论和分享,甚至引发了一些严肃的政治辩论。”
下一步,他们打算把Truco用在国会议员身上——追踪他们讨论的议题,核实他们说过的话,并让他们回答民众的问题。
新颖的形式能引起读者与媒体互动的兴趣,一些严肃冗长的议题,不妨用这种方式“碎片化”展现,只是要注意切莫“断章取义”。
编辑/张雯,周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