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331 篇文章

深度报道方法

跨境调查报道如何做?我们从《穿山甲报告》中学到的十点经验

自去年年初,来自 14 个国家/地区的 40 多名记者,就穿山甲非法贸易,进行了大范围的跨境调查。去年9月底,长达上万字的重磅调查《穿山甲报告:一段通向灭绝的旅程》在全球深度报道大会上正式发布,其后引发巨大反响。这个成功的跨境调查项目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需要怎样的“辟谣”?

辟谣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从具体操作上看,在信息纷繁复杂又传播极快的环境中,辟谣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骤和原则,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从更深层次看,辟谣关乎的是定义真相的权力,它需要依赖具备独立性和公信力的机构,以及尊重事实的社会文化和开放的社会心态才能更好地运转。

#GIJC19 侧记:带着中国对欧投资的课题,我在大会现场听见了“人的故事”

之前在中国做国际新闻,我总有种感觉——在媒体上看到的故事往往和短暂空降到现场的观察形成鲜明反差。而这一次,当我带着中国对欧投资的大课题来到全球深度报道大会的现场时,也同样感受到了这种反差,打动我的不是报告中的大词或眼花缭乱的数据,而是背后许许多多「人的故事」。

2019 年全球调查类播客精选

从讲述重磅调查故事幕后的 The Tip Off、财新十年调查报道故事集,到重回调查现场的 In the Dark、White Lies,2019年全球都有哪些不可错过的调查类播客?

依靠订阅制走过15年,“当今大马”如何平衡新闻公共性和媒体经营?

马来西亚媒体“当今大马”从2004年开始启用订阅制。15个年过去,会员收入已占到了总收入的70%以上,但付费墙并没有削弱影响力,它目前仍是马来西亚仍然是最受欢迎和信任的新闻网站之一。在全球新闻业并不景气的今天,“当今大马”是如何平衡新闻公共性和媒体经营的?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

从借机拍片到三万会员,韩国非牟利媒体“打破新闻”是如何做到的?

韩国非牟利调查机构“打破新闻”在成立之初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甚至连一台相机也没有。但经过七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了一个拥有三万多月捐会员的新闻机构,并且融合了报道、广播、纪录片等多种媒体形式,在韩国新闻业最不景气的几年时间里,他们是如何取得这些成就的呢?

#GIJC19 侧记:记者是一种生活方式

新闻是一种不断追逐事实的过程,而记者是主动并且享受于这个信息追逐过程的人。这当然是一件无比困难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学习、训练。但记者本就不是喜欢容易问题的人。在不同国家,用不同语言,我们身上有一种跨越了国别和语言的共通性,我们都在自己的世界里追逐最根本的事实。毕竟,这是一群就算坐一趟观光船也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