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道亚洲 | 数据新闻走向何方?“故事为核,跨界合作”
“数据新闻对我来说,核心永远是故事。”在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深度君邀请到了英国《卫报》的数据项目编辑 Helena Bengtsson,伊利诺伊大学奈特企业与调查报道项目教授 Brant Houston,以及前路透社香港分社数据新闻编辑 Irene Liu。三位资深数据记者坐而论道,畅谈数据新闻的过去和未来。
“数据新闻对我来说,核心永远是故事。”在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深度君邀请到了英国《卫报》的数据项目编辑 Helena Bengtsson,伊利诺伊大学奈特企业与调查报道项目教授 Brant Houston,以及前路透社香港分社数据新闻编辑 Irene Liu。三位资深数据记者坐而论道,畅谈数据新闻的过去和未来。
善用政府公开数据,是调查记者的必备技能。这次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今年的普利策奖得主、美联社记者Martha Mendoza跟与会记者分享了她从多年调查经验中总结出的一份美国各类政府公开信息平台清单,并现场演示如何通过这些平台搜信息、挖故事、做调查。
“如果记者早点开始质问疫苗的选择,或许能引导公众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健康报道为何重要?从对一场逾期了17年尚未完成的“全球根除小儿麻痹症运动”的研究,前世卫发言人Thomas Abraham给出了答案。
从冗杂的信息中抽丝剥茧、理出扣人心弦的故事是调查记者的目标,而完成这一目标需要整个调查团队的通力合作,也需要有人在队伍中统领全局、运筹帷幄。
来自全球的350多名新闻人近日齐聚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出席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韩国、印度和菲律宾的调查记者分享了他们在电视及视频调查报道方面的经验。
让调查记者相聚一堂,分享知识,这就是全球深度报道网创立的来由。9月23日,由它发起的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于尼泊尔加德满都开幕,来自45个国家的350余名顶尖调查记者、数据记者、媒体法和安全专家参与会议,交流先进工具与技术,结识新朋,为跨境报道联系协作。
作为传感器与无人机在新闻报道方面的先行者,印度数据新闻机构IndiaSpend的创始人Govindraj Ethiraj与菲律宾新闻制片人Raffy Tima在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与大家分享经验。
好的数据可视化能为一篇数据新闻画龙点睛。9月份的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资深数据可视化设计师、记者Jane Pong和Adek Media Roza将主讲“数据可视化”议题,分享可视化设计理念、实用工具软件及具体操作方法。
如何在鱼龙混杂的社交媒体中寻找并核实信息?如何利用开源信息做出缜密出色的调查与核实?英国著名的民间调查网站Bellingcat的创始人Eliot Higgins在First Draft News上分享了他的自学秘诀。
近几年,在不同的亚洲国家,读者对独立可信、关注公众利益的调查报道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批独立网络媒体应运而生。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两场创业媒体工作坊,邀您听亚洲五家独立网媒的五位主编深入探讨网媒发展之道。
网络时代,邮件、硬盘、网页历史记录可透露关键信息,连上公共WIFI也许会遭偷窥,保护数据安全尤其重要。有哪些技巧值得一学?来自冰岛和菲律宾的极客Smari McCarthy、Bobby Soriano将在9月举行的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分享良方。
如何将专业知识、深度调查转成有趣、易懂的新闻产品,并产生轰动效应?全球各地的新闻人纷纷联合程序员、设计师,尝试新闻叙事的新方法,优秀报道应运而生。欲知详情,请看深度君的最新编译。
环境问题,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九月的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资深环境记者Joydeep Gupta和Abu Siddique将分享环境报道经验,讲述如何深挖环境污染的生存危机和权力无能,推动问题解决。
R语言能挖掘、整理数据,网络图可以呈现故事脉络,两者各显神通。深度君精选数据网站FiveThirtyEight的R语言应用心得,数据新闻网络图叙事的类型,还可参考《处理数据、制作可视化:数据记者利器推荐》。
做调查报道就像做一道数学题,用实证严密推理,用事实描述事实。如何才能有效分析信息、查找线索?暗访中,如何合理选用“角色”突破阻碍?深度君经授权转载微信公号“青年记者”(ID:qnjzbj)的分享,为你解析记者如何以“信息”和“角色”做好调查。
思想可以交流,体验难以沟通,但有了VR,你能体验难民生活,甚至漫游火星,和“感同身受”不远了。然而,缺乏编程经验的记者也能做出VR作品吗?VR程序员Dan Zajdband推荐了数款“傻瓜”VR神器,简单易学,不妨一试。
进入数码时代,有智能手机,就能快速记录实时事件。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澳大利亚记者、Burum Media创始人Ivo Burum将主讲移动新闻工作坊,介绍常用工具,教你如何在紧急时刻作记录、讲好故事。
社会议题走向全球化,调查报道跨境协作也成新潮流,国际有组织犯罪和腐败报道项目(OCCRP)开发的新工具Aleph就是协助跨境报道的利器。用户可通过其上传文件、共享、搜索、抽取关键信息。想了解Aleph的背景和特色?以下便是Aleph设计者Friedrich Lindenberg的设计心得。
2014年7月,陈杰辞去《新京报》摄影部主编一职,回到一线做摄影记者。此后两年,他的行程达到30多万公里,做了大量重大环境问题的报道。在他眼中,调查报道如何应对禁区?什么才是新闻业的核心价值?深度君经授权转载陈杰在“一席”的演讲实录(较原文有删减),一起听听他的心得。
数媒时代,善于处理数据、呈现故事,是报道掷地有声的关键。普利策奖新晋得主、ProPublica记者T. Christian Miller在美国调查记者与编辑协会(IRE)2016年度会议上分享了调查数字化的实用步骤和工具,解剖普利策获奖调查的关键。你还可参考《借助公开资源,全球记者开发了哪些调查好工具?【内附工具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