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调查性报道?
调查性报道到底应该如何定义?这个问题暂时没有统一而确切的答案。多家专业新闻机构都认为应该这样去表述调查性报道的主要要素:系统化的、深入的、原汁原味的调查与报道,并且通常会带来秘密的揭露。还有部分新闻机构提出,调查性报道通常会大量使用到公开的数据和记录,而且调查性报道关注于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出版了一本关于调查性报道的手册,叫做Story-based Inquiry,手册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调查性报道旨在曝光不为人知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或者是被位高权重的人物刻意隐藏,或者是淹没在错综复杂的背景和事实之中,显得模糊不清;因此,作调查性报道既要挖掘隐秘的信息,也要利用公开的资料。”相比之下,荷兰佛兰德的调查性报道组织VVOJ给出的定义则较为简单:“批判性的深入的新闻报道。”
事实上,有些新闻工作者认为所有的报道都是调查性报道。这种想法并非毫无道理:调查性报道的技术被广泛地应用着,赶截稿日期的新闻记者会用到,花费数周时间包装一个新闻故事的”I-team”新闻小组也会用到。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调查性报道要比这些应用更广阔。调查性报道是一整套方法论构成的一门手艺,这门手艺需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才能掌握。读过几篇获得调查性报道大奖的新闻故事之后,你就会发现调查性报道有着很高的调查和报道水平。这些新闻故事深入而艰苦地追踪着被私吞的公共财产、被滥用的权利、恶化中的环境和医疗上的丑闻等等。
核心点:系统化的、深入的、原汁原味的调查和报道,并且通常会带来秘密的揭露。
调查性报道有时也被称为深度报道、企业报道或项目报道。但我们应该把它和所谓的“揭密新闻”区分开。(揭秘新闻指的是对泄露出来的文件或信息的报道,通常和政治有关。)在新兴的民主国家中,调查性报道的定义显得尤为模糊。在这些国家,一个新闻报道仅仅因为具有批判性或者包含泄密信息,就会被贴上调查性报道的标签;同样的,关注于犯罪或腐败话题,包含分析性和较为坦率的观点的报道也会被误认为是调查性报道。
资深的调查性报道培训者们指出,优秀的调查性报道会应用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它主要依赖于初级信息,并且需要建立并验证一个假设,还要做到缜密的事实审核。“调查”这个词在词典中的定义是“系统地了解与审核”。调查需要时间,通常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完成的。还有一些人士指出调查性报道在使用新技术上扮演者先驱者的角色。比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这个领域就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报道。伊利诺伊大学新闻学院的荣誉主席,曾经担任过美国调查记者编辑协会执行主任的布兰特·休斯敦(Brant Houston)观察到:“调查性报道的重要性在于,它教会人们新的技术和做事情的新方法。这些新技术被应用到调查记者的日常工作中,并且提升了整个领域的水准。”
节选自国际媒体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Media Assistance)2013年的报告《全球调查性新闻:支持策略》。作者David E. Kaplan是全球调查性新闻协会(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etwork)的执行主席,该协会在全球45个国家设有45家旨在支持和推广调查性报道的非盈利机构。
(译: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