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清单 | 贴士、网课与阅读清单:新闻人提高统计素养的资源汇总(三)

前面两篇文章通过民意调查健康科学报道两个情景,探讨了一系列容易被忽略或误用的统计学概念,以及由此导致对统计数据的误读。

在这里,我们把相关注意事项整理如下:

1.报道数字变动(上升/下跌)时要注意百分点和百分比的区别,结合具体情景二者选其一。

2.当数字变动幅度超过百分之一百时,请果断放弃百分比的形式,反而是“翻一番”、“二点五倍”等表达方式更容易让读者理解。

3.对于一些规模较小,影响力有限的事物,报道其变化的百分比往往对读者具有迷惑性,妥当的做法是直述其变化前后的绝对值。

4.对于抽样调查,必须说明其样本规模和误差。

5.若要将抽样调查结果来泛指其所代表的人群,务必谨慎。

6.当抽样调查结果进一步细分,必须极度小心,因为样本规模越小,误差越大。

 

另外,记者在报道中引用统计数据时,最好先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你所报道的是初步结果还是最终结果?

2.统计的样本规模和采样方式如何?

3.调查过程中有相应的实验对照组吗?

4.如果其他研究人员重复一遍相关调查,会得到一样的结果吗?(该研究被其他独立的研究人员重复过吗?)

5.谁资助了该研究?经费都从哪里来?

 

有兴趣作进一步了解的读者还可参加以下网上课程

1.Math for Journalists: Help with Numbers/Poynter Institute

2.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ing Polls/Poynter Institute

3.Probability and Statistics/Stanford University

 

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份推荐阅读书籍清单:

  1. News and Numbers: A Writer’s Guide to Statistics (2011); Victor Cohn, Lewis Cope, Deborah Cohn Runkle

  1. Naked Statistics: Stripping the Dread from the Data (2013); Charles Wheelan

  1. 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 (1993); Darrell Huff, Irving Geis

 

编辑/Ivan Zhai,梁思然

相关阅读:

误差范围与抽样方式:解读统计数据需留心的若干概念(一)

百分比与相关性:解读统计数据需留心的若干概念(二)

随时随地学编程+统计:9个数据分析app推荐

 

 


本文根据5月19日亚洲美国记者协会(Asian American Journalists Association)年度大会工作坊“Very Basic Statistics for Journalists”整理而成。工作坊分享者为香港大学传媒及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锻治本正人(Masato Kajimoto),以及讲师Anne Kruger。发表前已经原作者授权。

锻治本正人现任香港大學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助理教授,主要从事有关新闻素养、多媒体报道和社交媒体新闻的研究和教学工作。此前曾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网络记者和网站制作人。

 

Anne Kruger是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讲师,网络新闻核查实验室( Cyber News Verification Lab)创办人。此前曾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和彭博新闻(Bloomberg)等机构担任电视记者和主播职务。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GIJN 十问

GIJN 十问:再沉重也不能忘记幽默,对话法国调查记者斯特凡妮·奥雷尔

斯特凡妮·奥雷尔是法国调查污染、农药和有毒物质等议题的先驱,在这些问题还没有被足够重视时,她就开始了相关领域的调查。在这篇访谈中,她分享了从事调查新闻的心得,法国调查新闻业面临的挑战,还有自己最喜欢的编辑方法——用幽默的方式来处理沉重的选题。

深度报道方法

如何用数据揭露系统性的性别暴力?

CCIJ 通过数据分析揭露了非洲国家斯瓦蒂尼针对女性的系统性暴力。在这篇文章中,他们通过十个步骤,详细介绍了团队如何获取相关数据、建立分析框架,最终揭示司法系统整体性缺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