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图片来源:Dimitri Karastelev on Unsplash

文章

主题

如何报道新冠疫情?前线记者们总结了十点经验

图片来源:Dimitri Karastelev / Unsplash

自去年12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迄今(3月13日)为止,中国已有超过8万人确诊新冠肺炎,直接造成3180人死亡。3月12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表示,中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但与此同时,疫情却在全球快速蔓延:意大利确诊病例过万,造成逾千人死亡;伊朗多位政府高官感染,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的妻子索菲新冠病毒检测也呈阳性,法国、德国、西班牙、韩国都累计有数千人确诊感染……世界卫生组织也在3月11日将此次疫情定性为「全球大流行」(pandemic)。

在这次疫情中,中文媒体上出现了许多优秀报道,有的揭露了疫情何以爆发的关键事实,有的讲述了生活在疫区的人们的真实状态,有的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解答了公众对疫情的疑惑……这些报道是如何做出来的?参与报道的记者们又有什么经验可以和我们分享?全球深度报道网采访了几位参与此次疫情报道的一线记者,总结出了十点新冠疫情的报道经验。

了解传染病相关的法规和政策

传染病报道是相对专业的报道领域,如果你不是长期跑医疗口的记者,在开始报道之前最应该做的可能是先了解你所在地的传染病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例如,疫情认定的标准、疫情通报的程序、疫情控制的措施等等,这些都可以在相关政策法规中找到。阅读这些文献可以让你对传染病防治体系有一个基本认识,这对之后报道的各个环节都大有裨益。

从疫情防控政策中寻找切入点

当各大媒体都聚焦在疫情的时候,找到特别的报道角度至关重要。医疗健康媒体「八点健闻」的记者吴靖分享认为,可以从传染病防控政策中寻找到切入点,「例如武汉出台封城的政策后,你就得想到接下来人们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封城后是不是应该有一些在医院之间穿梭的公交服务,让患者可以前往医院?在出台分诊政策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社区卫生院的接诊能力?」她认为,从检视疫情防控政策的角度出发,可以找到许多报道的角度,她的报道《武汉新冠肺炎四类人员集中隔离,为何这么难?》就是其中一例。

不要忽视小医院

当一种新的病毒引起疫情时,有两个问题至关重要——这个病毒是什么,以及它从哪里来。对于第一个问题,中国科学界很快给出了答案,但对于第二个问题,截至发稿时仍未有定论。但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是早期病例集中爆发的地点,「八点健闻」的记者吴靖提醒,一般媒体关注的焦点总是在大医院、传染病专门医院或专家组上面,但往往会忽视一些小医院,但实际上一些小医院往往才是收治病人的第一道关口,「因为大家早期都是一些咳嗽发烧的症状,所以可能首先肯定去的是附近的卫生院或是一些二级医院,而不会直接去大医院或像金银潭这种传染病专门医院,因为大医院的队也是很难排的。」她提醒,集中爆发地周围的小医院病例不容忽视,在这中间往往可以找到一些重要线索,她也以武汉优抚医院为例,写出了报道《失去的机会,新冠疫情早期被忽视的小医院病例》

「扫街」真的很有用

在这次采访中,几位在武汉前线的记者都不约而同地表示,「扫街」真的很有用,在每次「扫街」中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所谓「扫街」,就是随机性地去社区卫生院、去医院和人闲聊,闲聊之中会发现许多自己之前未曾想到的线索,闲聊对象之后也可以成为采访对象。

一个合适的住处对「扫街」来说至关重要,且需要考虑到可供使用的交通工具。吴靖分享道,自己所选的住处离武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比较近,离华南海鲜市场也不算太远,这就让「扫街」变得非常方便,并且这些酒店通常也住了许多医生,平时也很容易和他们攀谈。

利用社交媒体上寻找采访对象

疫情开始之后,社交媒体上出现了大量求助信息,这些求助信息可以成为寻找采访对象的重要线索。这次疫情报道中的不少流传很广的报道最早就是从求助信息中找到的线索,例如《妈妈在武汉隔离病房去世》

此外,某报社前线记者分享,在这次采访中,有不少采访对象是在看到该报社微信公众发出的文章后,在后台留言,之后建立了联系。

展现善意、建立信任、不要死磕

这次接受采访的多位记者都提醒,在疫情采访时,采访对象本身可能面对很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在一开始展现善意特别重要。展现善意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语言上的体恤,也可以是提供一些口罩、酒精等防护物资给对方,或是协助联络物资救助机构等等,「就是尽量提供到他们现在最需要的东西。」

展现善意之后,通常双方就会建立信任感,对方也就会愿意和你分享更多自己知道的东西。

几位记者也都提醒,当采访对象婉拒采访或长时间不回复你的消息时,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要死磕,「你要时刻提醒自己,任何采访都是有被拒绝的可能性的。」

不愿接受采访,但或许可以接受咨询

采访对象,尤其是医护人员的采访对象,不接受采访可能并不是他/她不想和你聊,而是碍于工作规定。这个时候,可以将他们转变成你的咨询对象,在遇到一些医疗、传染病相关的专业问题时,都可以咨询他们的意见。这些意见未必会在报道中直接体现,却可以帮助你厘清思路、写出准确详实的报道。

前后方搭配至关重要

一篇/一组好的报道出来,前方记者当然功不可没,但后方编辑的策划与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

由于前方记者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采访和突破,相对没有太多时间去感知舆论走向和读者兴趣焦点,这时后方编辑对于选题角度的判断,将很大程度指引前方记者的采访方向。

并且,想要专题「打得有章法」,后方编辑的视野也需要更加宏观一些。在采访一个比较大的话题时,后方编辑可以给不同记者分派不同的采访任务,再在后方进行统稿。

除此之外,后方编辑部及行政部门也需要给前方记者提供物资和情绪上的支援。

不要忘记解释

传染病报道是相对专业的报道领域,对于其中涉及的许多概念和问题,绝大部分读者都一无所知。所以这个时候,媒体除了在传递信息、还原事实之外,还需要扮演向公众解释专业知识的角色。只有公众在具备了相应的专业知识后,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件事件的来龙去脉。例如,在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报道《白皮手册与绿皮手册:新冠肺炎诊断标准之变》中,就有不少解释性的内容,向公众阐释了此次新冠肺炎的上报标准,而这一标准的变化与确诊人数和相应防控措施都密切相关。

照顾自己的情绪

长时间从事疫情相关的报道,且每天看到的信息都和疫情有关,情绪很难不受到影响。所以在报道的同时,也需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几位接受采访的记者分享了他们纾解情绪的方法:

  • 千万不要一个人闷在屋里,要经常和朋友一起分享交流;
  • 空间对人的情绪影响很大,住酒店的话最好找一个采光好、周边环境优美的房间;
  • 不要让自己完全沉浸在疫情相关的信息中,要强制自己看一些不相关的内容进行调剂;
  • 压力太大时就大哭一场,哭可以很好地纾解情绪;
  • 好的身体状态有助于抵抗负面情绪,可以通过冥想、瑜伽、运动等方式,将身体维持在一个较佳状态

(感谢愿意匿名接受采访的记者们,以及陈少远协助介绍采访对象)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深度报道技巧

对话凤凰深调记者傅一波:如何在新闻现场进行采访突破?

凤凰深调记者傅一波去年对河南周口郸城县公交车停运事件进行了深度调查,不仅挖掘了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透过采访专家,就当地的困局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在这篇文章中,他分享了自己做前期准备工作的方法和现场突破的技巧。

深度报道技巧

跨境调查远洋渔业,《Ocean Inc.》是如何做到的?

“环境报道联盟”的跨境调查《海洋有限公司》获得了2022年SOPA卓越环境报道奖,这组报道由14间新闻机构和来自13个国家的记者合作进行。他们是如何协调来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记者?又有什么调查经验值得借鉴?全球深度报道网采访了参与项目的记者和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