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ne
想到哪,写到哪——突破线性思维的写作利器 Milanote
在和编辑部同事讨论选题时,常常会用到一个工具——白板。故事的不同切入角度、不同素材间的逻辑顺序、受访对象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可以通过在白板上的涂写,一目了然的呈现在面前。白板上的涂写体验和在笔记本或笔记型应用中很不同:你不需要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可以写上去,只要把它摆在了对的位置上,逻辑顺序一样清晰明了;同时,写上去的也不限于是文字,大可以是箭头、圆圈,甚至于是图像等视觉元素。
但当完成采访,打开文档开始写稿时,盯着闪动的光标,我每次总是会有些无从下手。文章开头总是最难写的,但偏偏在这个空白的文档中,好像不写开头就很很难继续写下去。虽然我脑海里面浮现的是整篇文章的提纲,但在我面前的光标却无时不刻不在提醒你线性的书写顺序——虽然我也可以按下无数回车,把开头给留白,但那种感觉总是有点奇怪,写了一会觉得不对劲,还是想返回开头重新来过。
我尝试过许多笔记型应用,从传统一点的 Word、Evernote 到新派一点的 Notion、熊掌记,但除了外观和功能上的些许不同,他们在底层书写逻辑方面是一脉相承的线性思维——光标随着你书写的内容不断向后推,这也就等于在不停提示:你要先写在前面的内容,再写在后面的内容。
虽然说这与我们从小的写作训练并无不同,但我总觉得这种方法不太适合用来写长报道。为什么就没有笔记型应用能够打破传统的线性思维,模拟白板的书写逻辑呢?经过一番搜索,我终于发现了 Milanote 这款应用。
Milanote 和一般笔记应用最大的不同,就是在底层思维上。一般笔记应用的底层思维是线性的,而 Milanote 的底层思维是发散的,我觉得它也更符合我们书写的思维方式。基于这个底层思维,Milanote 的产品设计也非常具有颠覆性:一般笔记型应用的最小单位是「文档」,而 Milanote 的最小单位是「块状元素」——它可以是任何东西,一个文本框、一张图、一个待办列表、一个箭头、一个文件等等;而传统笔记型应用通常通过文件夹来进行管理,Milanote 却通过看板(Board)来进行管理,相比于文件夹,它更加直观,一眼看过去的信息量也更大,和白板的体验非常类似。
在这样的白板上进行创作,我感觉非常自由。真正可以做到「想到哪、写到哪」,把容易写的、想要写的部分先写进文本块中,之后再通过拖拽的动作,对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组合,很容易就可以「拼凑」出一篇逻辑清晰的文章。
对于长篇故事/剧本的写作者来说,Milanote 也非常实用,可以先在看板上画出人物关系图谱,再把故事慢慢铺开,而不用时刻提醒自己人物/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由于 Milanote 内置了待办事项的元素,所以它也很合适用来进行项目管理/任务管理。而因为有看板的设计,我觉得它比 Todoist 等任务管理应用更加直观和易用。
Milanote 是一款全平台应用,无论你是使用 Windows、macOS 或其他操作系统,都可以通过网页访问它。同时,它也提供了 iOS 和 Android 应用。费用方面,Milanote 提供了两种账户选项。第一种是免费的,你可以上传100个元素和上传10个文件;第二种是专业版,拥有无限的元素和文件上传配额。如果按年扣费,每月收费是 9.99 美元,如果按月扣费,每月收费是 12.5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