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是如何将极端主义袭击事件可视化的?
2019年4月,《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从新西兰到挪威再到美国的白人极端主义袭击事件互动文章。来自《纽约时报》的 Weiyi Cai 和 Simone Landon 使用地图和时间线来呈现数据,揭示了这些事件令人不安的高发频率,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各个事件之间的奇怪联系。
Storybench 采访了 Weiyi Cai,谈及这篇互动文章的制作经验。她目前在《纽约时报》担任图表/多媒体编辑,之前曾在路透社和《华盛顿邮报》工作。
能告诉我这个故事背后的灵感吗?
在新西兰基督城发生枪击事件后,我们决定对这一话题进行分析。那次枪击事件造成了五十多人死亡。当时,我们还没有对枪击事件做一个非常系统的分析,最近的一起事件就发生在我们决定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们发现,民族主义者、极端主义分子和因为种族问题而激发的攻击有着增长的趋势。我们将此视为观察其中是否存在某种特定模式的契机。我们从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里的数据开始,并对所有信息进行分类,以对白人极端主义的案例进行标记。然后我们阅读并筛选所有的案例,自己做出判断: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攻击是否正是代表了白人极端主义的案例。
所以,我们只收录了白人肇事者的攻击行为,然后做了具体的数据分析,选择那些在攻击背后有特定意识形态的人:反穆斯林、反移民、新纳粹、右翼、新法西斯、反犹太主义、三K党、反锡克教、仇外或种族主义等意识形态。最终,我们从过去几年的几百个案例中,得出了我们的分析依据。
你是怎么向编辑部推荐这个选题的?
推荐这个选题其实并不难,时间更多地花在了「如何正确地制作这篇报道」上。因为最近的袭击事件,人们已经对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我和编辑部之间的对话,主要是围绕『我们要对这些袭击者给予多少关注』这一点上。我们不想对这些人(袭击者)进行群像侧写,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我们想要的是为事件本身争取到应得的关注。而且我们想展示其中一个令人震惊的模式:这些袭击者互相是受到了对方启发的,正如第二张带有红色和灰色圆圈的图表[见下文]所描述的那样。这些袭击事件可以一直追溯到2011年的挪威袭击事件,袭击者在该次事件中杀死了70多人。箭头显示了后来人从早期袭击中获得的联系和灵感,而有一些攻击者的灵感来则自于网络社区。这是我们想向人们展示的另一个方面。
你是如何创建时间轴图表的?
第一步是进行大量的研究,阅读新旧新闻报章,寻找可能的联系或相互参照的痕迹。其中一些人确实在他们的宣言中提到了过去发生的攻击事件。之后,我们勾勒出所有不同的攻击事件,以及被卷入的人物。然后,我们选择了那些致命(即至少有一人被杀)的攻击,并根据我们的草图在 Adobe Illustrator 中创建了这个图形。
可以向我介绍一下决定使用滚动地图图表(scrolling map graphic)背后的决策过程吗?为什么最终选择使用这种形式而非时间线?
有一大堆信息需要解读,如果向读者们扔去一张大地图,下面再写上五六段话,那就太多了。到那时,人们会忘记图形是什么样子的,而且由于每张地图上都有很多点状的标记,所以读者可能产生混乱,较难理解这些点分别代表哪次攻击时。如果你不引导读者了解这些点,这些点就会失去意义。通过做一个滚动的图表,我们就能够将具体的每次攻击事件独立出来。在对每一次攻击事件的时间线进行单独讨论的同时,也能勾勒出它们所在的文脉背景。
我们还能够告诉读者,哪些袭击事件激发了其他人的灵感,并对他们进行分类。尽管它们都是由白人极端分子实施的,但每个人的动机并不相同。例如,我们能够把对礼拜场所的袭击归为一组,并对这些袭击进行分析。我们选取了其中的几组,带领读者详细了解他们的报复心理,然后展示由该种心理作为动机而引发的相关攻击。在一张大地图中展示所有的人是不太公平的。对读者来说,将发生的攻击类型可视化,并对它们进行分类会更有趣易读。
可滚动图表是如何制作的?
我们用在线地图制作软件 QGIS 制作了地图,然后在每次攻击发生的地方放上点。之后,我把它们带入 Illustrator 中,把每个点按颜色分类,然后使用《纽约时报》界面提供的工具。如果我没有这个工具,比如我在路透社的时候,我就会使用 ScrollMagic,这是一个流行的 JavaScript 库,用于制作滚动图形。
设计是如何一遍遍修改优化的?
我们一开始并不知道我们想强调什么,但能够确定的是,我们想先按地区进行分类,因为美国的袭击和欧洲地区的袭击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让读者看到的第一个图形是三个地球仪,这暗示了我们想带领读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去深入了解的三个地区。北美,欧洲和澳大利亚。
在你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有可能对一些人进行了「激励」作用,从而让他们选择在未来发动新的袭击?
是的,绝对的。这个问题我们有考量过,我们并不想美化这个列表,或让人以为在这个列表上是个很光荣的事情从而激励他们去采取相似的行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编辑部做出了哪些决定?
为了减少攻击者的突出性,除非是众人皆知的案件,我们不会提及攻击者的名字。这是一个重大的决定。有些攻击者的名字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即便我们刻意避免也无济于事。我们如果想单单根据时间和地点这种信息来写案件会更难、工作量更大。但同时我认为,为了不让攻击者成为聚光灯下关注的焦点,这样做是值得的。
我们在编辑上做的另一个决定是,不用任何场景图片,保持非常简单、直接,几近机械化的视觉效果。这一切都是为了和故事保持一致的基调。风格上,地图只采用了灰色和红色,没有任何多余的解释空间。这些都是我们经过对话以后共同作出的决定。
本文作者 Mihir Patil是埃默里大学的新闻专业学生。这篇报道最初发表在东北大学新闻学院的出版物 Storybench 上。从数据可视化和调查报道,再到虚拟现实和数字人文,Storybench 以最本质的眼光来看待数字报道的最新发展。全球深度报道网经授权翻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