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主题

ProPublica:“用户参与”即新闻

用户参与在调查新闻里的分量与日俱增。新闻编辑部收集信息的方式从传统模式走向众包(个人或组织可以通过大量网络用户来获取所需的服务和想法),后者已成时下热门,它让更多读者的人生故事为大众所知。

成立于纽约的ProPublica是一个非盈利调查新闻机构,也是全球深度报道网的成员之一,他们对众包的优势和影响力深有体会。ProPublica曾报道过美国总统特朗普将其公寓低价卖给自己的儿子,以此避税,这个消息就是一名读者深挖被披露的特朗普相关文件后,透露给ProPublica的。

ProPublica同时利用众包曝光了特朗普政府招聘新人时漏洞百出的审核程序;揭露国会议员给选民写的关于奥巴马医改的信中,赤裸裸的谎言和错误消息。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们有一个共通点,即许多线索都是在推特的帖子和读者留言中找到的

为此,全球深度报道网的项目协调人Eunice Au邀请到管理ProPublica网络互动的副主编Terry Parris Jr.对话,探讨非盈利编辑部该使用什么策略来鼓励读者和社区提供新闻线索。

Q: ProPublica为什么以及如何开始采用众包策略?

协作是我们的宗旨,众包是协作方式的一种,它让我们与社区进行合作。众包不是一个新东西,2009年时,为了解住宅市场对奥巴马政府推出的房贷救助计划的反应,记者就发公告征集房贷者的故事

所以众包和鼓励读者参与的新闻已经融合在ProPublica创立初期的理念里了——从招聘擅长管理用户互动的精英,延伸到最近建立一个以用户参与新闻为优先的队伍,设立用户参与记者(Engagement Reporter)这一新职位。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众包是做新闻的一种巧妙方式。

我们把用户参与当成新闻报道的工具,而不只是一个社交网络的传播平台和评论区。我们必须把用户参与想得更深远,不能仅仅是为一篇报道写个推特,并确保它们定时发送。我相信,这种意识会使你改变鼓励大众参与新闻的思维方式。你名片盒里存着的联系方式不会总是给你回应,但是大众会,所以多问问他们吧。

Q:用户参与在你们新闻报道中如何起作用?如果没有读者给的线索,这些故事就不会被报道吗?

是的。事实证明用户参与策略是成功的。每当我的团队合作一个项目时,我们就问自己,我们做事的方式会对新闻有益吗?会塑造某种新闻模式吗?

我们不是为问而问的。比方说,我在其他新闻机构任职的时候常做评论汇总或者在评论里与读者互动,提出类似“把你感恩节的火鸡图片发给我”这样的请求。这些创意是有价值的——用提高评论质量和培养投稿的习惯来回馈社区自有其意义。不过我们想暂且把它放在一边,而是进行批判性地深度思考:我们邀请的用户怎样能成为我们新闻报道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能产生很多故事。

Q:据说你们产妇死亡系列报道吸引了几千条评论。你们怎么处理这些评论中的大量信息?

当你有了一个众包项目,在社区中引起共鸣,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回应。比方说,报道产妇死亡的“Lost Mothers”项目就收集了4,000多个故事;而落叶剂侵害越战老兵健康的报道“Reliving Agent Orange”则收集了7,000多个故事。但是把每一份投稿都读完是不可能的。

从很多角度来看,众包都有些吃力不讨好。明知不可能完全利用甚至看完所有投稿,编辑还是会尽可能地看更多来稿,但往往力不从心。因此我们使用一个叫Screendoor的平台,帮助整理所有投稿。它很像Google Forms,但是有更多个性化功能,更井井有条,方便我们整理、分割、标注和可视化读者投稿的故事。我们还可以用这个工具通知所有的项目参与者。它在抓取、组织信息方面十分高效,能帮助我们建立社区。在这个过程中不要低估整理稿件的需要。相较于CSV格式,Screendoor在处理格式更繁杂的数据方面更胜一筹。

另外,当几百甚至几千个故事涌入的时候,我们能用这个工具发现故事的趋势和创意,再去跟踪报道。给这些信息做标注以及制定一个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但同时,记者要处理大量各式各样的信息和文件,不是每一个项目都有信息过滤这一程序。我们会根据每个社区的不同情况,适当选取收集到的回复或者投稿。

所以,有时我们会设计问卷征求故事,或者为特定项目的读者设立一个邮箱地址(比如daca@propublica.org或者travelban@propublica.org)用以接收投稿,甚至是设置Facebook的消息机器人。

当我们通读并整理了所有投稿,我们会为每个项目设计特定的整理原则或者标注。当在投稿中发现了能成为素材的故事,我们便会开始多方采访,收集线索。我们相信这些故事,但也会核实它们的真实性。

常规的新闻记者和用户参与报道团队一同协作,挖掘故事,而并非相互隔离。我们创立用户参与记者这个职位的目的,就是要去关注用户的反馈,寻找故事和报道,助其与编辑部共同协作。

Q:常规采编团队的记者怎么跟用户参与记者协作?

现阶段我们有三个用户参与记者:一位用户互动经验丰富的同事,一名社交网络可视化制作人,还有我。我们不是一个咨询台,而是与其他记者通力合作的团队。双方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做出最好的新闻,但各有所长。我们会花很长时间去想,人们怎样才会被一个故事影响,并为这个报道出力;或者是,被这个故事影响最大的人们会怎么看它、读它、听它和感受它。

编辑部的记者们有各种技能,有时某些技能会重合:有的同事对编程特别在行;有的擅长资料搜索,或是筛选数据;还有人能写非常出色的文章。我们团队擅长思考如何跟大众交流——不只是发一条推或者制作一个90秒的Facebook视频,当然这些我们也很拿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要做一个有关Facebook上攻击性言论的报道,我们很可能想跟Facebook上的用户直接接触。所以,我们会做一个Facebook机器人。复杂的例子:如果我们想接触利比里亚的人,让他们也参与到我们的项目中来,到底要怎么做?我们最终的做法是建一个Whatsapp联系名单,搜索利比里亚的社区组织和媒体机构,让他们分享我们的联系方式。我们整理的文章在此。

我们一直在问的问题是:我们写给谁看?怎么找到他们?如果我们要写越南老兵的故事,那么应该怎么联系这些老兵?要去哪里找?如果我们想了解美国南方黑人女性在生产并发症濒死边缘的经历,我们要怎么确保写好她们的故事?我们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总是“社交网络”。我们会很具体地思考这个问题,并有能力也有技能在许多平台上实现我们的目标。

Q:你能谈谈ProPublica如何向读者收集信息吗?

我们喜欢Screendoor的原因之一,就是它能够给所有参与的用户发送消息。我们把这个称为反馈环路,它是用户参与的重要环节。如果某个人对我们的项目作出了贡献,我们就会给他反馈后续的调查,或者向他们提问,以便帮助我们做社区调查,给我们报道新的启发。

但是Screendoor并不能很好地收集回复。它是报道的方法,是故事的一部分,也是以社群乐意并习惯的方式寻找及连接社群的一个过程。当然,我们使用Screendoor,也会做很多调查和扩展服务,把成果主动展现给大众,而不是期待所写的人或者写信给我们的人来找我们。

如果我们的用户参与策略只是发推或者在Facebook发帖的话,我们不可能成功。要想与社区建立联系,使社区居民真正参与进来,你必须要找到他们,知道他们在哪儿,把你的想法摆在他们面前。这不能成为一个交易。

Q:你能说说当你们拿到一些信息时,核查过程是怎么样的?

我们仍然是记者,这一点不会变。所以我们要用的或者发表的任何信息都需要核实。如果一个老兵说他在某艘船上服役然后被解雇了,我们会要求看他的DD-214表格,并核实信息。这个过程也是报道的一部分。

Q:ProPublica在专业领域也会向读者求助,比方说梳理特朗普任命的400多个政府人员的财务披露状况。这个请求得到了什么样的回应?

今年,我们大多数项目都运用了“特定任务求助”,这些项目大都与特朗普有关,官员财务披露项目就是其中之一。我们也请求读者共享他们从国会议员收到的关于ACA(平价医疗法案,或称奥巴马医改)的信件,以便核查;还有就是请他们帮我们找到特朗普的同名酒店在哪里;以及找出管理改革特别小组的人士的名字和特朗普任命的成员

虽然我们在报道这些项目时都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查出这些事实还是有难度的。在协助报道上,大众就是一个体量巨大而专业的整体,他们是监督人,是亿万双眼睛,他们从过去到现在都援以我们有用又高效的帮助。在很多项目上,读者的建议让我们找到更多故事,或是使故事成型的关键。ACA项目还让我们发现了一批深度参与公共议题的读者。他们会花时间给国会议员写信,而且我们相信,他们不会止步于该事件。这些读者让我们看到了未来项目推进政府听证的可能性。

Q:在用户参与报道的过程中,你们得到了什么样的教训?或者有没有踩过什么陷阱?对于其他想做这类新闻的媒体机构,你们想提供什么建议呢?

我们试过的方法数不胜数,但是我们真心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故事人物是谁,与社区有什么关联?报道是写给谁的?大众的声音、时间和他们的经历如何能对新闻报道有所助益?反过来说,你们要怎么与人们对话,以保证你们的新闻是他们可以看到的,是能为他们所用的,或最终成为改变他们社区的工具。这些问题是所有报道的起点。

我想再次强调,用户参与不仅仅是转推,它的内涵更深远。对于我们来说,用户参与就是新闻。

编译/黄立旖

编辑/Ivan Zhai,梁思然

 

相关阅读:

读者选题记者写 会员制媒体不走寻常路

专家经验谈:事实核查如何从零起步打击假新闻

ProPublica:做数字时代的深度报道,建立模式是关键


Eunice Au是GIJN的项目协调人。曾任新加坡《海峡时报》的驻新加坡记者。她同时还为《太阳报》与《今日马来西亚》供稿。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深度报道方法

视频打假方法多 科技再新不敌人类观察思考力

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了如何用反向图片搜索法让假视频原形毕露,但这并非视频打假的万灵丹。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