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店里,用手机找工作的打工者。图:吕萌
在重庆市沙坪坝的城中村巷弄里,有一家“八元旅店”。店里租客大多是正在找零工的漂泊者,有的住几天,找到工作就走,有的人一住就是大半年。也有人像郭明,每年像候鸟一样,定期从老家来到店里,不断到市场上碰运气,十多年如是。
午夜12点,仍然有超过3000人守在“童星选角”的直播间里,为求获得主播对他们孩子作一番“专业评价”,看有没有机会圆一个“童星梦”。然而,这通常是“造星”套路的第一步,不少家长在投入数万元后,没有为孩子换来任何演出机会,才猛然醒悟,又是一笔打了水漂的钱。
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10月份几篇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
8元旅店,流离人生
出品:极昼工作室

旅店里,用手机找工作的打工者。图:吕萌
凌晨五点,在重庆市沙坪坝的城中村巷弄里,路灯在晨雾里晕开昏黄的光。巷子深处一家小旅店,已经亮起了灯,门口一块木牌上写着: “住宿:大铺8元,单间15元。” 旅店的门框朽烂,像一块被城市遗忘的补丁,却是无数漂泊者的落脚点。
旅店房间里鼾声此起彼伏,十多个人还在睡梦之中。郭明(化名)此时已经醒来,走出客厅,拧开水龙头。冷水冲下来,他接了一捧猛拍在脸上,困意全消,又漱了漱口。他的目的地,是沙坪坝劳务市场,离旅店一公里。
按往常,郭明不必来得这么早,通常要到九点以后,才会有餐饮店老板来招做江湖菜的厨师。不过眼下,郭明已经很久没有接到像样的活,只能跟着零工们的节奏,天未亮就出发,来到市场碰碰运气。
郭明是万州人,在重庆做厨师十多年,也是“八元旅店”最久的住客之一。十年来,他的生活规律像候鸟一样 —— 每年春节过后从万州老家来到重庆,在旅店落脚找活,8月底回老家帮父亲收稻子,稻谷进仓后,又回到沙坪坝打工。
刚来重庆时,他听说沙坪坝有30块一晚的住处,沿街找了半天,才找到一间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个行李箱的小单间,住了半个月。后来,他听说巷子里还有更便宜的,单间15块一晚,通铺只要8块。他在巷子深处找到了这家“八元旅店”,这也成为了他在重庆的固定落脚点,漂泊的圆心。
“八元旅店”的住客们,有的人住几天找到工作就走了,也有人一住大半年。就算攒下点钱,还是舍不得换贵一点的住处。15元的单间常常空置,8元的大通铺挤满了人。
每天凌晨五点,建筑工已经出门,到劳务市场等活儿。送外卖的小哥检查完电瓶车,也奔走在路上。没活儿的人陆续醒来,在旅店里刷着手机,各自寻找工作。
直播间里,被套路的“童星梦”
出品:剥洋葱people

张莉带女儿参加试镜的地点。图:受访者提供
午夜12点,仍然有超过3000人守在“童星选角”的直播间里。男主播头戴贝雷帽,手指快速划过观众发来的孩子照片,熟练地逐一评价:“这孩子眉眼周正,但发际线偏高,肤色也深了些。”说完,他举起一枚写有“有戏”的红色圆牌。
弹幕持续滚动,“求老师看看我家孩子”、“什么时候轮到我”等留言不断涌现。主播随即补充:“点亮灯牌,资深经纪人帮你仔细把关,判断孩子是否具备进娱乐圈的潜力。想出名,一定要趁早,年纪小,试错成本低。”紧接着,他抬高声调提醒:“还剩最后五个名额,错过只能等下次。”话音刚落,又一波照片涌上屏幕。
36岁的张莉果断地点亮了直播间的灯牌。自2024年4月起,她辗转于多个类似的直播间,半年内为12岁的女儿累计投入万元,只为换取一个进入剧组演戏的机会,圆一个“明星梦”。彼时的她看来,演戏或许是女儿能绕开升学竞争的另一条路。在她梦寐以求的愿景里,成才之路并非只有苦读这一座独木桥,让孩子接触演艺圈,积攒拍摄经验,万一成了演员,职业收入可观,未来生存或能有更好的保障。
可是一天天过去,当初对方承诺的剧组邀约始终未见踪影。她逐渐意识到,所谓“造星”的背后,可能另有玄机⋯⋯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此类直播通常以“曾打造数百位知名小演员,主打影视大剧”作为宣传话术。家长打赏虚拟礼物后,主播会对孩子照片进行“专业评估”;一旦家长表现出兴趣,便会被引导至私人微信进行进一步沟通。随后,对方会推销从699元的模卡拍摄,到15800元的“明星包装计划”等一系列付费项目。
更隐蔽的收费藏在后续的“角色内推”中。相关报价分为多个等级 —— 群演年费16800元,特约主演25800元,定制角色则从6万元到100万元不等。这些机构声称与各大剧组存在“深度合作”,并“保证戏约”,若未安排角色可全额退款。然而,家长交费之后,所谓的“机会”往往石沉大海。没有试镜通知,也无法办理退款。直至此时,许多人才终于醒悟 —— 投入数万元,没有换来任何演出机会,又是一笔打了水漂的钱。
一家书店就要消失,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
出品:谷雨实验室

9月20日,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62号的豆瓣书店挂出了海报“从今日起,进入闭店倒计时”,以及图书打折促销的信息。旁边一张黄色的手写纸条,写的是狄更斯《双城记》的开首 ——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
豆瓣书店已经营业19年。这是2025年,人们谈论着 AI、新能源和世界的动荡,又一间书店消失,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52平米的狭窄空间里,时间似乎停滞了。除了旧书架和书,几乎没有别的东西,布局十几年未变。这里卖人文社科类的滞销书和二手书,不少是1980到90年代的旧版本,有的书里还夹着前主人的旧照片。收银台旁边放着一沓厚厚的《世界文学》,创刊于1953年。书架顶端是店主手写的纸条:“当人家议论纸媒已死时,我们开始卖报纸。”
这里拒绝一切“商业化”,不搞直播、卖咖啡、教辅,以及搬进大商场。这里的规则也跟大部分书店不一样,书架上的手写纸条告诉那些经济拮据的学生、学者和市民:“问价不买无妨”、“带塑封的书都可拆,拆开不买亦无妨”⋯⋯
翻开店里的留言本,一位客人在五个月前写下:“祝豆瓣书店开到二十二世纪。”一位客人买完书,请求店主在书页写下:豆瓣书店,2025年9月20日。她小声道出一次微小的告别:以后可能就不会再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低着头,告诉一旁的女儿:“你以后就找不着这家店了,这家店就没有了,知道吗?”
解除烂尾楼购房合同之后
出品:北青深一度

开发商“突击竣工”后,邱云购买的房屋存在严重的漏水问题。 图:受访者提供
买房5年,烂尾3年后,邱云(化名)终于等来了最终的胜诉判决。2025年8月21日,法院第二次二审判定邱云与开发商2020年10月23日签订的《商品房买卖合同(预售)》解除,与银行2020年12月23日签订的《个人房产抵押贷款合同》解除,并要求开发商返还首付、贷款本金、利息等费用。
从2020年购房开始,邱云已支付首付196,781元,已偿还贷款本金加利息超过8万元。2021年6月开始,工程全面停工,开发商“消失”。2023年3月,邱云决定起诉开发商和银行,并在过程中经历了判决结果的“反转,再反转”。
2025年7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案例库发布《陆某、张某千诉盐城融某置业有限公司、某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盐城分行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该案例的裁判要旨明确指出,商品房出卖人逾期交付房屋,且案涉商品房建设已停工、短期内无交付可能性,买受人购买商品房以及为购买房屋而贷款的合同目的均无法实现。为一揽子解决争议,保证裁判的统一性,买受人主张在同一案件中一并解除商品房买卖合同和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然而,胜诉并不意味着邱云能拿回买房的钱,他说自己像是拿到了一张“空气欠条”。根据《北青深一度》记者的采访,来自广东、河南、山东、湖北、新疆等多地的烂尾楼业主,在最高法入库案例发布前后与开发商、银行的诉讼中,有的在胜诉、调解后拿回全部损失,有的在解除合同后又面临着“优先受偿权”、执行难、银行不配合“洗”征信等新的问题。
被前夫传播裸照后
出品:真实故事计划

程嘉宁收到的行政案件立案告知书。图:受访者提供
来自江苏省的24岁程嘉宁,跟陈姓丈夫办理离婚调解手续期间,带着5个月大的女儿租房居住。看过网上宝妈边带娃边做视频号,她也尝试着,每晚8点哄睡女儿,就开始学习剪辑视频,借此驳回丈夫以她没有工作为由争夺抚养权。
5月18日夜晚,程嘉宁连麦了两位女网友,听她们分享日常生活琐碎,突然看到弹幕上一名网友说:“陈某的前妻不是非常好看的吗,生孩子后差了一点,我们群的都认识你。”
程嘉宁起初不以为意,以为网友嘲讽她产后身材走样、不修边幅。然而,连麦的女网友警觉性很高,当即追问:“是不是(他)发视频到群里了?”。那名网友回复“是”。她再追问是不是在群内传播了私密视频,那人再次回复“是”。程嘉宁的大脑嗡嗡作响,仿佛被当众脱光衣服般的羞辱感袭来。
程嘉宁在2023年末与陈某相识,男方展开猛烈追求,恋爱期间对她百般体贴、承诺不断。在这场看似美好的爱情追逐中,程嘉宁一度以为自己遇到真爱,步入婚姻。然而,恋爱时陈某就在言语中流露出对身边女性的性化和物化,在群聊中炫耀自己的手机“成了和女友私密视频的黄片网站”,还导致嘉宁的裸照在熟人圈中流传。
今年7月,一个拥有十万订阅者的 Maskpark 外网群组被曝光,施害者针对熟人女性构成“围猎暗网”,传播了大量女性受害者的私密影像。这让程嘉宁深感震动,决定不再沉默,尝试搜集证据,诉诸法律,讨个说法⋯⋯
一个外卖骑手耗时661天的工伤维权
出品:水瓶纪元

2023年10月7日,杜北拍下自己摔伤的现场照片,一辆电动车横卧在自行车道上。图:受访者提供
2023年10月7日,是30岁的杜北送外卖的第39天。下午近两点,刚过外卖午高峰,他送完唐山站西广场外卖订单后,准备返回片区。电动车经过喷了水的斑马线,意外发生侧滑,杜北和车子齐齐摔倒在地:“左手大姆指有灼烧的疼痛感,膝盖也是。”经诊断,杜北的左手大姆指粉碎性骨折,有明显移位,双膝大面积软组织挫伤。
事发第二天,杜北的骑手账号被站长删除。自此,他开始了漫长的工伤维权,却经历多方“踢皮球”和疑似诈骗。事故发生661天后,唐山市路南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委员会(下称“仲裁委”)裁定,杜北应可获得118,221元的工伤赔偿 —— 尽管企业随后向法院提起诉讼,将案件继续拖入法庭。
“中国的法律就是,你要是有理的话,一层一层往上找,早晚会有一个解决的方案。如果认倒霉不找了,那你就自己倒霉了,没有人会管你了。”杜北告诉《水瓶纪元》。
“腾飞的共享经济”在制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在悄悄地将越来越多人甩出劳动保障体系。外卖骑手成为熔炉里的耗材,等待用完即弃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