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标签

深度报道

140 posts

拨开争议迷雾,看调查报道如何深入“辱母伤人案”

3月23日,《南方周末》刊登《刺死辱母者》,独家报道山东青年于欢刺杀侮辱其母亲的催债人,被判无期徒刑。事件曝光后,多家新闻媒体及自媒体展开追踪报道,揭开了民间高利贷和暴力催债黑幕,也激起今年最大的舆论风波。

漫画、喜剧、新闻“餐厅”……看那些打破常规的调查性新闻

如今,全球深度报道网(GIJN)已汇集了62个国家的145个专注于调查性新闻的成员机构。我们一直密切关注各地成员机构的情况,不断探索他们在调查性新闻方面的创新尝试,包括如何提高收入、扩大传播、以及支持各自调查报道的发展等。过去几个月里,我们已分享过一些关于成员机构的专题文章,它们都值得再次回顾。下面,我们将再为你介绍几个成员机构的成功典型。

白宫报道渠道收窄?公开信息为调查新闻照亮前路

两周前的白宫新闻简报会上,特朗普将包括CNN、《纽约时报》、Policitico杂志等几家主流新闻媒体拒之门外。当报道白宫的渠道被限制、被剥夺,当向权力问责的自由环境被收紧,美国媒体如何另辟蹊径、监督权力运行?美国非营利新闻机构MuckRock给出了一个独特的答案。

追逐硝烟下的真相:靠防弹背心不如靠“神明”

追逐真相是记者的使命,但在某些地区,这样做却可能意味着付出生命的代价。根据保护记者委员会的报告,2016年全球殉职的记者里,一半以上是在叙利亚、也门或伊拉克等地的战火中遇害。最近,阿拉伯调查新闻记者协会对伊拉克战地记者处境的一份调查,揭示了伊拉克当地媒体与外媒之间在保护记者方面的巨大差距。

在日渐割裂的欧洲 调查记者如何跨国协作

Investigate Europe是欧洲一个小型调查新闻团队,其九位记者分处欧盟八国。他们如何克服地理、语言、技术等方面的障碍,如何进行分工、协调与沟通,从而高效有序地实现跨国合作?本文为你揭开团队的幕后故事。

以好故事为鉴:2016全球获奖深度调查回顾

严峻的媒体和社会环境不但不会压制优质深度报道的出现,反而有可能成为优秀故事生长的土壤,本文列举的案例就是最佳证明。开放社会基金会总监Maria Teresa Ronderos梳理了2016年全球各大新闻奖项,带你回顾过去一年各地调查记者所面对的挑战和为记录真相所作出的努力。

揭露芝加哥警察渎职的代价

如何有效处理大量的信息?《芝加哥记者报》这份调查是个很好的参考。该报调查团队通过整理数百份法院文件信息,披露芝加哥政府为解决警察渎职官司的每一笔花费,并建立了一个网页应用来呈现所有的数据。他们是怎样做的?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何以突围?南都记者授调查暗访与传播妙招

2016年12月,《南方都市报》的“700元买行踪”调查曝光了互联网非法贩卖个人信息产业链,发表当日即迅速刷爆网络。这次调查因何而起,暗访如何操作,最终的报道如何传播并形成席卷网络之势?南都编委虞伟应《中国记者》之邀,分享了他们的调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