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青报调查记者:做调查,学会析“信息”,选“角色”
做调查报道就像做一道数学题,用实证严密推理,用事实描述事实。如何才能有效分析信息、查找线索?暗访中,如何合理选用“角色”突破阻碍?深度君经授权转载微信公号“青年记者”(ID:qnjzbj)的分享,为你解析记者如何以“信息”和“角色”做好调查。
做调查报道就像做一道数学题,用实证严密推理,用事实描述事实。如何才能有效分析信息、查找线索?暗访中,如何合理选用“角色”突破阻碍?深度君经授权转载微信公号“青年记者”(ID:qnjzbj)的分享,为你解析记者如何以“信息”和“角色”做好调查。
社会议题走向全球化,调查报道跨境协作也成新潮流,国际有组织犯罪和腐败报道项目(OCCRP)开发的新工具Aleph就是协助跨境报道的利器。用户可通过其上传文件、共享、搜索、抽取关键信息。想了解Aleph的背景和特色?以下便是Aleph设计者Friedrich Lindenberg的设计心得。
2014年7月,陈杰辞去《新京报》摄影部主编一职,回到一线做摄影记者。此后两年,他的行程达到30多万公里,做了大量重大环境问题的报道。在他眼中,调查报道如何应对禁区?什么才是新闻业的核心价值?深度君经授权转载陈杰在“一席”的演讲实录(较原文有删减),一起听听他的心得。
数媒时代,善于处理数据、呈现故事,是报道掷地有声的关键。普利策奖新晋得主、ProPublica记者T. Christian Miller在美国调查记者与编辑协会(IRE)2016年度会议上分享了调查数字化的实用步骤和工具,解剖普利策获奖调查的关键。你还可参考《借助公开资源,全球记者开发了哪些调查好工具?【内附工具精选】》
今日世界恐袭频发,冲突不断,记者应如何报道冲突和动乱、深挖内幕?印度记者拉娜·阿尤布(Rana Ayyub)曾卧底调查教徒屠杀,将在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分享报道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经验。
前《波士顿邮报》“聚焦”小组编辑、普利策奖得主Walter V. Robinson将出席今年9月举行的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发表主题演讲,分享调查经验和对调查新闻现状的看法
新晋普利策奖获得者,美联社记者Esther Htusan和Martha Mendoza将参与9月份举办的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探讨“揭露现代人口贩卖与奴役”(Exposing Human Trafficking & Slavery),分享调查心得。
如何做出年轻一代也爱看的调查报道?新兴媒体Fusion利用社交媒体记录并推广报道、善于挖掘独特故事,满足了“吐槽一代”青睐数字平台和犀利点评的心理。深度君独家编译Poynter的分析,分享他们的妙招。
6月19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塔比尔调查新闻中心总监Sheila Coronel在2016年美国调查记者与编辑协会(IRE)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与到会的1850名全球调查记者分享有关人际网络、合作、非盈利及全球性揭露报道的最新发展。Coronel是调查报道国际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全球深度报道网经授权编译她的演讲全文。
做好调查报道的关键品质是什么?中国青年报深度调查部主任刘万永的答案是:需要像工匠般持之以恒、精雕细琢,把工作做到极致。除了扎扎实实的调查,没有捷径可走。如何在报道中炼就“工匠精神”?有哪些报道经验值得借鉴?请看深度君经授权转载的《青年记者》(6月上)的文章,原题为:《刘万永:用工匠精神做优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