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335 篇文章

《纽约时报》是如何将极端主义袭击事件可视化的?

《纽约时报》去年发表了一篇很有影响力的白人极端主义袭击事件互动报道。这篇故事使用地图和时间线来呈现数据,揭示了这些袭击的高发以及彼此之间的关联。在这篇文章中,制作者之一 Weiyi Cai 分享了他们是如何想到这个选题和在对数据进行可视化时的种种考量。

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精选:在疫情中发酵的种族议题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持续增加,于6月底突破一千万。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我们可能需要开始学习如何与病毒共存了。在六月,除了全世界范围内对种族歧视的抗议浪潮,还有更多的议题进入数据记者的视野:停工减薪的失业潮中,阶级固化与贫富差距将会使社会进一步分裂吗?居家办公的过程中,女性是否又被迫回到了负担所有家务的传统角色中?人类社会停摆导致的各种排放物减少,对于自然环境是否反而是件好事?

报道工具和技巧

调查记者 Katherine Eban:我最爱的调查工具是纸、笔和厚脸皮

Katherine Eban 是《名利场》的撰稿人,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她已经撰写了三篇重磅调查报道。不过,她并没有使用什么高科技调查工具,反而是回归最原始的纸和笔,还有不怕被人拒绝的精神,「只要对方不明确拒绝,你们就有建立联系的可能」。

合作社经营方式,让这间加拿大媒体绝境重生

在全球新闻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加拿大《太阳报》却不断创下销售纪录。让他们逆境重生的是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在保持采编自主的前提下,读者和员工都可以通过捐献薪酬加入合作社,成为媒体持份者。

Ground News:用对观「对冲」媒体偏见

在这个「立场先于事实」的后真相时代,如何才能分辨不同媒体的偏见,最大限度还原新闻事实?新闻聚合应用 Ground News 将不同媒体对同一单新闻的报道放在一个条目下,同时罗列各个媒体的立场,让你透过对观新闻「对冲」媒体偏见。

深度报道技巧

对话李斐然、朱柳笛:如何打破受访者的「标准叙事」?

对采访者来说,许多受访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叙事,要攻进这套系统之中,并建立新的——真实而非完美的对话,是一件很难的事。在这篇文章中,《人物》记者李斐然和编辑朱柳笛以采访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的稿子为例,分享了如何在访问中打破受访者的「标准叙事」。

报道工具和技巧

办好一场线上研讨会,你需要这些工具

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许多会议、讲座、研讨会都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如果你是一场线上研讨会的组织者,哪些工具可以帮到你?支持亚洲新创媒体的机构 Splice Media 联合创始人 Alan Soon 在尝试了很多款工具后,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心得。

非营利媒体如何可持续发展?可以试试这些商业策略

现在,全球各地的非营利媒体机构都在借用商业媒体的策略以可持续发展。除了订阅制之外,非营利媒体可以开拓哪些商业策略?如何根据自身特性有效运营这些商业策略?在媒体经营管理战略方面有着近二十年的经验 Ross Settles 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的观点。

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精选:透过数据,看见疫情的另一面

5月,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五百万,「保持社交距离」的政策仍在全球绝大部分地区继续实施。关于死亡人数的统计、群体免疫的可行性、隔离期间的家庭暴力等话题的讨论更加激烈与深入。对于这些问题,数据新闻从业者是如何回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