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round News:用对观「对冲」媒体偏见
在这个「立场先于事实」的后真相时代,如何才能分辨不同媒体的偏见,最大限度还原新闻事实?新闻聚合应用 Ground News 将不同媒体对同一单新闻的报道放在一个条目下,同时罗列各个媒体的立场,让你透过对观新闻「对冲」媒体偏见。
在这个「立场先于事实」的后真相时代,如何才能分辨不同媒体的偏见,最大限度还原新闻事实?新闻聚合应用 Ground News 将不同媒体对同一单新闻的报道放在一个条目下,同时罗列各个媒体的立场,让你透过对观新闻「对冲」媒体偏见。
对采访者来说,许多受访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叙事,要攻进这套系统之中,并建立新的——真实而非完美的对话,是一件很难的事。在这篇文章中,《人物》记者李斐然和编辑朱柳笛以采访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的稿子为例,分享了如何在访问中打破受访者的「标准叙事」。
新冠疫情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许多会议、讲座、研讨会都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如果你是一场线上研讨会的组织者,哪些工具可以帮到你?支持亚洲新创媒体的机构 Splice Media 联合创始人 Alan Soon 在尝试了很多款工具后,和我们分享了他的经验心得。
因为疫情而出台的限制措施,让外出采访变得非常困难。待在家中有没有可能继续调查报道?答案是肯定的,最近 BBC 网络调查专家保罗·迈尔斯开设了一个「大师班」,传授了各种实用的开源调查工具实用方法和搜索技巧。
现在,全球各地的非营利媒体机构都在借用商业媒体的策略以可持续发展。除了订阅制之外,非营利媒体可以开拓哪些商业策略?如何根据自身特性有效运营这些商业策略?在媒体经营管理战略方面有着近二十年的经验 Ross Settles 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的观点。
5月,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五百万,「保持社交距离」的政策仍在全球绝大部分地区继续实施。关于死亡人数的统计、群体免疫的可行性、隔离期间的家庭暴力等话题的讨论更加激烈与深入。对于这些问题,数据新闻从业者是如何回应的?
绝大部分中文网站都没有提供 RSS 链接,为了盯住新闻的更新,我们常常不得不逐一点开每个媒体的公众号/网站/App 来看,繁琐的操作过程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今天向大家介绍的这款应用「快知」就可以大大提高你的信息筛选和阅读效率。
「新人道主义新闻社」最初是一间联合国机构,5年前脱离联合国独立运营,目前聚焦于人道主义新闻领域,监察联合国、非营利组织和国家机构,放大陷入人道灾难中人们的声音。他们缘何转型?又凭借什么可持续发展?
《纽约时报》的「隐私项目」揭示了数据公司从数百万智能手机用户中收集数据的活动,并将手机被追踪的情况进行了可视化处理——从五角大楼、白宫到旧金山的街道,到处都有人的手机被追踪。《纽约时报》是如何将这一庞大的产业进行可视化呈现的?
古巴数据记者 Barbara Maseda 是开源数据项目 Proyecto Inventario 的创始人,这个项目旨在让记者获取关于古巴方方面面的数据和文件。古巴是一个互联网开放程度非常低的国家,在这样的环境中,她用哪些工具让数据变得更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