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报道技巧
3年,3000个小时,她凭一己之力揭发了轰动美国的福利欺诈丑闻
年仅28岁的调查记者 Anna Wolfe 发表的系列调查《秘密通道》获得了今年的调查报道金匠奖,这篇报道揭发了密西西比州的福利欺诈丑闻,也是该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共资金挪用案。她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用长达3年的时间完成这个系列调查的?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访问了她。
年仅28岁的调查记者 Anna Wolfe 发表的系列调查《秘密通道》获得了今年的调查报道金匠奖,这篇报道揭发了密西西比州的福利欺诈丑闻,也是该州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共资金挪用案。她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用长达3年的时间完成这个系列调查的?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访问了她。
从小切口切入,通过小人物的故事呈现出背后结构性的问题,是深度报道写作常用的方法。正面连接记者王雯清的作品《100个空调工人死在这个夏天》从空调工人的意外死亡事件切入,写出了这个行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在这篇文章中,王雯清分享了她寻找选题、采访突破和思考写作的过程。
埃尔南德斯是墨西哥最著名的调查记者之一,她拥有超过30年的经验,致力于调查有组织犯罪和毒贩与官员、军队之间的腐败勾结。在这篇访谈中,埃尔南德斯分享了她做调查报道的挑战、技巧,和她喜欢的工具以及曾犯过的错误等。
虽然受到欧美国家的制裁,但叙利亚的磷酸盐仍不断出口到欧洲。一群叙利亚记者和 OCCRP 合作,透过开源技术、公开数据库和跨境合作,揭开了这个庞大的走私网络。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在 GIJN 新推出的“十问”栏目中,我们对话了波多黎各调查新闻中心的联合创始人奥马亚·索萨,请她分享了在南美国家波多黎各做调查报道的挑战、喜欢的工具/数据库和自己曾犯过的错误。
进行灾难报道时,记者如何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现场采访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如何呈现灾难中“人的故事”?在这篇文章中,《南方周末》记者苏有鹏分享了他在采访东航空难时的采访和突破技巧。
在一些卧底报道中,记者不得不采用欺骗等方法获取信息和证据。但这种手段如果被滥用,新闻业就会遭受严重的信任危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分享了一个包含六个要点的框架,用于新闻编辑室评估是否可以使用卧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