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新闻调查职业伦理:何处底线?如何自省? | GIJC17
调查记者时常游走于职业道德的边缘,比如置提供线索的线人于危局之中。全球深度报道大会上的“调查记者的新闻伦理”研讨会邀请了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创办人陈婉莹教授,以及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调查记者Thanduxolo Jika探讨相关议题。
调查记者时常游走于职业道德的边缘,比如置提供线索的线人于危局之中。全球深度报道大会上的“调查记者的新闻伦理”研讨会邀请了香港大学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创办人陈婉莹教授,以及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调查记者Thanduxolo Jika探讨相关议题。
“每个故事都能找到与科学相关的角度。” 11月16日的“多媒体叙事:科学新闻报道和数据可视化”研讨会上,ScienceLink网站记者分享了如何报道科学新闻及如何使用视觉化工具。
“Fixers”指的是在幕后协助驻外记者的本地人,做着我们看不见的工作,在最后发表的新闻中也没有署名。记者总是居功甚伟,但往往fixer才可能是影响了国际新闻报道的人。
跨境调查报道资料研究专家Margot Williams收集了大量美国和全球数据库,为进行调查报道储备了丰富的资源,并建议记者在为调查着手收集资料之前核对搜索清单
教学有方,学生调查也能比肩主流媒体报道,产生影响力。11月16日上午,在第十届全球深度报道大会的“数据与调查报道教学方法”研讨会上,记者Paulette Desormeaux的分享提供了调查报道教学的一个成功范本。
第十届全球深度报道大会于11月16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正式开幕。菲律宾媒体Rappler的多媒体经理Patricia Evangelista在开幕论坛上讲述调查记者如何把人性注入数据。
明日(11月17日)的全球深度报道大会将从”曝光人口贩卖和奴役劳工”开始。全球深度报道网资源中心提前发布了报道人口贩卖议题的资源库,供与会的全球130个国家的调查记者预热。
2014年7月底,前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因严重违法违纪被中央开除党籍,多名部下和亲属被带走调查。消息一出,中国新闻机构纷纷发表相关调查报道。其中财新传媒数据可视化实验室出品的《周永康的人与财》以互动页面的形式清晰展现事件中千丝万缕的关系网,点击量超过400万。
也许很少有人会知道,每四天,世界上的某个角落就有一名记者被杀害。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调查数据,2006至2016年间,全球有930名记者被杀害。除了令人心惊的死亡人数之外,这个调查还发现,过去11年里,针对记者的每十起犯罪中,只有一起被定罪。
2004年10月18日,泰瑟国际公司领导人史密斯宣布,美国军方对泰瑟枪进行的研究表明,这种武器整体效果较好,不会产生致命后果,没有实质性风险。随后,它因其“非致命性”而作为警用自卫武器在美国以及全世界广泛使用。然而,路透社从8月开始发布的系列调查报道却揭示了不一样的结论。
两年一届的全球深度报道大会通常将集中在不到五天的时间里,通过100多场研讨会、工作坊等环节,给予深度报道记者快速“充电”的机会。而自16年前于欧洲诞生以来,在每届的五天以外,我们逐渐看到,全球大会的影响正从一个个受益的记者个体扩展到更多元的组织和更广阔的地区,给各地的深度报道实践、新闻素养水平带来积极改变。
媒体推出的可视化新闻良莠不齐,水准忽上忽下,却少有懂行的同行或读者给予反馈。本周的数据新闻给读者介绍由Perceptual Edge网站创始人、信息视觉化专家Stephen Few提出的一个标准化衡量规则,评价可视化是否达到了必要的效果。
当编辑部迎来“产品经理”这一新角色,新闻可以有怎样的改变?传统的采编团队应如何理解前者并与其展开新型合作?全球深度报道网与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Cindy Royal教授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拉斯维加斯的枪击案造成58人死亡,成为美国历史上迄今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单人犯案枪击案。本期#数据新闻精选#将介绍过去两年里美国与枪击案有关的各种类型数据库、可视化和新闻互动项目。
正在寻找提升专业技能或拓宽视野的机会吗?是否厌倦了编辑部繁杂的日常工作呢?你可以考虑通过申请奖学金进修或进行研究,为未来充电。我们搜集了适合深度报道记者的国际性奖学金和访问学者项目。
相信你也有长时间边听录音边码字、眼花手酸颈椎痛的经历。此外,这个机械劳动还会占用大量宝贵的时间,使记者无法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报道上。为此,深度网结合多方资料,实测市面上推荐的所有音频转录工具,整理出这份清单。
英国伯明翰城市大学的Paul Bradshaw即将出版新书《下一波数据新闻浪潮》(The next wave of data journalism)。他认为下一波数据新闻浪潮的关键是计算机式思维,而记者的工作是创造性地将信息置于适当语境,赋予其意义。
随着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式微,盈利的需求逐渐消磨了专攻报道的精力。大方向的颓势不可逆转,欧洲的许多记者与编辑仍纷纷创办独立机构,在会员制媒体的道路上摸索出了心得。他们用实际案例告诉同行,通过会员众筹的不仅仅是资金,还可以是创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据在当下的新闻报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据挖掘、处理与可视化呈现等也逐渐成为记者技能库的标配。深度网经授权转载腾讯全媒派(quanmeipai)最新的数据报道工具整理,以飨希望精进数据技能的记者。
超级飓风和台风过去来数周接连袭击美国和中国东南沿海,气象图频频进入公众视野,本周数据新闻精选关注预报图的色彩和形状,探讨如何通过改进视图设计以达致最佳传播效果。
数据可视化并非今日才有,五六十年代的《纽约时报》已经出版了大量类似的作品,作为插图的一种。另外,本期数据新闻精选还会看看印度的嫁妆问题有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