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空事故接二连三,如何及时跟进消息?| 内附超强大资源清单
除了险撞天坛大佛这种极少数情况可能被游客捕捉到以外,媒体都是如何发现这些航空相关事故并跟进报道的呢?全球深度报道网再次整理资源库中与航空交通有关的网络搜索工具,以飨读者。
除了险撞天坛大佛这种极少数情况可能被游客捕捉到以外,媒体都是如何发现这些航空相关事故并跟进报道的呢?全球深度报道网再次整理资源库中与航空交通有关的网络搜索工具,以飨读者。
目前,越来越多媒体会报道正规科研机构发布的生命健康相关研究成果,这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值得赞赏。但是,误读研究结果,尤其是其中统计数据的情况仍不时出现,甚至连国际主流媒体都会犯一些让专业人士哭笑不得的错误。
现代新闻报道总少不了各种数据,比如民意测验、统计调查,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GDP等经济指标,各种百分比和变化幅度等更是反复出现。提高统计素养,学会正确解读数据,不仅是对记者专业的要求,也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背后的客观事实。
2017年数据新闻奖近日揭晓入围名单。阿根廷《民族报》报道《检察官之死》聚焦前检察官阿尔贝托·尼斯曼因调查阿根廷与伊朗政府高层而神秘死亡的案件,调动120多人的志愿者团队听取四万多条电话监听录音,从中抽丝剥茧还原涉案权贵的攻守同盟,入围竞逐“最佳数据调查奖”。这个涉及庞大数据的调查项目如何展开?其中的挑战和亮点又在何处?
两个月来引发社会关注的山东聊城“辱母伤人案“以及对当事人于欢的司法程序近日又有最新进展,媒体的穷追不舍功不可没,而不断完善的司法公开制度也有助于公众了解事实真相。本文为你介绍媒体如何善用公开的法庭判决信息来做深度报道。
本期来看看法国新总统马克龙支持者的群体特征,朝鲜频频试射导弹所可能覆盖的背后潜在打击地区,可视化如何帮助我们更好认识自己的城市,以及用数据图来观看马拉松。
尽管这份报道对于推动当局治污的影响尚有待观察,但它与越来越多类似的环境故事一道——见于印度媒体IndiaSpend、第三极项目等——揭示了公开数据以及运用多媒体记录与展示环境实况在此类报道中愈发重要的作用。
假新闻的泛滥,一方面严重打击了媒体的公信力,另一方面却也促使媒体反躬自省,更加严把报道的准确、客观与专业,并积极求新,开拓事实核查的技术疆土。以下来自全球各地的相关新项目便是最好证明。在这份项目清单里,你还可以找到实用的事实核查资源,收获有关媒体转型的创新想法,或发掘新的合作机会。
Marcela Turati是一名屡获殊荣的墨西哥调查记者。她关注墨西哥的毒品战争、移民、童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问题,对新闻业进步充满希望,也会对媒体集团的弊端直言不讳。以下Media Power Monitor对Turati的专访,带你走近这位能力与胆识兼备的女记者。
本期分享主要关注几个优秀的可视化案例,包括对气候变化与饥荒问题的呈现,通过展示多层面的数据以寻求具体解决之道的流浪人口地图,帮助提高数据新闻团队效率的可视化工具,以及结合数据挖掘与交互设计、创意与美感俱备的可视化佳作。
全球深度报道网现荣誉奉上新专栏“移动报道”(“Mojo Workin’”),由资深移动报道专家Ivo Burum介绍最新的技术、贴士和工具。这个专栏将会助你轻松应对移动报道。
5月4日,《华尔街日报》亚洲经济版编辑Tom Wright在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作调查报道讲座。Wright以他主导的马来西亚“一马发展有限公司(1MDB)基金盗用”系列调查为例,讲解调查方法,分享成功调查的关键。
每年的5月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新闻自由日。2017年的这一天,全球深度报道网(Global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Network)荣获其第一个新闻奖项——“Difference Day Honorary Title for Freedom of Expression”(捍卫言论自由荣誉奖)。
在地方政府支出中寻找线索,是许多信息申请成功案例的常用手法。最近的一些例子显示,政府支出中有许多信息尚待挖掘,包括信用卡费用、工资、退休欢送会,甚至是泄密调查的费用。
全球深度报道网的“每周数据新闻精选”(Top Ten #ddj),将分享由社交网络程序NodeXL统计得到的最热门#ddj话题推文,盘点全球数据新闻的趋势、成果、创意和趣味。本期精选带你看《华盛顿邮报》如何鉴别特朗普的不实言论,538对议员投票数据的分析,IRE抢救数据的努力,以及国际信息图表奖的获奖佳作。
美国当地时间4月29日周六,特朗普将迎来执政第一百天。在这三个多月里,围绕他的个人历史、行事风格及政治手段等方面的种种争议,为他向来厌恶的“敌人”——新闻媒体,带来了丰富的调查选题。
对于GIJN成员来说,2017年的第一个季度是忙碌的:他们有的摘得普利策,有的成功众筹资金,有的开发了新的应用软件……同时,一些新的合作项目也在进行中。来看看各地的GIJN成员近期在调查报道上所作出的成绩。
通过梳理背景材料,以长篇叙事、数据图表、图片影像或交互可视化等方式,来呈现与分析事件根源、影响范围与发展趋势,解释性报道能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复杂的新闻议题。结合国内外报道范例,网易新闻的闻烜介绍了解释性新闻的发展脉络,深度网经授权转载RUC新闻坊的整理,在此分享。
“假新闻”隔三岔五见诸报端网络,持续引发媒体和公众热议。不同背景的研究者如何看待假新闻问题,又提出了怎样的应对方案?本期精选为你分享两个假新闻研究案例,以及欧洲数据新闻的发展现状。
如今,情绪常比事实更容易左右舆论。在《卫报》数据编辑Helena Bengtsson看来,去连接这样“重情绪轻事实”的读者,并更好地与之对话,是媒体的当务之急。
过去20年来,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进了调查报道的方法和传播方式,有效扩大了报道的影响力。在现任BBC互联网研究专家Paul Myers看来,对于现今的新闻业,技术有哪些价值、又提出了哪些挑战?
全球深度报道网的“每周数据新闻精选”(Top Ten #ddj),将分享由社交网络程序NodeXL统计得到的最热门#ddj话题推文,盘点全球数据新闻的趋势、成果、创意和趣味。本期分享微软关于女性对理工类学科态度的研究,欧洲恐袭时间线,一款卫星图像搜索引擎及更多数据可视化资源。
第十届全球深度报道大会将于今年11月16日至19日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举行。届时将有多场学术性讲座,探讨调查性报道的发展趋势、所遇挑战、教学方法以及最佳实践。现特向全球新闻学教育与研究者征集论文。
美国当地时间4月4日,2016年调查记者与编辑协会大奖(IRE Awards)结果出炉。关于美国体操教练与医生行业的性侵丑闻,特殊儿童与其他弱势群体的教育、住房、医疗问题,化学品爆炸及游乐场事故等调查报道获得殊荣。
看似客观的数据,实际上可能会受到收集流程中的种种因素影响,而不能够客观地反映事实。因此,数据科学家Heather Krause认为,做好数据分析与报道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数据档案,从数据收集的各个环节深入了解数据。在下文中,Krause结合报道实例,解释了考究数据背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属于数据的档案。
从自闭症少年雷文峰到山东“刺死辱母者”于欢,近期一系列揭露社会痼疾的深度报道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促使官方采取行动,也让公众和业界重新开始探讨深度报道的价值。深度网经授权转载RUC新闻坊对《北京青年报》总编辑余海波的专访,看他如何定义深度报道,以及对做出突破性的深度报道有何心得。
全球深度报道网的“每周数据新闻精选”(Top Ten #ddj),将分享由社交网络程序NodeXL统计得到的最热门#ddj话题推文,盘点全球数据新闻的趋势、成果、创意和趣味。本期精选带你细看美国媒体生态,特朗普首份预算案与气候变化趋势,并推荐绘制六边形地图的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