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公开信息 KRIK打造数据库引发全民讨论
2016年12月,一个关于政客资产的数据库,使其创建者、塞尔维亚调查新闻网络KRIK屡登当地媒体头条。这个数据库具体披露了哪些信息?对塞尔维亚民众意味着什么?GIJN会员故事系列第三期,为你介绍KRIK监督其国内政客的最新尝试。
2016年12月,一个关于政客资产的数据库,使其创建者、塞尔维亚调查新闻网络KRIK屡登当地媒体头条。这个数据库具体披露了哪些信息?对塞尔维亚民众意味着什么?GIJN会员故事系列第三期,为你介绍KRIK监督其国内政客的最新尝试。
2016年12月,《南方都市报》的“700元买行踪”调查曝光了互联网非法贩卖个人信息产业链,发表当日即迅速刷爆网络。这次调查因何而起,暗访如何操作,最终的报道如何传播并形成席卷网络之势?南都编委虞伟应《中国记者》之邀,分享了他们的调查经验。
2016年,全球调查记者挖掘事实和真相的方式有何改变?调查性报道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本文撷取去年全球范围内一些出彩的报道案例,简析全球深度报道的现状。
欧洲的调查记者面临着哪些风险,小型机构如何维持独立性并争取到报道的资源,新闻业的变化、以及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在与亚美尼亚Hetq Online网站的对谈中,前《卫报》调查编辑David Leigh分享了他的看法。
Atlatszo,匈牙利语,意为“透明”。这家名为Atlatszo.hu的调查性新闻网站不仅深耕调查报道,还致力于推动匈牙利的透明度和信息自由。GIJN会员故事系列第二期,由Atlatszo.hu的编辑Tamás Bodoky为你分享他们的调查经验。
从2003年成立至今,全球深度报道网(GIJN)已成为扶持全球调查报道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拥有遍及62个国家的145个会员组织。这些组织在世界不同的角落如何从事与推动深度报道的发展?GIJN会员组织故事系列第一期,带你看西班牙的Civio争取透明度的努力。
1月23日,2016年菲利普·迈耶奖(Philip Meyer Award)公布结果,关于医生性侵事件、野外火灾可视化、职业网球假球案的报道分获前三名奖项。
全球深度报道网的“每周数据新闻精选”(Top Ten #ddj),将分享由社交网络程序NodeXL统计得到的最热门#ddj话题推文。本周精选集合多个创意交互图案例,并为读者介绍用于推特数据分析的新工具。
2016年,中国内地有哪些深度报道让你印象深刻?经与业内人士探讨,深度网挑选出以下调查故事。它们或关注个体命运的巨大转变,拷问制度弊端;或抽丝剥茧探寻权力与资本运作真相,解剖荒谬现实。深度君挑选的报道或挂一漏万,但这些故事都是对过去一年社会变化的重要记录,也是对深度报道之监督作用的清晰见证。
天津独流镇,如今更为人所知的另一个“身份”是“北方调料造假中心”。1月16日,《新京报》的调查揭露了当地聚集40余个家庭造假作坊,利用回收的食材、不可食用的工业用盐制作假冒名牌调料,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记者如何对此地展开调查?报道目前带来了哪些改变?
凭借他长年为新闻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华盛顿邮报》执行编辑Marty Baron获得了2016年的Hitchens奖。面对即将来临的特朗普时代,在颁奖晚宴上,Baron与在场媒体人分享了他的担忧与思考,并鼓励媒体人坚守信念,坚定前行,为公众挖掘真相。
美国网络媒体BuzzFeed,早前通过特朗普两万多条推特内容,分析特朗普的“信息食谱”。被揶揄实行“推特治国”的特朗普,未来又会发出哪些惊人之语?如何能更好地解读他的推文?BuzzFeed记者手把手教你用Python挖掘总统的推特数据。
全球深度报道网(gijn.org)的“每周数据新闻精选”(Top Ten #ddj)集合每周最热门的话题#ddj(数据新闻)推文,由社交网络程序NodeXL统计完成。本文整理分享过去一年中,最吸引数据新闻“推友”们的故事。
伦敦希思罗机场第三跑道修建计划启动在即,周边居民却表示噪音难忍,提出抗议。噪音问题究竟有多严重?BBC数据记者运用爬虫,挖出了机场收到的噪音投诉数据。他有何发现?该调查的爬虫如何编写?对这些问题,他在第一届英国数据新闻大会上作了详细分享。
女性记者在前线和职场上面临着多重挑战——报道时个人人身安全如何保障,如何获得足够指导与支持,决策能力受到质疑与考验……在与东南亚新闻联盟的访谈中,美联社记者Esther Htusan从个人报道经验出发,分享了记者应践行的一些安全准则,并倡导新闻机构中的性别平等。
2016年末,全球深度报道网(GIJN)大家庭迎来了七名新成员。我们很高兴地欢迎来自爱尔兰和马拉维的首位成员组织加盟。其他新成员则分别来自印度、乌克兰、斯洛文尼亚和美国。迄今,我们GIJN的全球成员网络增至145个组织,遍及62个国家。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6年,我们发现,数据新闻与数字化调查已渐成主流。通过整理今年深度网上最受欢迎的文章,我们看到了读者——相信大多数是新闻从业者和新闻学生,对数据新闻内容的极大需求,对不断探索、学习掌握最新的数据工具、调查技巧,从而做出优质报道的愿望。在此,我们与各位再度分享一年来的好文,温故而知新。
严峻的经济与社会现实下,如何在压力中继续推进调查性报道?除了记者对理想的固守,公众支持更是必不可少。《波士顿环球报》的前“聚焦”记者Matt Carroll在TedX演讲中,讲述了报道波士顿神父性侵儿童案的幕后故事,讨论调查性报道如何产生影响、促成社会改变,并呼吁现场观众以实际行动支持优质调查报道的发展。
数据可视化有助于更好地叙事,但前提是要选对合适的可视化形式。为追求更好的可视化效果,平面设计师Severino Ribecca深入研究了各种数据可视化图表,并整理创建了一个“数据可视化目录”。
在如今硝烟不断、动荡加剧的阿拉伯世界,调查性报道走过了怎样的一段历程?在阿拉伯调查新闻记者协会十周年纪念之际,其执行总监Rana Sabbagh回顾了协会的初创经过,其为推动阿拉伯地区的自由言论、独立报道和问责制度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以及阿拉伯记者们如何在种种困难前顽强求生,无畏地追求与捍卫真相。
社会动荡加剧、媒体压力增大的一年,阿拉伯地区的记者们仍在突破一个个禁区,做出了不少优秀的调查报道。揭露公权滥用、医院遗体堆积、部队虐兵等故事获得本年度阿拉伯调查报道奖。
第十四届拉丁美洲调查新闻奖于上周在巴拿马颁布。墨西哥法外处决调查、巴西非法占地与伐木的犯罪链报道,以及跨国文物走私调查的三个故事成为本年度赢家。
今年9月的第二届亚洲深度报道大会上,来自亚洲及全球不同国家地区的300多名记者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共商调查报道的未来。这样大型的交流给台湾记者彭筱婷留下了深刻印象。她在大会上了解到哪些前沿调查技术?她对调查报道、对台湾的新闻业又有哪些新的思考?
伦敦时间12月6日晚,2016英国新闻奖评选委员会在伦敦出版业工会礼堂宣布了获奖名单。该奖项的设立旨在重振英国新闻业,鼓励与推广能吸引公众、又能对公共利益产生积极影响的新闻报道,并尤其关注报道的社会意义。今年有哪些面向英国受众的报道获得嘉奖呢?
开放数据的影响,正逐渐在全球显现——更大的投资回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升社会保障与医疗水平……英国开放数据研究所(ODI)的创业挑战项目,激发了一系列的数据创新,并展示了开放数据的巨大潜力。
数字新闻倡议(DNI)是谷歌与欧洲新闻出版商之间的一个合作项目,目的是通过科技和创新来支持高质量的新闻报道。今年获得谷歌倡议基金资助的名单中,第一次包括了数量可观的调查项目。其中有七个来自全球深度报道网的成员组织。怎样的项目能获得谷歌青睐?这些项目如何体现数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