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报道技巧
《纽约时报》团队如何调查战争中的平民伤亡?
今年普利策奖国际报道奖得主是《纽约时报》关于美军空袭造成叙利亚平民伤亡的报道,在这篇文章中,这组报道的参与者分享了他们是如何想到这个选题,以及如何利用开源工具、数据库和公开信息申索而最终完成了这篇重磅调查的。
今年普利策奖国际报道奖得主是《纽约时报》关于美军空袭造成叙利亚平民伤亡的报道,在这篇文章中,这组报道的参与者分享了他们是如何想到这个选题,以及如何利用开源工具、数据库和公开信息申索而最终完成了这篇重磅调查的。
作为世界上最有趣的数据新闻团队之一,《南华早报》的数据新闻作品获得过多项国际大奖。在这篇访谈中,《南华早报》创意总监、设计师分享了他们在设计理念、团队协调和跨部门合作等方面的经验。
硕博生离开大城市、涌入县城成为了新趋势,他们过上想要的生活了吗?与此同时,上海封控两个多月后逐渐松动,许多人动身离开这座城市。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这个月几篇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
在进行深度报道时往往会遇到不少困难: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找不到合适的数据进行分析,不知道如何拿捏故事中的不同角色……《华盛顿邮报》报道团队以真实报道案例,分享了他们攻克这些难题的技巧。
报道性骚扰/性侵案件面临很多困难,由于当事人的证言往往缺乏其他证据佐证,被指控人常常会采取法律行动进行回击。同时,采访幸存者时技巧也尤其重要。如何获得她们的信任,同时让出街后的报道无懈可击?三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女性记者分享了她们的报道经验。
最近颇受欢迎的 Netflix 纪录片《Tinder 诈骗王》是根据挪威媒体 VG 的一篇调查报道改编而成。我们对话了两位参与调查的记者,聊了聊他们看到自己的报道出现在世界最大的流媒体平台上是什么感觉,将调查报道改编为纪录片的经验,以及他们有没有在这个改编中大赚一笔。
记者柳书琪以《中公教育巨额利润消失之谜》为例,分享了如何在财报中发现商业调查选题、如何做采访前案头工作、如何突破采访、在大量采访素材中如何进行取舍、如何安排文章架构等问题。
在调查俄乌战争中,Telegram 是最常用的社交媒体之一,但上面的消息也经常面临被删除的风险,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对消息及时进行存档。在这篇文章中,英国调查媒体 Bellingcat 分享了存档 Telegram 的消息的相关技术。
当上海市被隔离栅栏割裂成一个个的封控、管控区域,医护、团长、居委会成为了话题主角,慢性疾病病人、独居老人等群体一方面被舆论热议,却又被某些人遗忘。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几篇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审视四月的上海。
Mediapart 是一间法国调查媒体,它没有广告,也不依赖政府补助,去年收入却高达惊人的2130万欧元,其中98%来自于订户。它十年前也曾处于濒临倒闭边缘,却透过独家的深度报道、创新的经营模式成长成了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GIJN 的法语编辑 Marthe Rubio 在这篇文章中探究了 Mediapart 成功的秘诀。
野生动植物的走私正在破坏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并传播疾病。这是一个国际性的议题,几乎每个国家都可以参与调查。GIJN 的近期出版的一份关于调查野生动植物走私的调查指南,这篇文章从中选取了一些重要内容,包括如何获取有关偷猎者的线索和报道、如何利用社交媒体协助调查等。
在这篇文章中,谷雨实验室编辑金赫分享了选题方法、文章结构、写作技巧等要素。他说,写作想要取得成功,需要有独特的视角,独特的细节,或者独特的理解,去恢复人们对于具体事物的感觉。“哪怕仅仅是一刻钟,我们知道了,生活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越来越多媒体都开始对在新闻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发生兴趣。如果你也在思考人工智能可以如何帮助到你的报道,那么阿根廷的《国家报》的实验或许会给到你不少启发。他们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制作了很多有趣的报道,还在编辑部内部建立了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
3月21日下午,一架飞机的坠落,打破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藤县莫埌村的宁静,也打破了中国已经保持十二年的零致死空难纪录。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3月几篇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了解这场惊动整个中国的空难,以及它的后续影响。
报道战争中的犯罪行为在以前是一项艰巨且会威胁生命的任务,但借由开源调查技术,这项工作现在变得容易了很多。这篇文章分享了15个利用开源工具调查战争中的犯罪的方法,包括如何发现信息来源、如何进行核实工作、如何对战争中的军事单位进行分析等方面。
“有据核查”是2020年成立的独立事实核查平台,专注于对中文国际新闻进行事实核查。它主要依靠志愿者运作,连接了大学、媒体和互联网平台三方力量,也通过工作坊、训练营等形式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在这篇文章中,主理人魏星分享了创办这个项目的初衷和它的运营方式。
战争从来都不止于枪弹与炮火。社交媒体本身易滋生和传播谣言的属性,以及参战方多种多样的信息投放策略,让舆论的战场愈发硝烟弥漫。在眼下正在经历的这场战争中,有哪些事实核查的机构在行动?
“调查性深度报道的最后一个句号,有时候是采编认知的最远处,有时候是你的脚带你抵达的最远处。”在这篇文章中,《冰点周刊》负责人从玉华分享了深度调查报道的突破技巧。
“全世界都在说‘我们与乌克兰同行’,但这并不是真的,只是一些陈词滥调漂亮话。我们被抛弃了,我们现在只能祈求上帝不会抛下我们,并一直等到战争结束。”2022年2月,全球焦点落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几篇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
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人们迫切希望了解局势的最新变化,但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筛选出真实、有效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尼曼新闻实验室整理了一份了解乌克兰最新局势的可靠信源清单,内容包括了推特关注列表、新闻媒体、Telegram 频道、事实核查频道、互动地图等等。
乌克兰局势持续紧张,面对俄罗斯军队的三面包围,身处乌克兰的记者随时都可能面临人身安全方面的威胁。对于可能面临的风险,记者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在这篇文章中,全球深度报道网整理了记者需要提前准备的关键文件清单和必要时可以联系的国际组织。
在过去一年中,来自全球各地的数据记者们用数字、图表,甚至音符来呈现新冠疫情、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等新闻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精选了过去一年中最值得一读的数据新闻报道。
你有没有遇到过报道发布后引起巨大争议的事件?要使你的报道无懈可击,需要从一开始就对每个关键事实进行核查。瑞典新闻调查栏目《调查》多年来调查过多起丑闻,但极少引发争议,这些都得益于他们在刊出前的核查功夫。这篇文章中,他们就分享了在报道刊出前,三个必须要做的核查功课。
2015年成功申办冬奥会以来,北京和环京县城都出现了变化。如今冬奥会开幕在即,那些环京县城发展如何?哪些在环京买房的人们,有沾光了吗?全球深度报道网精选了1月份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带大家走一趟北京。
近年来,随着数字订阅用户争夺的战况愈演愈烈,不少媒体都成立了新部门,致力于吸引更广泛的订阅群体,并推动机构内部的改革。在BBC、卫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中,有不少值得国内媒体借鉴和参考的举措。
任何在数字领域实施的犯罪活动,都可以归入网络犯罪的范畴,它不仅包括了一些黑客行为,还包括贩卖儿童色情制品、盗窃源代码等等。如何对这类犯罪活动进行调查,CNBC 记者 Kate Fazzini 撰写了这份指南。
年尾,处处都在断舍离。安媛和丈夫闹离婚,赶上了“离婚冷静期”,攸关利益的争夺,最终会以怎样的方式落幕?北京一座老危楼,到底应该加固整修还是清拆重建,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我们为你精选5篇上个月值得细味的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