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拒絕商業資助 他運營一家只有調查記者的通訊社
傳真社(Factwire)是一家位於香港的非營利調查新聞通訊社,由資深傳媒人吳曉東通過市民集資的方式創辦,於2016年開始運營。他們專註調查性報道,發表的文章多獲各大主流媒體採用。創立初期,吳立下眾籌三百萬的目標,這本是一個“mission impossible”,卻意外在短期內完成了,吳當即激動落淚。前CNN數字亞洲項目主管Marc Lourdes採訪了吳曉東,想搞清楚這種甚少成功的新聞編輯室模式,到底是如何推行的。
傳真社(Factwire)是一家位於香港的非營利調查新聞通訊社,由資深傳媒人吳曉東通過市民集資的方式創辦,於2016年開始運營。他們專註調查性報道,發表的文章多獲各大主流媒體採用。創立初期,吳立下眾籌三百萬的目標,這本是一個“mission impossible”,卻意外在短期內完成了,吳當即激動落淚。前CNN數字亞洲項目主管Marc Lourdes採訪了吳曉東,想搞清楚這種甚少成功的新聞編輯室模式,到底是如何推行的。
在中國海洋大學王天定教授看來,如今的媒體行業,花果飄零,遍地瓦礫,調查性報道陷入低谷,調查記者風流雲散,一代人在中國重建新聞專業主義的努力功敗垂成。但同時,他也觀察到,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調查記者的各種轉型嘗試,或會給行業帶來新的形態與可能。
隨着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式微,盈利的需求逐漸消磨了專攻報道的精力。大方向的頹勢不可逆轉,歐洲的許多記者與編輯仍紛紛創辦獨立機構,在會員制媒體的道路上摸索出了心得。他們用實際案例告訴同行,通過會員眾籌的不僅僅是資金,還可以是創意。
對於GIJN成員來說,2017年的第一個季度是忙碌的:他們有的摘得普利策,有的成功眾籌資金,有的開發了新的應用軟件……同時,一些新的合作項目也在進行中。來看看各地的GIJN成員近期在調查報道上所作出的成績。
Atlatszo,匈牙利語,意為“透明”。這家名為Atlatszo.hu的調查性新聞網站不僅深耕調查報道,還致力於推動匈牙利的透明度和信息自由。GIJN會員故事系列第二期,由Atlatszo.hu的編輯Tamás Bodoky為你分享他們的調查經驗。
不依託專業媒體,也能集思廣益、獲得資助,做出靈活優質的報道——眾籌的一眾優點促使全球不少新聞人自立門戶,利用這一日趨普及的商業模式,在保障內容質量的同時,培育新的讀者群體。那麼眾籌的深層意義在哪裡?請看深度君最新編譯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