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GIJN 十問
對話《報導者》運營長李雪莉:在華語世界,靠讀者捐助做調查新聞是有可能的嗎?
台灣調查媒體《報導者》成立時,定期捐助者只有4位,十年過去,這個數字達到了8000位。不接受廣告、沒有付費牆,李雪莉和《報導者》團隊是如何在華語世界探索出一條依靠讀者支持做調查新聞的新模式?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校園餐爭議、社保新規、青少年抑鬱症
校園餐質量和安全問題、社保新規、青少年抑鬱症、起訴《王者榮耀》的玩家、逃離養老院的女護工……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9月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方法
李思磐:性暴力報道是社會變革的一部分
李思磐是最早將教育和職場的性侵害作為報道主題的調查記者。在這篇分享中,她通過宋山木案、李星星事件等幾個案例,講述了對於性暴力的調查報道如何一步步推動了中國的政策與司法變革。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深度報道方法
揭露DOGE利用缺陷AI削減退伍軍人關鍵服務,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ProPublica最近一篇調查報道,通過泄露的文件以及對人工智能工具開發者的採訪,揭示了特朗普政府在削減退伍軍人醫療開支措施背後存在的大量錯誤。他們是如何一步一步完成這篇報道的?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清零”結束後的復蘇困局、被認定為工傷的職場性侵、直播間“神葯”生意
兩個截然相反的性騷擾判決、“清零”結束後的復蘇困局、一場被認定為工傷的職場性侵、直播間的“神葯”生意……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8月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報道工具和技巧 深度報道方法
新聞編輯室可以用 AI 聊天機器人做什麼?
從菲律賓到英國,多家知名新聞機構已經推出了自己的 AI 聊天機器人,它們可以根據該新聞機構過往的報道和經過嚴格審核的數據庫來生成回應。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天水幼兒園鉛中毒、大學生選礦廠遇難、厭女現象
甘肅天水幼兒園鉛中毒事件、東北大學學生選礦廠遇難、大連工業大學女生被指“有損國格”遭開除……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7月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安保
這8個不經意的行為,可能讓你陷入網絡安全陷阱
從使用公共Wi-Fi到忘記更新,許多不經意的習慣都可能讓你和信源面臨風險。在這篇文章中,數字安全專家分享了8個記者最常犯的安全錯誤,並提供了實用建議。
數據新聞
如何做出一張優秀的圖表?《金融時報》首席數據記者分享了這些技巧
如何做出一張優秀的圖表?《金融時報》首席數據記者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多個技巧,包括以讀者為中心的理念、圖表色彩搭配的技巧、如何布局文字和注釋等。
GIJN 十問
GIJN 十問:在流亡中繼續調查,對話委內瑞拉記者羅伯托·丹尼茲
委內瑞拉調查記者羅伯托·丹尼茲因為自己的工作而被迫流亡,但他在海外繼續調查工作。在這篇文章中,他分享了從事調查新聞業的挑戰、犯過的錯誤、採訪技巧和常用的工具等。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被清倉的方艙醫院、“媽媽崗”爭議、“罵遊戲”產業鏈
“清倉”取代“清零”,引發爭議的“媽媽崗,“罵遊戲”如何成為了一個產業鏈的關鍵一環……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6月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方法
如何用 AI 工具助力開源調查?以識別模糊文本為例
無論是從短視頻中提取重要信息,還是解碼社交媒體配圖中的模糊文字,Henk van Ess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如何用 AI 工具助力開源調查,以及如何建立一套審核證據的系統。
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調查約會應用在保護女性上系統性失效,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約會應用報道項目”耗時18個月調查多個主流約會平台後發現,這些應用標榜的安全保護功能存在嚴重缺陷,無法有效保障用戶,尤其是女性用戶的安全。這個團隊是如何進行調查的?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穿村而過的鐵路、起底鳳陽鼓樓工程公司、應對關稅戰的義烏商人
一個湘西村莊與17起火車撞人事故、關稅戰對中國外貿公司的影響、9歲圍棋少年墜亡引發的“雞娃”討論……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5月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2025 全球亮光獎
2025年全球亮光獎決賽入圍名單:中小型媒體類別
來自11個國家的13個調查項目獲評選入圍2025年全球亮光獎(GSLA)決賽,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和你分享6個入圍決賽(中小型媒體類別)的作品,它們分別聚焦於移民、野生動物販運、貪污、濫用刑事司法系統等新聞議題。
2025 全球亮光獎
2025年全球亮光獎決賽入圍名單:大型媒體類別
來自11個國家的13個調查項目獲評選入圍2025年全球亮光獎(GSLA)決賽,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和你分享7個入圍決賽(大型媒體類別)的作品。它們分別就移民、有組織犯罪、戰區侵犯人權行為等主題進行了有力的調查。
深度報道方法
調查記者可以如何報道“特朗普2.0”?
對於新聞機構來說,如何報道“特朗普2.0”是一項嚴峻的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曾經在2016年至2020年間報道過“特朗普1.0”的環境記者分享了寶貴的經驗。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中國醫美市場、輸出美國的短劇、逃離墨西哥的華商們
中國的醫美市場、中國短劇席捲美國、“長女綜合征”、在互聯網上奮力抵抗“孤獨”的老人……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4月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報道工具和技巧
AI 如何幫助獨立記者追蹤俄羅斯在戰爭中的陣亡人數
流亡的俄羅斯調查新聞機構 IStories 向 GIJN 分享了他們如何建立了一個由 AI 驅動的俄羅斯軍隊陣亡與失蹤人員數據庫,以及為什麼這個項目值得去做。
成員特寫
“即使殺死記者,也無法殺死報道”,他們將調查記者的故事搬進了劇院
“即使殺死記者,也無法殺死報道”是法國非營利媒體“禁忌故事”的座右銘。今年2月,他們將世界各地被殺害的調查記者的故事搬進了劇院,用另一種媒介向觀眾展示了調查新聞的重要和危險。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動畫從業者困境、社區性教育課堂、開盒事件引起的數據泄露恐慌
中國動畫從業者的困境、百度副總裁13歲女兒“開盒”事件、民辦幼兒園的衰落始末……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3月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GIJN 十問
GIJN 十問:再沉重也不能忘記幽默,對話法國調查記者斯特凡妮·奧雷爾
斯特凡妮·奧雷爾是法國調查污染、農藥和有毒物質等議題的先驅,在這些問題還沒有被足夠重視時,她就開始了相關領域的調查。在這篇訪談中,她分享了從事調查新聞的心得,法國調查新聞業面臨的挑戰,還有自己最喜歡的編輯方法——用幽默的方式來處理沉重的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