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天水幼兒園鉛中毒、大學生選礦廠遇難、厭女現象
甘肅天水幼兒園鉛中毒事件、東北大學學生選礦廠遇難、大連工業大學女生被指“有損國格”遭開除……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7月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甘肅天水幼兒園鉛中毒事件、東北大學學生選礦廠遇難、大連工業大學女生被指“有損國格”遭開除……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7月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從使用公共Wi-Fi到忘記更新,許多不經意的習慣都可能讓你和信源面臨風險。在這篇文章中,數字安全專家分享了8個記者最常犯的安全錯誤,並提供了實用建議。
如何做出一張優秀的圖表?《金融時報》首席數據記者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多個技巧,包括以讀者為中心的理念、圖表色彩搭配的技巧、如何布局文字和注釋等。
委內瑞拉調查記者羅伯托·丹尼茲因為自己的工作而被迫流亡,但他在海外繼續調查工作。在這篇文章中,他分享了從事調查新聞業的挑戰、犯過的錯誤、採訪技巧和常用的工具等。
“清倉”取代“清零”,引發爭議的“媽媽崗,“罵遊戲”如何成為了一個產業鏈的關鍵一環……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6月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無論是從短視頻中提取重要信息,還是解碼社交媒體配圖中的模糊文字,Henk van Ess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如何用 AI 工具助力開源調查,以及如何建立一套審核證據的系統。
“約會應用報道項目”耗時18個月調查多個主流約會平台後發現,這些應用標榜的安全保護功能存在嚴重缺陷,無法有效保障用戶,尤其是女性用戶的安全。這個團隊是如何進行調查的?
一個湘西村莊與17起火車撞人事故、關稅戰對中國外貿公司的影響、9歲圍棋少年墜亡引發的“雞娃”討論……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5月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來自11個國家的13個調查項目獲評選入圍2025年全球亮光獎(GSLA)決賽,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和你分享6個入圍決賽(中小型媒體類別)的作品,它們分別聚焦於移民、野生動物販運、貪污、濫用刑事司法系統等新聞議題。
來自11個國家的13個調查項目獲評選入圍2025年全球亮光獎(GSLA)決賽,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和你分享7個入圍決賽(大型媒體類別)的作品。它們分別就移民、有組織犯罪、戰區侵犯人權行為等主題進行了有力的調查。
對於新聞機構來說,如何報道“特朗普2.0”是一項嚴峻的挑戰。在這篇文章中,曾經在2016年至2020年間報道過“特朗普1.0”的環境記者分享了寶貴的經驗。
中國的醫美市場、中國短劇席捲美國、“長女綜合征”、在互聯網上奮力抵抗“孤獨”的老人……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4月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流亡的俄羅斯調查新聞機構 IStories 向 GIJN 分享了他們如何建立了一個由 AI 驅動的俄羅斯軍隊陣亡與失蹤人員數據庫,以及為什麼這個項目值得去做。
“即使殺死記者,也無法殺死報道”是法國非營利媒體“禁忌故事”的座右銘。今年2月,他們將世界各地被殺害的調查記者的故事搬進了劇院,用另一種媒介向觀眾展示了調查新聞的重要和危險。
中國動畫從業者的困境、百度副總裁13歲女兒“開盒”事件、民辦幼兒園的衰落始末……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3月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斯特凡妮·奧雷爾是法國調查污染、農藥和有毒物質等議題的先驅,在這些問題還沒有被足夠重視時,她就開始了相關領域的調查。在這篇訪談中,她分享了從事調查新聞的心得,法國調查新聞業面臨的挑戰,還有自己最喜歡的編輯方法——用幽默的方式來處理沉重的選題。
CCIJ 通過數據分析揭露了非洲國家斯瓦蒂尼針對女性的系統性暴力。在這篇文章中,他們通過十個步驟,詳細介紹了團隊如何獲取相關數據、建立分析框架,最終揭示司法系統整體性缺陷的。
調查記者凱特·麥克萊蒙特從事調查新聞三十多年,閱讀她的文章有如窺探澳洲的陰暗面:從政治腐敗到有組織犯罪,從房地產醜聞到權貴醜事。在這篇訪談中,她分享了從事調查新聞業的挑戰、採訪技巧和常用的工具。
由伊藤詩織導演,講述自己被聲名顯赫的前輩山口敬之性侵後,如何艱難地起訴對方的紀錄片《黑箱日記》入圍了本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在這篇與 GIJN 的訪談中,她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完成《黑箱日記》這部紀錄片的。
女海員的職業困境、DeepSeek 崛起、被 AI 擠下崗的職業、涉嫌拐騙中國演員王星赴泰國拍戲的“顏十六”……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2月幾篇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和數據新聞。
“信息洗衣房”是在進行調查報道時非常有用的開源工具,它可以分析比對網站內容、關聯不同網站,並識別出不同網站的基礎設施和特徵。報道虛假信息的專家 Craig Silverman 在這篇文章中詳細介紹了這個工具的使用方法。
許多調查報道得以實現,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好用的調查工具。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精選了8款調查記者們不可錯過的工具,內容涵蓋 AI、開源調查數據庫、調查工具包等不同類型。
在泰緬邊境調查電詐產業 200 天、原研葯逐漸退出公立醫院、小區管理和騎手的矛盾衝突……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月幾篇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和數據新聞。
2025年度“Sigma 數據新聞獎”現正接受報名,2月28日截止,所有在2024年發表的作品都可以參賽,全球深度報道網(GIJN)很榮幸從今年起成為該獎項的新主辦單位。
當新聞不再被人們關注時,還有哪些故事還沒有被講述?加拿大調查記者安妮·希爾頓常着迷於新聞的“後續故事”,在這篇訪談中,她分享了自己法律轉向新聞業的歷程、對被那些被忽視的傷害的追尋,以及採訪受過創傷的人的技巧。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烏克蘭真理報》有12名員工離職參軍。在“新聞信任大會”上,該報總編輯穆薩耶娃分享了戰時報道面臨的挑戰,以及在國家面臨危難時記者們所面臨的生死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