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主題

深度報道精選:天水幼兒園鉛中毒、大學生選礦廠遇難、厭女現象

7月初,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的百多名孩子陸續住進西安中心醫院,他們大部分被測出血鉛異常。官方公布調查結果,指該園園長和投資人為招攬學生,同意後廚人員將彩繪顏料用於食品製作。

大連工業學校發出實名公告,擬開除該校一名女生,理由是她跟外籍電競選手發生關係,遭對方偷拍的視頻外流於網上,“有損國格、校譽”。事件迅速發酵成又一場“厭女狂歡”,女生遭受一波網暴和“開盒”,即便她才是法律意義上的受害者。

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期間,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而喪生。官方通報和一些媒體報道,均描述6名學生“溺亡”。不過,有自媒體評論文章認為這樣描述不夠準確。

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7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追問天水幼兒園集體鉛中毒事件

出品:水瓶紀元

圖:水瓶紀元

7月3日起,來自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褐石培心幼兒園的孩子擠滿了西安中心醫院六層高的住院樓,晚到的患兒只能被安排到門診樓的神經內科病房。這裡有中國西北地區知名的綜合職業中毒科室,接收暴露在各類危險化學物質環境的職業病患者。不過,這次他們迎來的是百多名3至6歲的鉛中毒幼兒,有家長引述醫生說:“根本沒見過這麼小的孩子,還這麼多。”

7月8日上午,甘肅天水聯合調查組公布調查結果通報,指出在幼兒園就讀的251名幼兒中,多達233人出現血鉛異常。經檢測,48小時留樣中的早餐三色紅棗發糕和晚餐玉米卷腸包鉛含量超標,分別為1052毫克 / 千克及1340毫克 / 千克。調查組稱,超標原因系幼兒園園長朱某琳、投資人李某芳同意該園後廚人員通過網絡平台購買彩繪顏料,稀釋後用於部分食品製作。

8日下午,多位家長告訴《水瓶紀元》,他們的孩子此前在天水市參加幼兒園組織的集中體檢,家長獲口頭告知孩子的血鉛檢驗結果“正常”、“微高”,孩子的血鉛數據大多低於200微克 /升;然而來到西安後,大部分孩子都被診斷出“鉛中毒”,需要住院治療,有的孩子血鉛數據比在天水的檢測結果高出一倍,這讓家長們無法繼續信任當地。

在家長看來,官方通報沒有回應他們最關心的問題——為何兩地的檢查結果如此懸殊?孩子們從何時開始食用含鉛食物?園長朱某琳、投資人李某芳冒着風險給孩子“投毒”的動機是什麼?鉛中毒給孩子留下後遺症該怎麼辦?

誰在製造厭女狂歡

出品:正面連接

插畫:陳禹

2024年12月,大連工業大學一名女生與外籍電競選手發生關係後,遭對方偷拍並傳播視頻,隨後被網暴和“開盒”。2025年7月,校方未追究偷拍者責任,反而公告擬開除該女生,並且公開其姓名。事件迅速發酵,受害者實名登上微博熱搜、被數十家媒體轉發,許多男網友嘲諷她是 “easy girl”。

這不是中文網絡首次針對女性的輿論圍獵,女性總在事實未明時率先被污名化,隱私遭曝光,即便她們是法律意義上的受害者。每一次事件都暴露出同樣的厭女土壤。

《正面連接》的記者洪蔚琳發現,英國作家勞拉·貝茨在《隱秘的角落》一書中描述的現象與中國驚人相似。網絡上的極端男權群體包括三類:“incel”(非自願獨身者)因婚戀挫敗仇視女性;“男性權利活動家”專註網暴女性主義者;“男人自行其道”鼓吹性別隔離,警惕性侵誣告。他們共享同一套邏輯 —— 女性享有特權,男性才是受害者。

勞拉指出,這是部分男性對女性爭取權利的過激反應 —— 他們將平權視為威脅。這種特權與受害者身份的倒置,具有全球共性。

中國社交媒體上,批判女權成了部分博主的“財富密碼”。“胖貓事件”後,“整治撈女”更成為熱門賽道。有博主宣稱:“分辨女人成本太高,不如默認所有女人都是壞的。”

勞拉在視頻訪談中談到,極端男權不僅危害女性,同樣傷害男性 —— 尤其是被誤導的青少年。這些年輕人正被當作盈利工具惡意收割,她希望大人們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在這篇訪談文章中,你將看到在當代互聯網環境下,一個少年會如何被惡意激化,又如何被收割。

再探東北大學學生遇難選礦廠:狹窄的參觀通道與脫落的格柵板

出品:澎湃人物

涉事選礦廠車間內格柵板鋪設情況。圖:澎湃人物

7月23日10時20分許,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下稱內蒙古礦業)參觀學習浮選工藝過程中,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事故發生後,官方通報、以至於不少媒體報道均稱6名學生“溺亡”,但也有自媒體和評論文章指出,礦場浮選槽里的是含有腐蝕性的化學藥劑、高溫泥漿和機械攪拌裝置,掉進去要麼被機械絞死、被藥劑溶掉、被礦漿裹挾着沉底窒息而死,因此用“溺亡”來描述事故是過於簡單,並不準確。

《澎湃人物》的這篇報道,正正努力還原事故的起因、經過和後續發展。報道提到,事發的是一條狹窄的參觀通道,寬約1米,而參觀的師生加工作人員有58人。通道一邊是欄杆,另一邊便是鋪設格柵板的平台,格柵板下是礦漿滾動的浮選槽。

報道指出,遇難的6名學生為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的2022級本科生,此次到烏山選礦廠的實習是必修課,兩個學分。如果不出意外,暑期之後他們將升入大四,一年之後畢業工作,或者讀研繼續深造。

事故的直接起因,是學生們腳下的鋼製格柵板脫落。格柵板之下是磨碎的礦物與水和藥劑混合而成的礦漿,據受訪的浮選機專家形容,浮選槽選礦過程中會投入化學藥劑並充氣,使礦物浮到表面,為此需使用機械設備不斷攪拌;而安裝格柵板這種鏤空的裝置,原本是為了便於工人觀察底下的礦漿。

此次事故留下了不少未解的疑團。《澎湃人物》報道提到,應急小隊在事發後38分鐘才到達現場,事發到最後一名學生被救出一共過去了約2小時20分鐘。記者採訪到內蒙古礦業主管安全生產的副總經理趙春波,了解救援行動遭遇到的限制和困難。

在夏日,紀念一位普通的宿舍管理員

出品:穀雨實驗室

圖:穀雨實驗室

張培生(註:此為網絡上流出的大爺姓名)是青島大學瀅園宿舍區的一名宿管。7月5日,青島大學所在的嶗山區發布了高溫橙色預警,部分地區最高溫超過37度。高溫預警提示——對老、弱、病、幼人群要提供防暑降溫指導,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7月6日清晨,張培生被發現昏迷在值班室,經送醫後搶救無效離世。網絡上傳出,他所處的崗位沒有空調設備,僅靠電風扇降溫。網絡討論開始發酵,不少人認為張培生的死本可避免。

意外發生後,外界對張培生依然所知不多。《穀雨實驗室》的這篇報道,通過採訪青島大學的學生們,拼湊學生記憶里關於張培生的一些日常小事,嘗試從中了解張培生是個什麼樣的人。如果不是意外發生,這只是一位頗受學生歡迎的宿管,學生們叫他大爺,圖個親切,雖然他才58歲。

一位名為 Tokaiesss 的網友發帖,她記得大爺和她一起找過遺失的畢設論文。另外,有人記得大爺在畢業時幫自己搬行李;還有人去看演唱會錯過宵禁,不得已敲醒大爺的窗戶,張培生關切的問:怎麼這麼晚才回來啊?還有人說,在大爺去世之後,許多關於他的記憶,都和一窩小貓有關。

“掙不到錢”,他們註銷了律師執業證

出品:南風窗

“端盤子都比當律師開心。”今年1月底,游葉(化名)去馬爾代夫度假島做了四個多月的服務生。當實習律師的第三個月,游葉就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每天的工作都極度緊張和內耗:“24個小時里,除了老闆(指導律師)睡覺的幾個小時,另外的時間都是隨時待命。”

“老闆”很喜歡帶着團隊成員里的女生出去應酬。被當事人逼着喝酒,游葉也必須笑臉相迎,儘管她是那麼厭惡這種場景。 工作艱苦,但薪酬很低。有一句這樣的網絡梗:“2000元招不到司機,但可以招到一個會開車的實習律師。” 游葉說,她的實習工資比這句網絡梗中的更少,只有1500元。

拿到律師執業證後,游葉的從業衝動已經消磨殆盡。入行的前兩年,她幾乎都要貼錢上班,所以當她在2024年底拿到律所 offer 後,其實已經在籌謀轉行。2025年初,她去馬爾代夫端了四個多月的盤子,7月更註銷了自己的律師執業證。

游葉在社交媒體留言:“從本科到執業,跟法學糾纏了七年,但是註銷那刻反而覺得解脫而不是可惜。”

像游葉一樣,一些律師正在退出曾經夢想的行業。7月初,社媒上流傳一張某地律師的“律師執業證註銷申請表”,在註銷原因那欄只填上了4個字 —— 掙不到錢。另有位律師在收到司法廳註銷律師執業證的決定書時,“開心”地在社交媒體分享:“終於能睡個好覺了。”

此外,這位律師還立下“家訓” —— 三代以內禁止當律師。這是網絡上流行的一種句式,用來表達對某個行業、專業的不看好,以調侃的方式表達感慨。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的感慨還能輪到很多人印象中高收入的精英群體律師的頭上。

住不進去又退不了款的小鎮公租房

出品:北青深一度

陳雅明一家如今還住在鎮政府幾公里外的老房裡。圖:北青深一度

陳雅明一家住在廣東省湛江市下轄雷州市唐家鎮,一直有“買套樓房”的心愿。十年前,唐家鎮鎮政府的大院里建起了三棟“公租房”。得知部分房屋對外公租後,陳雅明一家舉全員之力,湊了16.08萬房款,“搶”到了最後一套。

正當他們裝修的時候,有人找上門來,聲稱也是這套房的“主人”。隨後政府“封鎖”了這套房屋。陳雅明後來才知道,唐家鎮的公租房共有60套,卻“租”給了72戶,其中10套房涉及一房多主。

隨着住戶們展開維權,一房多主背後隱藏的資金籌集、施工手續,以及房屋面積超標、招租無序等問題被一一揭露出來。十年過去,陳雅明一家既沒有住進公租房,也沒有拿回房款。“現在回看,從一開工的時候風險就埋下了。” 陳雅明說。

中年失業,還能去哪兒?

出品:財新

在北京一家美資外企打拚十年的徐陽,今年3月被裁。受中美關係、中美貿易摩擦等影響,部分外企調整、甚至縮減在中國的投資規模。徐陽就職的軟件公司也不例外——大幅收縮在華業務,中國團隊裁員比例高達約70%,她所在的市場部幾乎全員被裁。

徐陽坦言對個人去留早有預感,但市場部幾乎“團滅”的現實依然讓她震驚。更強烈的焦慮在被裁後一到兩周後才悄然襲來,那是一種“被拋棄的感覺和對自我價值的質疑”。

兩個月後,徐陽在朋友推薦下獲得了一份廣告策劃相關的兼職,46歲的她就這樣加入了靈活就業的大軍。國家統計局數據指出,截至2023年,這個群體已有超過2億人,占就業人員的四分之一以上。

徐陽並非不想重返職場,獲得一份有穩定薪水的全職工作,但職場的隱形門檻讓她難以跨越。失業的三個月時間裡,徐陽共投出四五百份簡歷,10家左右企業先以電話形式溝通,最終發來面試邀約的只有三四家。

徐陽面臨的情況,在35歲以上求職者中較為普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高文書等人撰文指出,與發達國家不同,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年齡歧視高峰較早,主要集中在步入中年後的35至40歲。

您可以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條款免費轉載這篇文章

轉載


閱讀更多

報道指南 資源中心

“有據”出品的《事實核查手冊》

本手冊以案例的形式介紹了常用的文字、圖片和視頻核查工具,也涉及事實核查的工作流程、信源評估,並譯介了國際事實核查機構慣用的職業準則與實踐,希望能為中國的事實核查業者和觀察者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