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978 篇文章

GIJN 十問

GIJN 十問:從警察、調查記者到NGO負責人,對話韓國調查記者林寶英

林寶英的職業生涯從警察開始,在偶然的機會下轉行為調查記者,現在又成為了普利策中心人工智能問責網絡的負責人。她曾參與多個重磅調查,涉及韓國的學術造假、醫療設備監管等問題。在這篇訪談中,林寶英分享了她做調查報道的挑戰、技巧,喜歡的工具以及曾犯過的錯誤等。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谷歌中國工程師殺妻案

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內容包括谷歌中國工程師殺妻案、火車司機的工作狀況、中國鋼琴銷量斷崖式下滑、江西新余火災等。

GIJC23 全球深度報道大會

如何報道女性殺戮?

在報道因性別原因蓄意殺害女性的事件時,媒體常常過分集中於驚悚和血腥的細節,或僅僅展示冷冰冰的數據。在 #GIJC23 上,五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分享了報道女性殺戮的技巧。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甘肅積石山震後72小時

12月18日,中國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縣發生里氏6.2級地震,造成超過140人遇難。在冰冷天氣之下,災民渴求臨時帳篷、摺疊床、感冒藥等物資,而救援隊伍則努力克服霜凍和塌方道路等惡劣環境,儘力將物資送予災民。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2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GIJC 側記 GIJC23 全球深度報道大會

#GIJC23 側記:告別疫情,見面聊天,與世界再次連結

和不同地區的記者交流中,我還是不斷感慨世界的廣闊,我從他們那收穫了許多建議。那是一種互相取暖,也是為自己打氣。想起那些記者對我說過的“You look so young”,我也有了更多衝勁和底氣。是的,我還年輕,我還可以做很久。也許,也會迎來一個更好的時代吧。

2023年 GIJN 精選10大調查工具

在2023調查記者與編輯大會(NICAR23)、第13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GIJC23)等會議上取經,以及訪問無數的獲獎記者後,全球深度報道網(GIJN)為你介紹以下10款容易使用的調查工具和技術,或者你可以考慮在下一個調查項目中好好利用它們。

GIJC 側記 GIJC23 全球深度報道大會

#GIJC23 側記:知識正義、原住民報道與 Journal-ism 的合作

參會的過程中,我常常和朋友感慨,新聞工作(Journalism)和期刊論文(Journal)擁有共同的詞源,即“即時的記錄”(jour),而整場大會並不呈現為其樂融融的“思想盛宴”,也讓我進一步明白了會議(conference)的本意是不同處境和技巧的交換和碰撞。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朱令,人生五十

“朱令案”是中國最引人關注的懸案之一,她在1990年代就讀清華大學期間被兩次投毒,身體受到了不可逆轉的傷害。警方早年一度鎖定她的同宿舍室友孫維為案中“唯一嫌疑人”,案件卻在“中央領導同志批示”之下結辦、不了了之。《鳳凰周刊》的這篇專訪,回顧了這一起案件,還了解了朱令及其父母的現況。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1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GIJC23 全球深度報道大會

廢料、欺詐和濫權:如何調查環境犯罪?

環境犯罪為犯罪份子創造數十億美元的年收入,同時對社群和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其中一些損害更加是不可逆轉的。在瑞典哥特堡舉行的第13屆全球深報報道大會 #GIJC23 的一場研討會上,普利策中心非洲議題編輯 Madeleine Ngeunga、The Public Source 創始編輯 Lara Bitar 與有組織犯罪和腐敗報道項目(OCCRP)環境編輯 Caroline Henshaw 分享了他們有關環境犯罪的報道和建議。

全球深度報道大會

GIJC25 和 GIJC27 在全球範圍徵集提案

全球深度報道大會(GIJC)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際性調查記者聚會,每兩年舉行一次。我們現在在全球範圍內徵集 GIJC25 和 GIJC27 的提案。

GIJC23 全球深度報道大會

成為頂尖調查報道編輯的8個技巧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編輯。”這是資深美聯社調查編輯在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呼籲聽眾記住的口號。優秀的調查編輯能夠讓報道更加有力,保護並激勵記者。在這篇文章中,三位頂尖的調查編輯分享了8個調查編輯技巧。

深度報道精選:巴以衝突,來自雙方平民的講述

網絡上充斥關於巴以衝突的誇張、虛假和未經驗證消息,媒體的客觀報道變得更加重要。《三聯生活周刊》整理了身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雙方平民的講述,試圖呈現他們在戰火、恐懼、傷亡之中的處境。《澎湃新聞》則利用數據、信息地圖等,重構本輪衝突爆發的頭12天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0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重寫歷史:如何調查年代久遠的新聞事件?

記者挖掘在過去發生的、從未披露的事實、事件、檔案或證詞,它們有時候極具分量,足以“重寫歷史”,或至少改變我們對某個事件或人物的了解及看法。在第13屆全球深度報道大的一場研討會上,三位記者分享了他們調查歷史事件的經驗。

人臉識別以外,調查記者還應用到哪些尖端科技呢?

調查新聞事業的蓬勃發展,有賴於傳統調查技術和尖端科技工具的結合。擁有最好的技術和工具,可以幫助媒體和記者保持領先位置,並且講述具影響力的新聞故事。在第13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的一場研討會上,專家討論了他們最近進行的調查,以及他們最喜愛使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人臉識別服務、檔案分類工具等。

如何調查加密貨幣?專家分享關鍵問題和建議

對於不少記者來說,加密貨幣是一個令人卻步的調查議題,甚至無從入手。然而,加密貨幣也是一個日益重要的調查新聞條線。在第13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巴塞爾治理研究所專家 Federico Paesano 分享了幫助記者理解加密貨幣的關鍵問題和貼士。

團結一致:給女性調查記者的建議

“決定我們關注哪些議題的那一群人,曾經都是男性,但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在第13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一場關注女性新聞工作者處境的研討會上,一位講者如此說道。女性要加入調查新聞行業、從事深度報道,往往要面對跟男性不一樣的困難。研討會講者分享了她們的經驗,強調了建立支援網絡和創建互助社群之重要。

如何利用問卷調查,為你的深度報道增添趣味?

一份問卷調查若能設計得宜和分發準確,可以為你的調查報道建立起強大的數據庫。在第13屆全球深度報道大上,CORRECTIV.Lokal 記者 Miriam Lenz 主理了一個工作坊,分享以問卷調查來推動調查報道的一些入門技巧。

如何記錄戰爭罪行,發揮追究責任和保護文明的力量?

戰爭罪行調查報道是追究相關責任的關鍵。攝影記者拍下的照片、記者在現場檢獲的物證,都有可能成為日後戰爭法庭上的呈堂證據。此外,大多數戰爭罪犯的終極意圖,就是消滅一種生活方式,因此追尋戰場上的真相,也是一項建設和保護社會的行動。那麼,記者該如何調查和記錄戰爭罪行為?

深度報道精選:緬甸詐騙手冊、醫療反腐風暴、香港幣圈爆雷

在鄭州市,一名15歲少女被送到“戒網癮學校”後遭遇教官性侵,事後校方不斷攔截她的申訴,她如何突破防線,向外界求助?在緬甸,一位中科院博士被騙到詐騙集團園區,受困373天後才重獲自由。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9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獎項

2023年度“全球亮光獎”舉行頒獎典禮

在全球深度報道大會(GIJC23)上,來自尼日利亞、委內瑞拉、南非和北馬其頓的調查報道項目,獲宣布為2023年度“全球亮光獎”大獎得主。

“不要放棄”:DIG 電影節公布2023年度獎項入圍名單

每一年,“DIG 電影節”的評審團都會仔細檢閱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份參賽作品,挑選出最優秀的調查紀錄片和播客。最近,評審團公布了今年的各個獎項類別入圍名單,包括25部紀錄、6個播客節等。9月較後時間,評審團將會在意大利摩德納市召開會議,決選得獎名單。

深度報道精選:一場超過認知經驗的洪水

7月29日到8月1日,颱風“杜蘇芮”殘餘環流抵達中國北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大片地區出現大暴雨至特大暴雨,引發洪災。北京房山區、門頭溝區,河北省涿州市等地方成為了重災區,搶險救災工作、被困居民經歷、人命財產損失等,吸引了全國關注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8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技巧

訂閱期刊太貴?以下是記者免費取用學術文章的八個方法

從事新聞工作時,學術研究是最有價值的工具之一。然而,不少學術期刊都設置了付費牆,記者需要花錢才能取用學者們的研究成果,而訂閱費用對新聞機構和個人記者來說是過於沉重的負擔。這可難不倒足智多謀的記者們。以下,是免費獲取學術研究資訊的八個方法。

深度報道技巧

如何操作公司報道?

開始一家公司報道應當如何切入?如何尋找合適的採訪對象?財經記者和社會記者對同一事件的關注角度有何差異?前資深財經媒體人在這篇訪談中總結了財經報道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