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資源中心

» 貼士清單

文章

主題

跨境調查中的常見錯誤和解決方法

其他語言

Dataharvest 2024 logo

圖: Dataharvest

在 2024 Dataharvest 會議上,很多議程都提及了不小心使用了錯誤數據、提前發布了敏感信息或未按時發表文章,但這場名為“我如何把跨境調查搞砸最後又解決的?”(How I Screwed Up and then Fixed my Cross-Border Investigation)的會議與眾不同,發言者們不是分享調查技巧、開源技術或編輯建議,而是討論那些鮮有人提及的內容:錯誤、失敗和那些險些讓報道機會失去的失誤。

來自不同領域的三位知名調查記者分享了他們的經驗,會議由自由記者 Jose Miguel Calatayud 主持,他也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解決方案。

“我們必須核實所有信息。” — Sortiris Sideris

“我的部分實際上應該叫‘我搞砸了。就這樣。’——因為這種情況經常發生。” 聯合記者和合作調查新聞中心(CCIJ)工作的數據編輯 Sotiris Sideris 說,這把現場聽眾聽得哈哈大笑。在他看來,錯誤是新聞工作中常見的部分。在他的案例中,他誤讀了由自動化推特賬戶發布的關於 Marine Traffic 的推文,結果在調查中使用了錯誤的數據。解決辦法:一位同事注意到數據中的不規則之處。Sideris 學到的教訓是:“不要只相信自己和工具而不加邏輯判斷,”他警告道。“我們必須核實所有信息,包括數據。”

“時間安排至關重要。” — Jelena Ćosić

然而,有時核查信息也無法防止錯誤的發生。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的培訓經理和東歐合作夥伴協調員 Jelena Ćosić 談到了提前計劃所有事情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國際團隊合作時。“時間安排至關重要,”她說,“你需要建立一個大家都要遵守的共同時間表。”Ćosić 指出,如果合作者不遵守共同的時間表,可能會很危險。例如,如果媒體夥伴不遵循協議,在美國提前分享有關非洲國家的報道,可能會導致非洲的記者出現安全問題。

但她也承認:“我在ICIJ工作了五年,沒有一次所有人都能完全遵守時間表。”減少負面影響的關鍵是:“交流和溝通,”Ćosić 總結道。“你必須確保每個人都了解流程,”她回憶起一次合作夥伴沒有獲得所需信息,導致了一個嚴重錯誤並引發安全問題。“我寧願浪費一兩次別人的時間,也不願因為讓某人處於危險而不得不停止調查。”

“你不能對每個決策都進行投票表決。” — Stéphane Horel

溝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一個龐大而多元的團隊中。Stéphane Horel 是法國《世界報》的一名記者,她談到了自己在協調團隊時遇到的困難,尤其是在平等和等級制度的問題上。她回憶道:“我以為決策過程可以是民主的,每個人都有發言權。但是我逐漸意識到,很多時候你必須為他人做決定——你不能對每個決策都進行投票表決。”

於是,她借鑒了朋友們共享居住空間時的“同意決策”理念:如果沒有成員提出合理反對,提議就被認可。

一些在場的記者也分享了他們的經驗,從共享錯誤數據到翻譯問題。討論者們提供了一些避免此類錯誤的建議:

寫下合作基本規則

“把所有東西寫下來會有幫助,”ose Miguel Calatayud 總結了關於大團隊合作問題的討論。他建議跨境合作繪製一份諒解備忘錄(MoU)或合作協議,其中包括溝通過程。Jelena Ćosić 提到 ICIJ會 繪製一份包含溝通過程的保密協議(NDA)。這也意味着在開始時就明確合作的基本規則——特別是對於與媒體合作的自由職業者。

質量控制

“在你分享任何東西之前,先進行質量把關,”Sotiris Sideridis 警告道,這樣你可以通過首先建立的協議來雙重核查數據。

不要着急 — 做少一點

“很多錯誤不會發生,如果我們不總是急着趕時間,”Jelena Ćosić 指出。Stéphane Horel 補充說,大多數記者承擔的工作量會導致巨大的心理負擔,但長時間工作總容易出現錯誤。“不要同時做太多項目,”她建議。

工作日誌

“我總是要求與我合作的人妥善記錄他們的工作步驟,”Sideris 說。如果出現錯誤,這些紙質或電子記錄有助於知道錯誤發生在哪裡以及如何修復。

提前計劃

所有小組成員都同意,大型跨境調查需要良好的計劃。這樣,你不僅可以預見可能避免的錯誤,還可以簡化決策過程。

如果從這次小組討論中有一個明確的結論,那就是錯誤無處不在,每個人都會犯錯。正如主持人 Calatayud 所說:“有些錯誤是無可避免的,但最後人們會從錯誤中學習——如果我們可以更多地討論它,我們也可以從他人的錯誤中學習。”


Sarah Ulrich 是 GIJN 的德語編輯,與網絡調查記者協會(Netzwerk Recherche)合作,負責 GIJN 德語。她也擔任調查記者,她的工作重點是權力濫用、(勞動)剝削、右翼和性別暴力。

您可以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條款免費轉載這篇文章

轉載


閱讀更多

深度報道技巧

跨境記者第六年,一個人的國際新聞地圖

成為跨境記者已經超過六年,寧卉用重現場、長特寫的方法來寫故事,並試圖引向更大的討論,嘗試自己去畫一個沒有疆域、或是跨越了疆域的世界。

深度報道方法

跨境調查報道如何做?我們從《穿山甲報告》中學到的十點經驗

自去年年初,來自 14 個國家/地區的 40 多名記者,就穿山甲非法貿易,進行了大範圍的跨境調查。去年9月底,長達上萬字的重磅調查《穿山甲報告:一段通向滅絕的旅程》在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正式發布,其後引發巨大反響。這個成功的跨境調查項目是如何做到的?

深度報道方法

跨境調查組織OCCRP:全球化時代,如何組織跨國深度報道?

隨着各國政府機構的數據公開、打擊貪腐的國際組織合作愈加深入和新聞界數據使用及跨國合作日漸成熟,跨境調查成為當今調查新聞的熱點。從2006年起步時聯繫媒體合作的舉步維艱,到現在對慕名尋求合作的媒體進行篩選,著名跨境合作組織有組織犯罪和腐敗報道項目(OCCRP)經歷了十年的成長。OCCRP聯合創始人、顧問編輯Drew Sullivan分享了OCCRP跨國報道的成功之道。在全球化時代,媒體如何突破地域限制、通過跨國聯結操作深度報道?深度君帶你一探究竟。

深度報道技巧

跨境調查遠洋漁業,《Ocean Inc.》是如何做到的?

“環境報道聯盟”的跨境調查《海洋有限公司》獲得了2022年SOPA卓越環境報道獎,這組報道由14間新聞機構和來自13個國家的記者合作進行。他們是如何協調來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記者?又有什麼調查經驗值得借鑒?全球深度報道網採訪了參與項目的記者和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