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982 篇文章

深度報道精選:為什麼你的醫保個人賬戶的錢變少了?

各地最近開始新一輪醫保改革,個人賬戶被弱化,資金轉而投入門診改革等,引起民間爭議;中國首例因“陪診”入獄的案件,張新甫至今仍在申訴,希望洗脫罪名、恢復尊嚴……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2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報道工具和技巧

如何使用 Google Pinpoint 協助你的報道?

在進行深度報道時,記者往往需要處理大量的採訪素材,而 Google Pinpoint 是一個處理採訪文件的好工具,它可以識別文件中的不同實體,鏈接到不同的文檔,還可以轉錄音頻和視頻。這篇文章中,英國記者 Tony Jarne 分享了他的使用技巧。

你為什麼應該參加今年的全球深度報道大會?

GIJC23 將於今年9月在瑞典哥德堡舉行,這將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深度報道大會,會有來自100個國家的大約2000名調查記者參加。我們在這篇文章給出了你為什麼應該參加的8個理由,同時也將提供包含機票、酒店和會議費的獎學金。

深度報道技巧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記者可以通過欺騙獲取信息?

在一些卧底報道中,記者不得不採用欺騙等方法獲取信息和證據。但這種手段如果被濫用,新聞業就會遭受嚴重的信任危機。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分享了一個包含六個要點的框架,用於新聞編輯室評估是否可以使用卧底技術。

深度報道精選:感染潮下的人們

隨着中國政府公布新冠防疫措施“新十條”,實行近三年的嚴格防疫政策突然放開,感染潮也隨之爆發。抗疫的壓力隨之落在基層醫護人員身上,民間也在缺乏信息的情況下展開自救。我們精選了1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數據新聞

新冠三年,記者們圍繞它展開了哪些調查?

自第一例已知的新冠病例被發現的三年時間裡,世界各地的調查記者已經對這個現代史上最困難的公共衛生選題進行了諸多調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回顧了其中最具創新性和影響力的調查報道。

GIJN 十問 深度報道技巧

面對專制與民族主義升溫的印度,調查記者可以做什麼?

我們推出了一個新的系列訪談,將向世界各地在艱難環境中工作的調查記者提出十個問題。在第一篇訪談中,我們訪問了印度深度調查媒體《大篷車》的執行編輯何塞,請他分享了在印度做調查報道的挑戰、喜歡的工具/數據庫和自己曾犯過的錯誤。

GIJC23 全球亮光獎現正接受報名

全球閃亮獎現在正在接受申請,這個新聞獎項由全球深度報道網主辦,旨在表彰在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國家所做的調查報道,對在恐嚇、威脅等困難條件下進行報道的記者、新聞團隊或媒體機構作出肯定。

GIJC23 正在進行選題徵集,歡迎來提交你的想法

2023年全球調查報道大會將於9月19日至22日在瑞典哥德堡舉行,我們希望 GIJC23 成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調查記者聚會,現在我們正在為會議徵集選題,歡迎在2023年1月10日前提交你的想法。

2023年全球深度報道大會獎學金現正接受申請

2023年全球深度報道大會將於9月19日到22日在瑞典哥德堡舉行,在這場大會上,你將有機會接觸到全球最出色的調查記者、數據科學家、傳媒學者等。同時,我們也提供超過150個獎學金名額給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媒體人,只要符合資格,我們非常歡迎你來申請。

安保

給亞洲記者的安全保護培訓課程

全世界的記者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安全威脅:不僅僅包括網絡上的騷擾、攻擊,也包括線下的人身安全威脅。而作為記者,保護自己、同事和消息源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全球深度報道網與消息源保護計劃、朱迪思·尼爾森研究所合作,設計了這套針對記者的安全培訓課程。

深度報道技巧

如何報道衝突中的性暴力?

性暴力是一個複雜且充滿禁忌的話題,記者需要很好的技巧才能在不傷害受訪者的情況下對此進行報道。在 GIJN 最近的網絡研討會中,資深記者和專家分享了報道戰爭或衝突中性暴力的技巧,包括如何找到願意接受採訪的倖存者、避免倖存者在採訪中受到二次傷害等。

深度報道技巧

跨境調查遠洋漁業,《Ocean Inc.》是如何做到的?

“環境報道聯盟”的跨境調查《海洋有限公司》獲得了2022年SOPA卓越環境報道獎,這組報道由14間新聞機構和來自13個國家的記者合作進行。他們是如何協調來自不同文化和背景的記者?又有什麼調查經驗值得借鑒?全球深度報道網採訪了參與項目的記者和編輯。

深度報道精選:疫情下,無法綻放的義烏仿真花

新冠疫情以來,在義烏的航賓仿真花產業園區,40多家仿真花廠正在掙扎求存。有為仿真花染色的女工,在沒有訂單、沒活可乾的空閑,照樣做花當作存貨。在工廠一側的空地上,堆放着幾十袋仿真花半成品,何時能賣得出去,誰也不知道。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0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做報道做 emo 了,怎麼辦?

深度報道記者的工作常常面臨著情緒壓力的挑戰。報道有時很難推進,發表後也可能帶來安全風險,記者也常常成為網絡攻擊的對象……怎麼做才能紓解工作中的情緒壓力?新聞編輯室又能怎樣給予記者支持?肯尼亞記者納姆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的方法。

深度報道技巧

她用圖書館找到的公開資料,揭露了羅馬尼亞官員的集體剽竊醜聞

過去七年,艾米莉亞·塞爾坎撰寫了幾十份關於羅馬尼亞官員的博士論文涉嫌抄襲和學術欺詐的調查報道。她發現,羅馬尼亞現任總理以及國防部長、衛生部長和教育部長等高官的學術論文中都存在明顯的抄襲證據,而這些論文都曾幫助他們獲得升遷或獲得高薪。她是如何通過圖書館找到的公開資料,揭露這一系統性醜聞的?

深度報道精選:地震再次打破他們對未來的想像

9月本是採摘佛手柑的季節,去年就有新聞報道形容,佛手柑鼓起了瀘定縣村民的“錢袋子”。然而,5日發生的里氏6.8級地震,除了奪去至少93人的性命,也讓許多農民失去家園、土地和唯一的生計,打破他們對未來的想像。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9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技巧

2022年,哪些調查電影/紀錄片不可錯過?

調查報道和調查記者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電影和紀錄片的主題。在今年上映的電影中,我們找到了五部最值得觀看的調查電影,主題包括俄羅斯反對派納瓦爾尼、因揭開真相而被殺害記者們,韋恩斯坦醜聞曝光的幕後和在危險環境中工作的調查記者們。

深度報道技巧

如何在網上進行高效搜索?我想推薦這三個小技巧

搜索引擎是在開源調查中最常用的工具,了解它們的基本原理和掌握相關的搜索術語,對於快速找到想要的結果至關重要。這篇文章分享了三個提升搜索效率的小技巧,包括選擇合適的搜索引擎、使用限定符號和特定關鍵字進行搜索。

深度報道技巧

面對複雜,何以“正面連接”?

去年9月,一家以“面對複雜”為信條的新媒體——“正面連接”上線了,除了追求傳統意義上的信息增量,他們還在試圖拓寬理解增量的邊界。在“正面連接”上線一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如何能在流量為王的時代活下來,並展現這個世界視而不見的重要部分。

深度報道精選:高溫、乾旱、限電,他們如何熬過這個夏天?

8月,川渝地區出現極端高溫和乾旱災害,水力發電能力不斷降低。於是,限電開始了。在戶外工作的裝卸工人、環衛工人面臨中暑、熱射病甚至死亡的威脅一般民眾則各施各法、四處奔波,應對突然其來的停電。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8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技巧

對話《冰點周刊》陳卓:深度報道編輯要如何做?

一篇好稿的誕生,除了前線記者的功勞,後方編輯的角色也是尤其重要的。從一開始對選題角度的把握,到採訪過程中與記者的溝通協作,再到拿到初稿時對方向、結構和內容的拿捏,編輯就像是稿件的“產品經理”,在記者和讀者之間扮演着“雙向翻譯”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