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970 篇文章

報道工具和技巧

如何利用開源工具進行視覺調查?

在這篇文章中,來自《紐約時報》視覺調查團隊的三名記者,通過調查美國國會騷亂和非裔女性布倫娜·泰勒之死等案例,分享了他們是如何利用開源工具進行視覺調查的,同時,也分享了9點視覺調查的小貼士。

突破平台算法,這六間媒體通過新聞簡報獲取受眾

新聞簡報是可以繞開平台算法,直接觸達受眾最有效的方式。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用這一形式來分發內容和獲取受眾,這篇文章分享了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六間傳統媒體是如何運營新聞簡報產品的。

調查虛假信息,這四個工具/方法幫到你!

要如何對線上的虛假信息進行調查?兩位資深事實核查專家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三個好用的工具——WeVerify、Twitonomy、Tgstat,分別幫你調查圖像/視頻、Twitter、Telegram;除此之外,他們還分享了一個調查聊天群組裡虛假信息的方法——眾包。

2021 年全球調查類播客精選

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通過播客來呈現調查故事。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列出了2021年迄今為止全球最值得一聽的調查播客,內容涵蓋了跨國數字貨幣騙局、性暴力受害者的故事和針對農村老人的連環謀殺案等等。

深度報道精選:他們在等待什麼?

這個月,我們來看看這些報道里的主人翁,都在為了什麼而堅持和等待。香港四座工廠大廈的逼遷大限前,他們卻只能自生自滅,試過兩度向政府發信,至今卻仍然沒有迴音。

深度報道技巧

後疫情時代,數據新聞可以關注的五個角度

距離新冠疫情爆發已經快兩年時間了,隨着越來越多的人都接種了疫苗,人們的生活也開始慢慢恢復常態。在這個後疫情時代,數據新聞可以哪些角度呢?馬來西亞知名數據記者郭史光慶在篇文章中總結了追蹤不平等、衡量疫情對弱勢群體影響等五個角度。

深度報道技巧

回歸事實——2021年諾貝爾和平獎對新聞業的啟發

挪威的諾貝爾委員會今年決定將和平獎授予兩名記者,在社交媒體傳播上大量虛假信息泛濫的當下,這一決定可以激勵記者們回歸本質——更加專註於尋求新聞事實。香港大學新聞與傳媒研究中心創始人、資深記者陳婉瑩在這篇文章中反思了新聞業的現狀,並討論了雷薩(Maria Ressa)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獲獎的意義。

記者要如何應對職業倦怠和心理創傷?

新冠疫情之下,記者要往往面臨著城市封鎖、感染風險、工作量增加、社交孤立以及屏幕疲勞等諸多挑戰,很容易導致職業倦怠和心理創傷。在2021年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兩位專家就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提出了許多實用建議。

如何調查野生動物販運罪行?來看專家提供的指引

野生動物販運沒有得到執法部門和記者應有的關注,他們往往只聚焦於犀牛、大象等瀕危或受保護動物,卻忽略了其他許多受剝削的動植物種。只有新聞報道才能迫使司法系統切實地制裁這些罪犯,問題是,我們該如何啟動野生動物罪行調查呢?

如何調查氣候變化?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正在蘇格蘭格拉斯哥進行,與此同時,環境調查記者們也在 GIJC 21 上分享他們調查氣候變化議題時候所用到的工具和方法。

製作新聞播客/音頻報道的八個小貼士

如何製作出一檔引人入勝的新聞播客?台灣《報導者》副總編劉致昕和其他幾位製作人給出了8個有用的小貼士,包括:尋找跟聽眾有關的故事、認清焦點和目標、虛心接受聽眾反饋、有結構的呈現故事等。

深度報道精選:“消失”了的人們

這個月,我們來找找一些“消失”了的人和群體。中國的15歲到18歲少年當中,約有40%在完成義務教育後上了中等職業學校,但這個龐大的群體成為了“消失”的一群。

深度報道技巧

如何正確解讀數據?

當你在報道中使用數據時,很重要的一點是了解這些數據是如何獲取的。但同樣重要的是正確解讀你的發現。如果你計算正確,但沒有正確解讀數據呈現的結果,最終可能會誤導你的受眾。例如,因為一些人收入過高,平均數就無法反應大多數人的真實收入,使用它就可能產生誤導效果。

深度報道技巧

過去一年,有哪些值得一看的調查紀錄片?

最近,為表彰優秀的調查紀錄片而設立的 DIG 獎公布了今年的獲獎名單。獲獎紀錄片的題材涵蓋西方石油公司對非洲環境的破壞,到孟加拉國政府高層和犯罪家族之間的勾結等等。來自世界各地的調查團隊亦堅韌的意志和創新的方法,完成了這些高難度的調查紀錄片。

深度報道技巧

如何報道抽象的不平等議題?數據可視化、無人機相片幫到你

關於貧富差距的數據往往非常抽象,“基尼係數”的大小很難讓人對這種差距產生真實的認知。因此,需要用其他方法來呈現日益加劇的不平等現象。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採訪了世界各地的記者,看看他們怎麼用數據可視化、無人機拍照等方法來揭示不平等。

深度報道精選:恆大何以至此?

過去一個月,人們的目光都聚焦在搖搖欲墜的恆大集團,作為龍頭房企的恆大,是如何走到了今天這個地步?月底,海航董事長陳峰及首席執行官譚向東被採取強制措施;隨着海航墜落,其高管家族的裙帶樞紐關係也逐漸浮上水面。

報道工具和技巧

調查記者利塞斯·布恩:我用什麼工具進行數據分析和可視化?

在這期“工具箱”欄目中,我們採訪了委內瑞拉調查記者利塞斯·布恩。她對當地的非法採礦、環境犯罪等行為進行過深入的調查,也參與多項跨國調查合作。在工作中,她不僅要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還要以美觀的設計呈現給讀者,哪些工具幫助她實現了這些目標?

深度報道技巧

如何進行突發新聞的準備、突破和採訪?

突發新聞是記者最經常處理的新聞類型之一,但由於這類新聞需要快速反應,留給記者準備的時間非常有限。最近,深度訓練營邀請了任職九派新聞資深記者趙翔,分享了她是如何做突發新聞的採訪準備工作,以及如何在短時間內進行採訪突破的。

第12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開放註冊

2021年全球深度報道大會已經開放註冊,會議將於11月1日到5日進行,這是第一次完全在線上進行的全球深度報道大會。我們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人,分享最新的調查技術、數據新聞方法、跨境合作案例、新聞工具等,同時也會設立討論環節,方便世界各地的新聞人進行交流。

報道工具和技巧

4個小工具,幫你快速核查圖片真偽

最近幾年,經過處理過的虛假圖片和將真實圖片混雜虛假信息以誤導受眾的情況,正變得越來越普遍。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介紹 Photo Sherlock、TinEye 等幾款免費工具,手把手教你追查網絡圖片的來源、驗證圖片的真偽。

深度報道技巧

從在線調查到數據保護,我們整理了一份記者必備工具清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複雜的調查報道來說更是如此——不僅需要在線調查工具來搜集資料,數據保護工具來確保安全,還需要可視化工具來進行呈現,任務管理工具來進行統籌合作。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採訪了多為全球頂尖的調查記者,看看他們的必備工具清單中都有哪些工具。

深度報道技巧

媒體要如何運營短視頻平台?

短視頻迅猛的發展勢頭,讓許多傳統媒體也紛紛入局。但對於習慣陳述事實、藉助長視頻進行新聞敘事的傳統媒體來說,在像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台上進行內容創作,無疑充滿了挑戰,這篇文章總結了短視頻運營戰略的三個關鍵點和四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