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970 篇文章

深度報道技巧

如何用瀏覽器“檢查元素”功能來助力在線調查?

很多記者沒有留意到,在瀏覽器的右鍵菜單的“複製”和“另存為”功能下面還有一個“檢查元素”的選項。但這個很少被記者使用的功能,卻可以從網站源代碼中挖掘出大量的隱藏信息。記者桑恩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如何使用“檢查元素”功能,來協助你進行在線調查。

深度報道技巧

一手做日常新聞,一手做深度報道,這些記者如何做到的?

長期跑某個條線的記者,可能比專職調查記者在調查特定領域的選題時更具優勢——因為他們非常了解這個領域,並且有許多這個領域內的信息源。所以,一邊做日常新聞,一邊做深度報道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兩種工作節奏截然不同,如何才能平衡好呢?在這篇文章中,幾名記者分享了他們的經驗。

深度報道技巧

9個技巧,教你將播客與新聞報道無縫結合

播客在全球都變得越來越流行,成為文字和視頻之外另一個重要的新聞載體。對編輯部來說,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才能將播客與新聞報道無縫結合?這篇文章分享了9個技巧,包括用播客講述新聞背後的故事、將長報道轉化成播客、用新形式重現舊聞等等。

第12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線上)獎學金現正接受申請

第12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將於11月1日到5日在線上舉行,我們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人,分享最新的調查技術、數據新聞方法、跨境合作案例、新聞工具等,同時也會設立討論環節,方便世界各地的新聞人進行交流。大會獎學金現在正在接受申請。

深度報道技巧

專訪日本記者清水潔:我是如何調查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的?

1999年,被視為“三流記者”的清水潔靠自己的努力追查到了殺死女大學生的兇手,揭發了埼玉縣警的醜聞,並最終推動了日本《跟蹤騷擾行為規範法》的出台。在調查這宗案件時,他是如何找到突破角度,又怎樣取得受害人遺屬信任的呢?

深度報道技巧

性騷擾/性侵報道中,如何平衡隱私保護和案件解決?

2019年初,新人道主義新聞社和湯森路透基金會就國際救援團體在剛果期間實施性侵或“以性換薪”的醜聞進行了聯合調查。此後,有調查委員會向他們索取受害女性的資料,但遭到了拒絕。報道性暴力案件後,如何在保護當事人隱私和促成案件解決之間進行權衡?新人道主義新聞社調查編輯分享了他們的技巧。

不想把錄音上傳雲端?你應該試試這款極簡轉寫工具

雖然現在自動轉寫工具很方便,但有時出於隱私保護、節約成本等原因,一些採訪錄音還是需要記者來親自整理,這個時候有什麼好用的工具可以用呢?oTranscribe 就是一款既能滿足記者使用需求,又可以充分保護了隱私的手動轉寫工具。

深度報道技巧

調查網絡迷因:她是如何從哈佛高材生變成陰謀論信徒的?

《紐約時報》記者凱文·羅斯追蹤報道了一名在哈佛大學接受良好教育的知識女性,是如何成為一個熱衷於分享陰謀論的“表情包女王”的。表情包是激進主義者最常用的傳播工具之一,而羅斯的報道準確地展現了這一信息媒介是如何發揮效用,並讓我們知道這一工具背後的使用者面貌極其多元。在這篇文章中,凱文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找到這個選題以及如何操作的。

深度報道技巧

如何透過現場視頻進行在線調查?

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問題,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更多的衝突事件。報道這類事件,記者往往很難去到現場,但透過現場流出的視頻資料和一些輔助工具,卻一樣可以獲得頗有價值的信息。在這篇文章中,全球深度報道網訪問了業內專家,請他們分享了12個視頻調查技術及12款工具。

深度報道技巧

為了更全面協助深度報道媒體,我們推出了“GIJN諮詢”服務

全球各地的深度報道記者正在面臨著不同方面的挑戰,包括但又不限於法律風險、網絡安全和媒體業務的可持續發展等等。為了更好、更全面地協助世界各地的深度報道記者和數據新聞從業者,我們在今天推出了“GIJN 諮詢”(GIJN Advisory)服務——這是一項深度諮詢服務,會由相關的行業專家根據媒體的具體需求,提供經營策略建議、網絡安全培訓、工具使用指導、甚至法律支援等服務。

200歲的《衛報》如何花20年時間走向數字化?

今年是《衛報》成立的第200周年。作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傳統媒體,它的經典性不言而喻,而更吸引人的則是它在時代變遷、技術變革中倖存並保持“年輕”的原因。這篇文章回顧了《衛報》所經歷的技術變遷、衝擊與挑戰,其在時代浪潮中抓住機遇成功實現數字化的過程,或許也能為國內一些傳統媒體的轉型帶來參考。

報道工具和技巧

如何使用“網站時光機”進行在線調查?

“網站時光機”是深受調查記者們喜愛的一個在線調查工具,它可以保存不同時間段的網頁內容,即使後來原始網頁被刪除或是被改動,你仍然可以查閱曾經的網頁快照。在這篇文章中,“網站時光機”的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它的使用技巧,包括如何批量抓取、比較網頁不同版本的差異、查閱網頁處境信息和使用 API 等。

深度報道技巧

如何從官方數據中發掘新聞選題?

官方公布的經濟數據對一般人來講都很枯燥,作為記者,要如何從這些枯燥的數據中發掘新聞選題,並運用這些數據解讀背後的經濟現象?經濟記者魯毅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她的經驗與思考。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新冠疫情如何衝擊了美國監獄系統?

據統計,在世界範圍內,每100人中有約2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在美國的監獄裡,這一比例達到了驚人的34%,情況是如何變得這麼糟糕的?美國總統拜登承諾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2005年水平的一半,讓人們將目光聚焦在碳排放與相關的環境議題上。在中文互聯網上,經典電影的重映與「金三銀四」的離職潮也站上了熱搜。數據記者們選擇了哪些角度、使用哪些方法來向讀者呈現這些話題?全球深度報道網編輯精選了四月值得一看的數據新聞。

深度報道技巧

黑市數據與新聞倫理:他們如何調查納瓦尼中毒案?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去年被投毒後,至今沒有任何一個執法機構對這起案件進行調查。這時,調查記者們站了出來。來自英國調查新聞網站 Bellingcat 和俄羅斯 The Insider 進行了一項聯合調查,證明了俄羅斯安全機構和該案的聯繫。在這篇文章中,調查記者們解釋了為什麼會使用黑市數據來協助調查,並探討了其中的倫理問題。

報道工具和技巧

遠程辦公、在線調查,有哪些不可錯過的新工具?

在不久前的 NICAR 數據新聞大會上,專家們分享了幾十款特別適合遠程辦公使用的新聞工具:將你的手機變成外置攝像頭、將小屏幕變成雙屏顯示、測試推特粉絲的性別比例、強化社交分享功能的轉寫工具……一起來看看吧!

深度報道技巧

如何採訪創傷事件的受害者/倖存者?

採訪經歷過暴力、犯罪或是災難等創傷事件的受害者/倖存者是一件很棘手事情,這類訪問可能會有給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的風險,或是其他道德困境。墨西哥調查記者 Marcela Turati 從事多年創傷事件的採訪,在這篇文章中,她和我們分享了採訪受害者/倖存者的15點建議。

用 flomo 記錄你的靈感川流

一直以來,我都苦於找不到一款適合記錄靈感的輕量筆記應用,直到我遇見了 flomo。它是隨性的和私密的,在上面記筆記就感覺像是在和自己對話,而許多選題的靈感,都會在這樣的時刻發生。

新聞編輯室要怎樣制定內容運營策略?

想要讓你的內容在網上受到人們的注意,並與用戶建立長期的關係。就需要制定詳細、可實施的內容運營策略。從如何進行用戶畫像,到具體要在哪個社交平台發力,再到如何使用工具去評估內容表現,GIJN 的數字運營總監 Rossalyn Warren 撰寫了這份內容運營指南。

深度報道技巧

從0到1製作深度報道播客,《報導者》是如何做到的?

深度報道播客要怎麼做?《The Real Story》是如何確定選題和進行採訪和製作的?節目發布後,要如何經驗聽眾社群?媒體孵化的播客節目,又會對媒體報道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全球深度報道網採訪了節目的主持人劉致昕和製作人藍婉甄,請他們分享製作中文深度報道播客的方法與經驗。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蝙蝠為什麼會成為病毒的理想宿主?

3月,以亞裔為目標的暴力事件在美國點燃了新一輪的抗議潮;長賜號因擱淺卡在蘇伊士運河,導致了全球航運的堵塞;歐洲新一波疫情反彈,關於病毒源頭、傳播以及疫苗接種的討論仍在繼續。對於這些重要的新聞議題,數據記者們採取了怎樣的視角、使用了怎樣的手法來呈現?如果你也想以數據作為切入點製作相關報道,有哪些好用的開源工具或資料庫能夠助你一臂之力?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這些本月值得一看的數據新聞與實用資源。

大學正在成為孕育調查報道的新基地

愈來愈多大學將資源投放於調查新聞的教學與實踐。去年10月,有6個以大學為基地的調查報道中心加入了 GIJN。在這篇文章中,Olivier Holmey 採訪了挪威、日本、南非和北美幾間大學調查報道中心,探尋這一趨勢背後的原因和這個模式的優劣之處。

事實核查 深度報道技巧

對話南大“核真錄”:當學生拿起放大鏡,事實核查報道怎麼做?

“核真錄”原本是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事實核查》課程的教學實驗號,從2017年創辦至今,已經成為了一個平均每月發稿3-4篇、有着近3萬微信粉絲的事實核查媒體。和專業媒體不同,它完全由在校學生自己運作,但同時又保持着和專業媒體一樣的新聞專業主義。“核真錄”的采編流程是怎麼樣的?學生們如何確保核查的準確性?作為校園媒體,它面臨哪些運營上的困難?在這篇文章中,騰訊全媒派就這些問題採訪了指導老師鄭佳雯和主編倪奕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