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970 篇文章

深度報道技巧

她用十年時間,調查了南非的私營監獄系統

在南非,暴力犯罪的罪犯很少會得到同情,媒體也很少會報道這一群體。但當霍普金斯開始調查該國私營監獄內的不法行為時,她被囚犯們抱怨遭受酷刑和虐待的來信所淹沒。這篇文章講述了霍普金斯是如何對南非監獄系統進行了一場長達十年的調查。

深度報道技巧

如何對突發新聞進行開源調查?

在美國國會騷亂髮生的同時,世界各地的開源調查記者們也迅速行動起來,抓取社交媒體帖文、將直播視頻錄下、並發起在線眾包項目……為日後進行深入調查積累素材。在這篇文章中,兩位資深記者以美國國會騷亂為例,和我們分享了對突發事件進行開源調查的十點技巧。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用樂高積木拼湊出的2020年

隨着疫苗接種工作的展開,全世界都希望快一些走出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復盤過去這一年,病毒是如何在一個國家中蔓延開來,又如何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美國薪資水平恢復到疫情前,就代表經濟已經復蘇了嗎?探討這些問題時,數據新聞記者又有哪些切入的角度?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2月值得關注的數據新聞。

深度報道技巧

納瓦尼的調查團隊如何揭秘普京的行宮?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所成立的“反貪腐基金會”(FBK)的調查團隊在上個月發布了一份有關黑海之濱一處奢華物業的調查報告,同時也在 YouTube 上傳了一部約2小時的調查紀錄片,截止目前,該視頻已吸引了超過 1.1 億次觀看。在這篇文章中,FBK 調查部門的負責人向 GIJN 介紹了他們的調查方法。

深度報道技巧

如何運用「可視化思維」進行在線調查?

我們可能很熟悉搜索引擎的搜索術語,但還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開源調查專家范埃斯分享道,記者們常精於概念思維,但將一次搜索分解到最基本要素時,「可視化思維」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它要求記者像搜索引擎一樣思考關鍵詞,而不是一個人類。

深度報道技巧

他們如何揭開世衛援救人員的性侵醜聞?

2019年初,新人道主義新聞社的記者在前往剛果的埃博拉疫區途中聽說了一些援助人員對當地女性實施性侵或“以性換薪”的醜聞。他們之後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搜集證據,並與湯森路透基金會就此發起了聯合調查。這篇文章中,參與項目的編輯講述了這篇報道的幕後故事。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美國國會騷亂時,Parler 用戶們都看到了什麼?

2021年的第一個月,由於人口密集的北半球處於冬季,不少國家迎來新一波確診數高峰,全球新冠累計確診人數也突破一億;與此同時,世界各國相繼開始第一批次的疫苗接種;而在美國,總統權力交接的過程並不順利,1月6日特朗普的支持者暴力闖入國會,所引發的騷亂引發全球關注。在反覆不定的疫情下,我們究竟有否從前例中吸取經驗與教訓?而隨着拜登於1月20日進行就職宣誓演講,人們又將如何評價特朗普過去的四年任期?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月值得一看的數據新聞。

用 Mailbrew 調製你的「資訊咖啡」

對於新聞工作者來說,每天閱讀大量信息是必不可少的功課。但這些信息不僅來源多樣,所在的平台也非常分散。有沒有一款應用,可以讓我在一個地方閱讀完所有的需要的資訊?Mailbrew 就是這樣一款應用,它可以讓你在一封自定義新聞信中添加不同類型的多個消息源,並支持以天、周、月等周期定時投遞。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新冠疫苗來了,誰先接種?

全世界翹首以待的新冠疫苗終於在多國完成了臨床三期試驗,並陸續獲得批准上市。當各國接連進入首輪疫苗接種的同時,關於疫苗的各種討論仍舊激烈地進行着;而於瞬間席捲中文互聯網的「丁真現象」也引發了數據記者的關注。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過去一個月里值得一讀的數據新聞。

深度報道技巧

給醫療健康報道的十個小貼士

新冠病毒大流行製造了人類史上前所未見的公共衛生危機,今年一年,新冠疫情對公眾健康、社會福利及全球經濟的衝擊持續佔據頭版。為此,GIJN 編寫了一份關於如何進行醫療保健調查報道的指南。這篇文章總結了十個來自指南的小貼士。

報道工具和技巧

2020年,調查記者們最喜歡的工具是……

2020年,「工具箱」欄目採訪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2位調查/數據記者,詢問他們最常用的工具是什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他們最為推薦的工具放到了一塊,看看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們最喜歡的工具有哪些吧!

深度報道技巧

開源調查、跨境協作、立即行動,這三間媒體是如何報道貝魯特大爆炸的?

8月4日,黎巴嫩貝魯特港口發生了嚴重爆炸,造成200多人死亡,約30萬人無家可歸。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非核爆炸。全球深度報道網採訪了三間媒體,他們的通過跨境協作、開源調查等方式,深挖爆炸原因,以及為什麼如此大量的危險品能在港口停留這麼長時間。

深度報道技巧

秘魯調查媒體 Convoca:用互動漫畫揭示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全球深度報道網成員、秘魯調查媒體 Convoca 一直在調查重金屬污染問題。那些血液含鉛量超標的受害者到底經歷怎樣的厄運?他們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又有怎樣的遭遇?在最新發表的系列報道中,Convoca 選擇以互動漫畫來講述他們的故事。

報道工具和技巧

調查記者羅曼·阿寧:我用什麼工具保護隱私和處理數據的?

在這期「工具箱」欄目中,我們採訪了俄羅斯非營利調查新聞網站 IStories 的總編輯羅曼·阿寧。2009年,他就加入了「有組織犯罪和腐敗報告項目」,多年來參與了多宗腐敗案件的調查。在調查過程中,他需要高度保護個人隱私,同時對海量數據進行批處理,哪些工具幫助他實現了這些目標?

深度報道技巧

在中國、法國和印度,她們是如何報道性侵/性騷擾案件的?

來自中國、法國和印度的三位在調查性暴力案件方面頗具經驗記者,分享了她們的調查技巧:與受害者(倖存者)建立信任關係的同時,又要保持客觀性,對信息進行多方求證;不要忽略男性目擊者的意見;謹慎選擇採訪和報道時的措辭;直到最後一刻,受訪者的同意都至關重要……以及「性侵與性無關,它只與權力有關」。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不同政見的人們,聽的歌也會不同嗎?

美國大選終於塵埃落定,在這次選舉中,各家媒體是如何用可視化即時呈現選情的?身處美國之外的我們,又能通過什麼樣的角度觀察這次選舉?北半球進入冬季,許多國家的疫情又開始出現反覆,各國政府的應對政策真的有效嗎?疫情之下,人們的生活習慣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1月值得一看的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

數據“去識別”指南:如何在報道中保護隱私信息?

對於數據記者來說,在報道中公開重要信息和保護信息背後的個人隱私之間需要取得平衡。當今這個無處不在收集數據的時代,這種挑戰尤其突出。記者如何在不影響報道的前提下保護隱私數據?數據科學家 Vojtech Sedlak 在這篇文章中提出了幾點可操作的建議。

Typora:輕量級的寫作編輯利器

寫作和文字編輯工具,是新聞人最常使用的工具。現在市面上的文字編輯工具也層出不窮,從最經典的 Word、WPS,到新派的 Bear、Ulysses,再到網頁端的 Evernote、石墨筆記等等,面對琳琅滿目的文字編輯工具,我們要如何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特朗普的公職,為他的私人業務帶來了多少好處?

美國總統大選終於塵埃落定。選舉之前,《紐約時報》刊登了重磅的數據調查新聞,揭示這四年來特朗普的公職為他的私人業務帶來了多大利益;隨着人口密集的北半球進入秋冬季,各國對新冠疫情冬季爆發的警惕也開始逐漸提高……數據記者們如何用不同方法將這些熱門議題可視化、供公眾們進行進一步的討論?

深度報道技巧

過去一年,有哪些深度調查紀錄片值得一看?

最近,為表彰優秀的調查紀錄片而設立的 DIG 獎公布了今年的獲獎名單,獲獎作品包括了由400多段公民記者拍攝的直播視頻剪輯而成的《直播蘇丹大屠殺》,調查性侵案件的播客節目《已驗證》等。除了獲獎作品外,本屆入圍作品中還有哪些不可錯過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