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主題

數據新聞精選:新冠疫情如何衝擊了美國監獄系統?

據統計,在世界範圍內,每100人中有約2人感染了新冠病毒,而在美國的監獄裡,這一比例達到了驚人的34%,情況是如何變得這麼糟糕的?美國總統拜登承諾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到2005年水平的一半,讓人們將目光聚焦在碳排放與相關的環境議題上。在中文互聯網上,經典電影的重映與「金三銀四」的離職潮也站上了熱搜。數據記者們選擇了哪些角度、使用哪些方法來向讀者呈現這些話題?全球深度報道網編輯精選了四月值得一看的數據新聞。

新冠疫情如何衝擊了美國監獄系統?

出品方:紐約時報

截至目前,在世界範圍內每100人中已約有2人感染新冠病毒。而在美國的監獄裡,該比例甚至達到了驚人的34:100。在疫情爆發之始,《紐約時報》的記者便開始追蹤全美各地懲教機構中每例已知的確診病例。病毒是如何衝擊美國監獄系統的?該項目持續追蹤更新最新信息,並在數據基礎上進行探討。

頻繁跳槽的職場人,不只為了錢

出品方:澎湃美數課

在中國,每年的三月和四月被稱為「金三銀四」的跳槽季,不少職場人會選擇在這個時間跳槽。數據顯示,過半白領不滿3年要跳槽一次,如今的年輕人們為什麼這麼愛跳槽?有哪些原因促使了他們選擇離職?而理想情況下,一份工作,維持多久該跳一跳?澎湃美數課團隊從各方收集數據試圖理解跳槽趨勢背後的成因與更深層次的影響。

《指環王》遭差評,經典重映能叫好又叫座嗎?

出品方:RUC 新聞坊

近期,奇幻系列電影《指環王》第一、第二部在中國大陸重映。然而在一片掌聲、感懷慨嘆中似乎摻雜進了一些負面的聲音,不少媒體用「差評多」、「遭低分」乃至「啞火」等詞形容此次《指環王》重映。經典重映能叫好又叫座嗎?RUC 新聞坊收集了過往一些經典歷次的重映數據進行了分析。

碳足跡回收者:海洋生態環境如何幫助對抗氣候變化

出品方:路透社

長久以來,大自然循環使地球的碳含量保持平衡。但工業活動和化石燃料已經使海洋生態系統受到威脅。為解釋這些生態系統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角色,路透社數據團隊製作了這個聚焦於地球碳循環的視覺故事,展現了魚類、軟體動物、植物和其他形式的海洋生物作為「碳匯」發揮的作用。

從乾衣機到非燃油汽車:關於減碳的迷思

出品方:金融時報

根據一項對近30個國家的21000人的國際調查,大多數其實並不知道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最有助於減少碳排放,卻對自己相關方面的知識很自信。很多人都認為,進行垃圾回收是減少個人碳排放的有效手段,然而,垃圾回收和減少碳排放之間並沒有太大關係,而是與減少垃圾和塑料污染關係密切。這則數據新聞向我們展示了人們對於碳排放的迷思。

數據可視化配色指南

出品方:Lisa Charlotte

製作數據圖表時對配色感到頭疼?數據可視化工具 Datawrapper 的主創 Lisa Charlotte Rost 編寫了一篇可視化取色工具大合集,分門別類介紹了二十多種配色工具。

您可以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條款免費轉載這篇文章

轉載


閱讀更多

數據新聞

新冠三年,記者們圍繞它展開了哪些調查?

自第一例已知的新冠病例被發現的三年時間裡,世界各地的調查記者已經對這個現代史上最困難的公共衛生選題進行了諸多調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回顧了其中最具創新性和影響力的調查報道。

數據新聞

深度報道精選:生為女性是原罪嗎?

“唐山打人案”轟動中國網絡輿論。要求女性主動規避風險,肩負自我保護的特殊負擔,真的能為她們帶來安全?還是會將她們的生活和行動置於處處恐懼之中?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六月幾篇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

數據新聞

過去一年,有哪些不可錯過的數據新聞?

在過去一年中,來自全球各地的數據記者們用數字、圖表,甚至音符來呈現新冠疫情、氣候變化、地區衝突等新聞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精選了過去一年中最值得一讀的數據新聞報道。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用樂高積木拼湊出的2020年

隨着疫苗接種工作的展開,全世界都希望快一些走出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復盤過去這一年,病毒是如何在一個國家中蔓延開來,又如何改變每個人的生活?美國薪資水平恢復到疫情前,就代表經濟已經復蘇了嗎?探討這些問題時,數據新聞記者又有哪些切入的角度?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2月值得關注的數據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