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社經營方式,讓這間加拿大媒體絕境重生
在全球新聞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加拿大《太陽報》卻不斷創下銷售紀錄。讓他們逆境重生的是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在保持采編自主的前提下,讀者和員工都可以通過捐獻薪酬加入合作社,成為媒體持份者。
在全球新聞業不景氣的情況下,加拿大《太陽報》卻不斷創下銷售紀錄。讓他們逆境重生的是合作社的經營模式——在保持采編自主的前提下,讀者和員工都可以通過捐獻薪酬加入合作社,成為媒體持份者。
在這個「立場先於事實」的後真相時代,如何才能分辨不同媒體的偏見,最大限度還原新聞事實?新聞聚合應用 Ground News 將不同媒體對同一單新聞的報道放在一個條目下,同時羅列各個媒體的立場,讓你透過對觀新聞「對沖」媒體偏見。
對採訪者來說,許多受訪者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敘事,要攻進這套系統之中,並建立新的——真實而非完美的對話,是一件很難的事。在這篇文章中,《人物》記者李斐然和編輯朱柳笛以採訪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的稿子為例,分享了如何在訪問中打破受訪者的「標準敘事」。
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許多會議、講座、研討會都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如果你是一場線上研討會的組織者,哪些工具可以幫到你?支持亞洲新創媒體的機構 Splice Media 聯合創始人 Alan Soon 在嘗試了很多款工具後,和我們分享了他的經驗心得。
因為疫情而出台的限制措施,讓外出採訪變得非常困難。待在家中有沒有可能繼續調查報道?答案是肯定的,最近 BBC 網絡調查專家保羅·邁爾斯開設了一個「大師班」,傳授了各種實用的開源調查工具實用方法和搜索技巧。
現在,全球各地的非營利媒體機構都在借用商業媒體的策略以可持續發展。除了訂閱制之外,非營利媒體可以開拓哪些商業策略?如何根據自身特性有效運營這些商業策略?在媒體經營管理戰略方面有着近二十年的經驗 Ross Settles 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的觀點。
5月,全球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突破五百萬,「保持社交距離」的政策仍在全球絕大部分地區繼續實施。關於死亡人數的統計、群體免疫的可行性、隔離期間的家庭暴力等話題的討論更加激烈與深入。對於這些問題,數據新聞從業者是如何回應的?
絕大部分中文網站都沒有提供 RSS 鏈接,為了盯住新聞的更新,我們常常不得不逐一點開每個媒體的公眾號/網站/App 來看,繁瑣的操作過程耗費了大量時間精力。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款應用「快知」就可以大大提高你的信息篩選和閱讀效率。
「新人道主義新聞社」最初是一間聯合國機構,5年前脫離聯合國獨立運營,目前聚焦於人道主義新聞領域,監察聯合國、非營利組織和國家機構,放大陷入人道災難中人們的聲音。他們緣何轉型?又憑藉什麼可持續發展?
《紐約時報》的「隱私項目」揭示了數據公司從數百萬智能手機用戶中收集數據的活動,並將手機被追蹤的情況進行了可視化處理——從五角大樓、白宮到舊金山的街道,到處都有人的手機被追蹤。《紐約時報》是如何將這一龐大的產業進行可視化呈現的?
古巴數據記者 Barbara Maseda 是開源數據項目 Proyecto Inventario 的創始人,這個項目旨在讓記者獲取關於古巴方方面面的數據和文件。古巴是一個互聯網開放程度非常低的國家,在這樣的環境中,她用哪些工具讓數據變得更開放?
《第一財經》是國內首家報道武漢發生新冠疫情的媒體,在此次疫情報道中,也以深入淺出的解釋性報道和紮實的調查深入人心。當遇到新冠疫情這樣大事件時,後方編輯和前線記者要如何配合?可以從哪些角度切入事件和策劃專題?當好報道刊出後,新媒體運營又可以如何配合?針對這些問題,騰訊傳媒研究院採訪了《第一財經》的核心采編團隊。
最近,Newsletter 變得越來越流行,但質量卻參差不齊。如何做好一份 Newsletter?新聞信專家給出了十點建議,包括:說人話、保持簡短、在標題上下功夫、讓新聞信易於分享等等。
面對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媒體有哪些新方法和讀者保持連結?Membership Puzzle Project 分享了世界各地的媒體是如何迅速調整會員計劃和運營策略,以應對這場危機的。
龐雜且重複度較高的新聞資訊總是會讓人感到疲憊。印度新聞聚合平台 Inshorts 看中了這點需求,將上千個字的新聞稿件濃縮成六十字以內的摘要,用戶只要在新聞卡中滑動,就可以迅速了解信息。它已成為印度最受歡迎的新聞媒體之一,他們的成功經驗都有哪些?
四月即將結束,新冠疫情持續吸引着全世界關注的同時,同樣出現了不少引發公共討論的新聞,其中包括疫情可能引發的一系列次生災難,讓人們開始直視一些長期被忽視的系統性問題;也有上市公司高管被指性侵養女四年,令女性兒童的權益保障議題再次引發關注。這些新聞能如何從數據角度進行解讀?全球深度報道網編輯精選了以下本月不可錯過的數據新聞。
在報道像新冠疫情這樣的災難時,不可能不給記者們帶來心理創傷,這時我們要如何進行療癒?新聞創傷領域的著名心理學家凱特·麥克馬洪和我們分享了在報道創傷事件時的前期準備工作,報道期間和後期的自我恢復方法。
Zencastr 是一款專門為遠程錄製播客而生的工具。它的使用非常簡單,你不需要下載任何應用,在瀏覽器上就可以直接使用。在每次錄製播客前,你都可以生成一個專屬的虛擬錄音間鏈接,然後只要把這條專屬鏈接發給一起參與錄製的朋友,他們在瀏覽器上打開就可以加入錄製。
在這場迅速蔓延的疫情中,調查記者應該從哪裡入手?哪些工具和技術能夠大大助力你的報道?全球深度報道網(GIJN)對話了全球13位知名記者——其中包括了調查虛假信息、供應鏈和開源工具等領域的專家,聽聽看他們都有哪些建議。
性暴力報道曾在很長時間裡得不到重視,常被人們與花邊新聞混為一談,無法成為特定的新聞報道領域,記者們也普遍缺乏相關領域的報道經驗。但成立於 2008 年的法國調查媒體 Mediapart 在這十多年中,通過多篇專業、紮實且富有人文關懷的調查報道,讓性暴力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議題。全球深度報道網法語編輯 Marthe Rubió 專訪了 Mediapart 的資深記者 Lénaïg Bredoux 和 Marine Turchi,與她們一起討論了媒體應該如何報道性侵案件。
媒體賺錢本身已經很難了,更何況是很難產生直接收益的深度報道業。但創造收入卻是新聞機構無法迴避的問題。如何讓深度報道可持續發展?我們邀請了1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新聞人和專家,聽聽看他們都有哪些建議。
在2013年捷克調查性新聞中心成立之前,國際有組織犯罪在捷克幾乎沒有受到多少關注。但中心成立之後,他們與當地和國際媒體開展合作調查,扳倒了多位政府高官,並揭露黑手黨頭目的隱秘財富。在重重威脅下,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
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的暴發搶過了庚子春節的主調,身處其中,我們親自為這場抗疫寫下註腳。疫情實時地圖、擴散路徑還原、感染人數建模、問卷信息收集……澎湃新聞·有數編輯部整理了一批優質數據項目,來看數據的100種表達方式,重溫數據創作者們在這次疫情中貢獻的力量。
新冠疫情在中國趨於緩和的時候,卻在全球快速蔓延:美國的確診感染人數在3月27日已超過10萬人,成為全球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英國首相約翰遜也確診感染;意大利因為感染而導致的死亡人數也超過了九千人……嚴峻的形勢下,世界各地的新聞人也在用數據解答公眾所關心的問題:新冠疫情是如何蔓延的?在公共場合,什麼才是有效的病毒防範?保持社交距離的作用有多大?
南非調查記者蘇珊·科姆里長期從事調查報道,她參與揭露古普塔家族和南非前總統祖馬之前權錢交易的調查報道 #GuptaLeaks。這一系列報道深入古普塔帝國的每個角落,也獲得了2019年全球亮光獎。看她最愛使用的調查工具都有哪些?
意大利調查報道項目(IRPI)成立於2012年。在募資困難、缺乏資深記者加入和人身安全面臨威脅的背景下,幾名年輕的調查記者通過跨境合作,走出了一條國際化路線。這不僅讓他們的作品遍及全球媒體,也反映了現今跨國犯罪的特質。
在這次新冠疫情中,中文媒體上出現了許多優秀報道,有的揭露了疫情何以爆發的關鍵事實,有的講述了生活在疫區的人們的真實狀態,有的用深入淺出的方法解答了公眾對疫情的疑惑……這些報道是如何做出來的?參與報道的記者們又有什麼經驗可以和我們分享?全球深度報道網採訪了幾位參與此次疫情報道的一線記者,總結出了十點新冠疫情的報道經驗。
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間,中文媒體中出現了大量關於新冠肺炎的深度報道和數據新聞,它們或揭露了疫情何以爆發的關鍵事實,或講述了疫區的真實狀況,或用深入淺出的方法解答了人們的困惑……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從眾多數據新聞作品中精選了十個值得一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