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982 篇文章

深度報道技巧

給自由撰稿人的小貼士

現在,越來越多的記者選擇自由撰稿作為自己的職業。與在機構工作相比,自由撰稿有着很高的自由度,但它同時也有些弊端——收入並不穩定,或是採訪完一圈之後發現收集到的材料完全用不上。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自由撰稿人?在第11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三位資深的自由職業者分享了他們的看法。

#GIJC19 側記:在交流中撕下標籤,用協作讓報道更有力

在為期四天的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各種各樣的故事正發生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它們背後有人在持續地追蹤和記錄。且不論在大會上能學到多少調查報道經驗或新聞呈現技術,單是交流本身,就足夠有意義。因為這是打破刻板印象的開始,是相互理解與協同合作的起點。

如何用小成本報道大新聞?

小型媒體通常資源都是很有限的,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甚至在新聞業取得成就,對小型媒體而言並不是那麼容易,但也並非完全不可能。在第11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地小型媒體從業者齊聚一堂,分享了自己對於如何用小成本做出重磅報道的經驗。

#GIJC19 側記:我遇到了三十年前的偷渡報道者

在第11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現場,我見到了三十年前在我的家鄉尋訪偷渡故事的陳婉瑩老師,和她有了許多交流,並相約一起重訪福建長樂。這種跨越時空的風雲激蕩,讓我更確定了自己對家鄉的敘事和書寫的路徑。

如何報道性騷擾/性侵案件?

針對性騷擾/性侵的報道並不算「新」,但在2017年 #MeToo 運動席捲全球後,針對這類事件的調查報道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但由於當事人的心理創傷和社會文化的壓力,報道這類案件並不容易。如何為故事找到紮實的證據?如何在採訪過程中避免對當事人造成二次傷害?如何突破社會文化的限制,擴大報道的影響力?

如何讓你的故事更加吸引人?

隨着技術的發展,講故事的形式也在發生着不小的變化。從播客到互動頁面,從新聞遊戲到虛擬現實,吸引聽眾沉浸到報道之中的方法變得越來越多樣。在第11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來自挪威、德國和美國的新聞人分享了他們各自的經驗。

報道過程中,人工智能可以如何幫到你?

身為記者,你是否曾因要閱讀上千份文件報告或是整理數百萬條資料而感到心力交瘁?現在,你可以將這些機械的工作慢慢交給人工智能了,它可以模仿人類進行學習、推理,並進行自我修正。對於如何在報道中運用人工智能進行輔助,BBC 的數據記者 Paul Bradshaw 在第11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分享了他的心得。

後真相時代,我們要如何調查和報道虛假信息?

今天,假新聞泛濫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事實核查和調查虛假信息已成為新聞人必備的技能之一。在第十一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BuzzFeed 媒體編輯、事實核查專家 Craig Silverman 分享了他在對抗假新聞方面的經驗。

如何進行好的採訪?資深調查記者給出了13條建議

如何進行好的採訪?來自 NPR 和 CNBC 的資深調查記者給出了13條建議,包括:建立採訪策略、提前準備好問題、保持禮貌與尊重、問開放性問題、裝傻、讓你的採訪對象把話說完、及時整理採訪錄音等等。

互聯網有96%的內容都位於“深網”,我們要如何才能檢索到?

大多數的記者每天都會使用谷歌進行檢索,但是搜索引擎能夠覆蓋的範圍只有 4%,而無法被搜索引擎搜到的部分基本都可以劃歸為「深網」(Deep Web)的範疇。如何檢索「深網」的內容?德國記者與新聞培訓專家 Albrecht Ude 在第11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分享自己的經驗。

報道醫療健康新聞,有哪些需要謹記的 Tips?

在第11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來自不同地區的醫療健康記者分享了他們在該領域的報道經驗,他們強調記者在進行醫療健康報道時要小心求證、關於更大的途徑,也分享了幫助調查記者深入研究健康和醫學的貼士。

第11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開幕:我們要如何面對新聞業的艱難時刻?

過去幾年,新聞業在全球範圍內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挑戰,大量媒體裁員、假新聞泛濫讓人們不再相信真相、流量主導的發展模式讓內容普遍低質素等等。在未來四天的時間裡,來自130多個國家的1500多名新聞人將在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交流從業經驗與心得,共同探討如何面對新聞業的艱難時刻。

深度報道技巧

情感的力量:如何讓你的播客與聽眾建立聯繫?

和聽眾建立聯繫是在播客中講好故事的關鍵,但要怎麼樣才能做到呢?知名播客製作人 Siobhán McHugh 分享了她的經驗:你要感覺的是聲音,而不僅僅是語言;在錄製之前,需要進行深度的訪談;用你的耳朵來思考,發現未曾注意過的聲音;最重要的,還是在節目中做你自己。

數據新聞 深度報道技巧

如何為數據新聞找選題?你可以試試這七種方法

如何為數據新聞找選題?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白凈在過去兩年中指導學生創作了超過五十篇數據新聞作品,主題涉及時政、教育、人口、經濟、民生、文化、新聞出版、環保、科技、娛樂、體育等多個領域,聽聽她的分享吧!

深度報道技巧

陳婉瑩:我是如何寫作新聞特稿的?

在特稿寫作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有沒有一些可以參考的方法論或小技巧?全球深度報道網特別邀請資深新聞人陳婉瑩,以她在《紐約每日新聞》工作的經歷,分享她的特稿寫作經驗。

報道工具和技巧

秘魯記者法比奧拉·托雷斯:我用什麼工具進行調查報道?

秘魯調查記者法比奧拉·托雷斯長期專註於健康報道,並創辦了一個調查拉丁美洲健康問題的跨國協作項目,在該項目的首個報道中,托雷斯就與來自智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記者合作,揭示了食品和製藥公司是如何影響拉美各國政府政策。看看她最愛使用的調查工具都有哪些?

Nobias:後真相時代的事實核查神器

作為新聞工作者,我們要如何判斷媒體上的信息,尤其是外媒的信息是否可信?藉助 Nobias,你可以快速了解到一間媒體、甚至某篇文章的傾向性、可信度,以及文章的閱讀時長;此外,它還可以生成一份「閱讀報告」,讓你了解你平常經常讀的信息是來自哪種傾向的媒體。

深度報道技巧

新聞報道中可以使用的七種敘述模式

作為新聞記者,每天都要面對不同類型的故事,在眾多故事中,有沒有值得總結的敘述模式呢?伯明翰城市大學教授 Christopher Booker 為我們總結了新聞報道經常採用的七種敘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