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報道技巧
面對社交媒體的新變化,我們要如何應對網絡謠言?
最近兩三年,隨着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的興起,中文社交媒體的版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達78.2%,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低幼、銀髮群體和偏遠地區網民成為了互聯網用戶。面對這些變化,我們要如何應對網絡謠言?
最近兩三年,隨着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的興起,中文社交媒體的版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6.48億,用戶使用率達78.2%,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低幼、銀髮群體和偏遠地區網民成為了互聯網用戶。面對這些變化,我們要如何應對網絡謠言?
專註於媒體創新的荷蘭機構 Hackstory 最近梳理了 2019 年至今全球範圍內最值得關注的互動新聞作品。它們有的是圖文配合和信息圖表的作品,有的是互動遊戲,有的更運用了大量影音元素,但相同的是,它們都帶給了讀者特別的閱讀體驗,讓讀者對新聞內容產生共情。
每次採訪之後,整理錄音都是讓記者最頭疼的工作。一個小時的錄音,可能要花費三、四個小時來整理。這時,轉錄工具就變得必不可少了。目前市面上免費或收費的中文轉錄工具眾多,但轉錄質素就參差不齊,我應該如何選擇?
相比粉絲的數量,粉絲和運營的質量要重要得多。許多案例證明,只要有1000個真粉絲,配以適當的運營,媒體項目的用戶增長就會產生網絡效應,同時給你帶來可觀的收益。
紐約時報自2017年起製作了一系列視頻調查報道,《殺死卡舒吉》是其中的佳作,這個8分多鐘的短片使用的素材全部都來自公開信息,但經過編輯加工之後,它完成呈現了卡舒吉遇害的全過程。紐約時報是如何用公開信息完成調查短片的呢?
2019年全球亮光獎入圍名單公布,來自11個國家的12個作品入圍,包括揭露菲律賓反毒戰爭中黑幕的《馬尼拉的謀殺》,調查俄羅斯商業寡頭、普京好友葉夫根尼·普里戈津《「普京大廚」的玩具》,曝光委內瑞拉安全部隊進行法外處決的《委內瑞拉的恐怖面具》等。
新聞信產品 theSkimm 的成功,激勵了不少創作者。但作為一個毫無代碼知識的寫作者,如何才能製作一份自己的新聞信,並且從中獲利?也許 Revue 正是你要找的產品。它強大的信息採集功能和易用的互動編輯器,讓製作新聞信和打字一樣簡單。
在社交網站上,騙子們可以隨便編造個人信息,再加上以人工智能生成的頭像,幾乎可以打造出一份以假亂真的個人履歷。舊的驗證方法早已跟不上時代,那麼在虛假身份泛濫的今天,我們應該如何鑒別騙子?
《Bury me, my Love》用遊戲的形式,讓玩家在手機上體驗了一個敘利亞難民的逃亡之路。和文字、圖像報道相比,它有哪些創新之處?又帶給了玩家怎樣的啟發?
如今一提到人肉搜索,人們想到的就是網絡暴力、侵犯隱私之類,但人肉搜索真的有這麼糟嗎?前不久的“女孩半夜遭男子毆打”事件,卻是依賴人肉搜索才多地推動警方排查和媒體報道。在後真相時代,我們更需要對人肉搜索及其所處的社會背景,進行新的審視。
“劇情簡介”、“背景音樂”、“劇集”、“氛圍”……在 Les Jours 的辦公室里,天天都能聽到這些詞。但別搞錯了,他們並不是在拍片,而是在做新聞報道。這個法國新媒體正在用當下人們最容易接受的形式來呈現嚴肅的調查新聞。
即使你對技術一竅不通,也能夠通過 Anchor 製作出一檔專業的播客節目,並且分發到各個主流音頻平台。它提供的功能不僅包括錄製、多人在線同時錄製、剪輯、一鍵分發,還可以讓你的節目和廣告商配對,最重要的——它完全免費。
新聞記者並非對每個自己報道的議題都了解,在不熟悉的領域中,找到長期關注這一議題的讀者,讓他們參與到報道之中是個好的解決辦法。如何能做到這一切?看看這些媒體都是怎麼做的。
付費牆是中外報業集團應對收入下滑、擺脫經營危機的自救嘗試。通過與國外相對成熟的付費牆實踐進行對比發現,中國報業囿於經驗不足及體制性約束,在付費牆實踐上更顯坎坷。未來國內媒體的付費牆實踐,應充分利用網絡新技術,以專業化生產、服務化運營、市場化運作連接受眾。在轉型發展中實現在新媒體時代的逆勢上揚。
所謂“新聞實驗室”,究竟是什麼?這個實驗室里,沒有化學公式,沒有《絕命毒師》里那種經典的放毒防護衣,也沒有測量濕度或者氣壓的工具。但在這裡,創新在這裡成為可能,有時甚至能推動文化變革。它被視為媒體在數字時代的“生存機制”;也有不少人認為,通過它可以找到能立足於未來的商業模式。
用互動地圖講故事的方法正在變得越來越流行,尤其是在涉及跨地域的報道中。但因為製作需要一定門檻,令不少記者編輯望而卻步。StoryMap 解決了這一問題,即便你沒有任何編程和設計的基礎,也能用它製作出豐富好看的互動地圖。
不論是查找事實,衡量某一特定事件的影響還是確認細節,衛星圖片都已成為深度報道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在衝突地帶,衛星圖片更能精準地記錄侵犯人權的行為或對當地的發展狀況進行有效評估。我們用8個案例,告訴你衛星圖片在調查報道中到底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
亞洲出版業協會日前公布了2019年卓越新聞獎獲獎名單,全球深度報道網從今年獲得卓越新聞獎首獎的17個作品中精選了6個作品,帶你回顧過去一年亞太地區最值得關注的調查報道和數據新聞。
關於你個人的身份信息,可能零零散散地散落在互聯網各處,但如果有人想要對你進行人肉,這些信息就會成為他們的有力武器,透過這些信息,他們甚至會找到你的家庭住址和電話號碼。如何保障自己個人信息的安全?也許自己先人肉一下自己,然後將搜索到的隱私信息刪去是最佳的選擇。
播客有一定的技術門檻,除了要準備提綱和腳本外,錄製和後期剪輯的繁瑣常常讓人望而生畏。Soundtrap 公司最近為播客創作者們推出了一款一站式的解決方案——Soundtrap for Storytellers,透過這個工具,你可以方便地進行遠程錄音、在線處理和剪輯音頻,大大簡化播客節目的製作流程。
二戰後德國人口流動的情況,是需要大量並且多樣的數據來支撐的一個複雜的故事。這則新聞出色之處在於,它為每一種數據都精準地選擇了它最合適的方式來呈現。讓你在獲得有效信息的同時,感受到數據之美。
主流數據可視化工具的門檻總是太高,如果你既沒有編程和設計經驗,又想在短時間內製作簡潔好看的信息圖表怎麼辦?svift 可能是很好的選擇,用它來製作圖表的體驗就像是在玩一個文字冒險遊戲。
身為記者,搜集和整理資料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面對繁雜而碎片化的信息,Diigo 提這個集文檔標註、書籤管理和大綱筆記於一體的工具,可以大大簡化你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過程,讓你在短時間內打造條理清晰的個人知識庫。
挪威媒體 VG 以精鍊字句配以圖片、影片及手機通訊串流視頻,呈現了一樁錯綜複雜的跨國 Tinder 詐騙案,取得了超過兩百萬的閱讀量。巨大成功的背後有哪些經驗值得分享?
有人調侃說,互聯網的記憶只有七天。時間一過,哪怕再熱門的新聞最後也會變淡,想要追蹤新聞後續更是難上加難。「後續」的出現解決了這一需求,它不僅可以提醒你新聞事件的最新進展,還會以時間線的方式展現新聞的完整脈絡。
今日熱榜可以讓你在一個網頁或是 App 中集中瀏覽各大門戶/論壇/社交媒體上最熱門的文章/話題,卡片式的呈現方式讓信息密度大大加強,一分鐘內就可以了解今天網友們都在關心什麼。
想要進行有效的線上調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將你在不同地方搜集到的信息拼湊在一起,形成一張相對整全的圖景。那麼,如何找到散落在不同地方的信息呢?這篇文章將為你介紹多款工具,涉及搜索電郵地址、用戶名或其他信息,以及保護你自己的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