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982 篇文章

善用醫學專業信源:中藥傷肝調查報道是如何“煉成的”?

10月,在韓國首爾召開的第三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上,來自中國大陸網站丁香園的曾鼎介紹了關於中藥損害肝臟的調查報道,吸引了各國調查記者的關注。曾鼎是一名醫療調查報道記者,他曾在《鳳凰周刊》供職七年,現在是醫療信息網站丁香園的主筆,主要撰寫關於醫療和健康問題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技巧

等待庇護:在新聞遊戲中體驗難民危機

過去幾年,媒體機構逐漸開始嘗試用電游講述新聞故事的方式。新聞遊戲這一概念,打破了文字、視頻、音頻、照片等形式的敘事傳統,能讓玩家更投入到新聞故事之中——至少理論上如此。

2018數據與媒介發展論壇報名開啟!(內有詳細議程)

數據理念和數據技術的發展,為媒體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技術推動媒體轉型的同時,亦愈加裹挾着媒體的生存空間。算法成為假新聞的助推者還是會成為新聞核查的利器?數據新聞能否為新聞業帶來一線生機?這些都已成為亟待探討的話題。

參會筆記:去首爾提升數據新聞技能

第三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10月5至7日在韓國首爾召開。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400名媒體人參加了這次大會。除了主題發言外,大會共舉辦了54場小範圍的討論和培訓活動,上下午有兩段時間,同一時間安排六場活動。由於分身無術,只能挑選自己有興趣的場次去聽,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聯手調查記者 日本外科醫生曝光醫療行業隱蔽收入

1988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他們將在全球發起2000年前根除小兒麻痹症的行動。不僅是世衛組織,美國的疾病管制與防禦中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參與了此次號召。然而,距離他們定下的“死線”已經過去18年了,小兒麻痹症還存在嗎?

還在。

但是為什麼呢?

首爾調查記者大會歸來,我們收穫了哪些數據神器?

10月初,金秋好時節,第三屆亞洲調查記者大會在韓國首爾召開。儘管“調查報道”仍是大會主旨,但“數據”的獲取、使用和展現,已成為另一個重要議題。演講期間,記者們分享了各種各樣的常用工具。下面,我們以三個話題為例,整理了一份詳細的工具清單。

#MeToo需要報道者,更需要行動者

今年的亞洲調查報道年會特別開設了#MeToo亞洲報道專場,座無虛席。當日本記者伊藤詩織(Shiori Ito)走向麥克風時,台下一片寂靜。伊藤詩織是BBC紀錄片《日本之恥》的女主角。她去年公開指控,2015年實習結束時遭遇了日本TBS電視台長官、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御用記者”山口敬之(Noriyuki Yamaguchi)的迷奸。“我發現自己作為被性侵犯的受害者很無力,但如果自己不敢面對事實,不能說出真相,我有什麼資格做記者呢?”

這不再只是一個故事:當記者“放棄”客觀視角

報道尼泊爾內戰的時候,《尼泊爾時報》主編Kunda Dixit很快就丟掉了他在新聞學院學到的一點——做一個客觀的觀察者。“人們指責我越界了。”在第三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的“戰爭罪案與歷史創傷報道”研討會上,Dixit告訴在場的記者。“我們應該堅持公平,而不是客觀。保持公平的目標是爭取正義。”

第三屆“報道亞洲”大會開幕 新聞危機時代更需跨地區合作

10月5日,“報道亞洲”第三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在韓國首爾正式開幕。平台技術反噬、傳統媒體收入緊縮、政治強壓等危機不僅持續困擾着西方新聞業界,亞洲媒體也未能倖免。通過幫助亞洲記者結成交流互助網絡,大會的目標是為以上問題找到答案。

深度報道技巧

加州山火可視化 美國媒體的八種角度與方法

不少市面上關於山火的新聞,看起來都像熒幕上的災難場面,非常不真實。即便如此,人們還是不會對野火產生的原因和後果予以足夠重視。為此,Storybench盤點了今年美國媒體報道加州山火的八種方式,分析他們如何向讀者解釋這兩點。

報道工具和技巧

給設計小白的五款信息圖製作工具

對很多記者來說,製作信息圖仍是一項稀缺技能。沒有充裕的空餘時間來學習Adobe After Effects,又沒有足夠預算來把製圖任務外包給專業人士,技術零基礎的記者也能做出不失專業的信息圖嗎?答案是可以!不妨藉助以下工具。

報道工具和技巧

從網頁監測到文件共享 調查記者的非常規工具 | 調查工具箱

今年5月,國際記者中心(ICIJ)發布了全球編輯部技術報告,他們給全球記者和編輯室管理者發放問卷,探討編輯室的技術實踐。報告指出,記者運用的數字技術十分有限,問卷中列舉了23種數字技術,大多數新聞編輯室只使用了其中4種,而且都是基礎技術。即使在當下的數字媒體大潮中,現實仍是如此骨感。所以,能掌握多幾樣數字技能,例如利用數字工具進行信息搜索與核查、提高保障網絡安全的能力等,記者們就能跑贏平均水準了。

深度報道方法

“紫牛新聞”:打造一塊原創深度新聞的試驗田

移動互聯時代,媒體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掌上閱讀漸成主流,受眾獲取信息日益便捷豐富,但與此同時,內容趨於同質,泥沙俱下真偽難辨。當此之際,“澎湃新聞”“紅星新聞”相繼上線,以打造全國有深度與思想的新聞平台為發願,在內容、渠道等模式上屢屢創新,頻獲業界關注,成為國內媒體轉型的“澎湃模式”“紅星路線”。

深度報道技巧 深度報道方法

調查報道:一切技巧,不過是有想象力的笨功夫

“調查報道之所以廣受尊崇,勇氣是一部分,對專業主義的恪守和遵循則更為寶貴。”前《南方周末》特稿編輯葉偉民以他本人一次暗訪經歷為例,分享調查倫理、調查規劃及採訪突破的技巧。

用漫畫揭貪腐濫權 馬來西亞漫畫家擔任“報道亞洲”大會演講嘉賓

今年10月,第三屆“報道亞洲”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將在韓國首爾開幕,馬來西亞著名政治漫畫家祖納(Zunar)受邀擔任主講嘉賓,將蒞臨大會作主題演講。如何以漫畫形式行使監督的權利?政治漫畫創作與調查報道的理念如何貫通相連?10月6日的大會晚宴上,祖納將作分享。

數據新聞

怎麼用可視化講好泰國少年被困洞穴的故事? | 數據新聞精選

2018年7月,泰國少年足球隊在清萊被困洞穴的新聞牽動國際社會的心。12個男孩與他們的教練在山洞中被困17天,救援難度極高,各國都派出了精英潛水隊前往參與救援。本周的數據新聞精選將給讀者分析BBC、《紐約時報》等媒體所做的可視化作品的優劣,同時,也看看Al Jazeera如何把全世界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覲的活動呈現在一個可視化作品裡。

深度報道方法

地方媒體如何通過深度報道 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

特報部團隊由江蘇新聞廣播建立,專門深入報道地方的問題,在上篇文章中,深度報道網已邀請劉海濤介紹了報道團隊組建的歷程、架構、工作流程和操作選題的思路。本文將透過兩個案例, 進而分享團隊的經驗。這兩個案例顯示了該台通過深度報道,推動社會問題曝光。     

深度報道方法

中國地方媒體報道:有影響力的報道是如何煉成的

2011年,江蘇新聞廣播成立了特別報道部(以下稱特報部),負責突發新聞報道、深度調查報道。8年來,特報部完成了超過1000篇各類報道,其中一批深度調查報道在全國產生了影響,推動了多個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

從小白到入門做報道:如何追溯應對氣候變化背後的金錢運作

在假新聞與偽科學盛行的時代里報道全球氣候變化絕不簡單。對於科學家來講,氣候變化這個話題仍有分歧。作為信息傳遞中介的記者,我們怎麼把複雜問題的本質說清楚?如何在確保事實準確的基礎上講述能夠吸引讀者的故事?這些問題,對幫助普通人了解氣候變化這個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有着重要的意義。

報道工具和技巧

外媒記者力薦的十個調查工具

調查報道需要記者花費大量時間在文件的海洋中搜尋蛛絲馬跡,查證消息來源或分析數據。作為調查記者,我有太多故事想去跟進、去報道,如何提高效率呢?我靠的是以下一些工具。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教育哪家強? | 數據新聞精選

數據新聞越來越來吃香,世界上有哪些新聞院校設立相關項目或課程呢?教學水平如何?女性的褲子口袋真的比男性的小嗎?哪些品牌的牛仔褲口袋較大?本期數據新聞精選分享兩則動態:一份有關全球數據新聞教育現狀的研究;一篇嚴肅探討褲子口袋大小問題的可視化案例。

報道工具和技巧

調查血汗工廠,記者可藉助哪些資源?

針對供應鏈的調查,一直以來都是調查性新聞的富礦。全球深度報道網資源庫收集並發布了相關數據庫、數字工具和經典調查案例,以期為報道供應鏈的記者指點迷津。

數據新聞

谷歌升級搜索引擎 數據集手到擒來 | 數據新聞精選

近日,谷歌可能重返中國的消息引起了網友熱議,谷歌pk某度更成關注的焦點。在自媒體曝出後者正在默默修改搜索結果的同時,谷歌再度優化自身的搜索功能,向成為數據記者的“必備工具”邁進一大步。

本期數據新聞精選帶你了解谷歌的數據新聞搜索新技能,ProPublica製作的美國高校民權侵犯案件數據庫,以及介紹數據可視化領域的入門好書。

深度報道技巧

50名受害人自述性騷擾行為分析,米兔是否大鳴大放

米兔運動在中國還剛起步,理性的思考和討論有利於將它健康地推向更廣的區域,讓受害者有勇氣說不,讓潛在的施害者不敢施害,形成全民尊重女性、呵護女性的共識,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而公共討論需要基於對基本事實的掌握。核真錄做的,就是幫助讀者儘可能地釐清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