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992 篇文章

報道工具和技巧

乾貨帖 | 追蹤那艘秘密駛往朝鮮的船

2017年10月10號,約140米長的大型貨船浩帆6號(Hao Fan 6)被禁止進入全球任何一個港口,因為它違反了聯合國安理會2016年3月通過的制裁朝鮮的決定。在接下來不到一天的時間裡,它就在茫茫大海上失去了蹤跡。根據MarineTraffic船隻追蹤反饋的數據,在協調世界時下午11點17分後,浩帆6號的船舶自動定位識別系統(AIS)就沒有了迴音。CNN針對其背後的“貓膩”展開了調查。

Nils Mulvad: 新聞里的數據該怎麼用 | 深度報道錦囊

如今的調查記者比過去任何時候都需要了解電子數據以完成他們的工作。要去發現、提取、分析和講述故事,記者越來越需要學會處理電子表格、運用數據庫和製作可視化。Nils Mulvad是丹麥的調查記者,他從事數據新聞工作超過20年。他將講解新聞中數據的使用。

非法琥珀開採致烏克蘭土地“潰瘍” 記者描摹了這些坑 | 數據新聞精選

當你在把玩手中的琥珀時,是否想過,東歐國家烏克蘭的環境,正因非法琥珀開採產業而遭受致命性摧毀。在地球另一端的哥倫比亞,4,000多名游擊隊員在2016年停火協議簽訂後,離開了叢林,正在試圖融入城市生活。本周數據新聞精選,深度君帶你了解這兩個調查故事,還將在末尾奉送一則數據可視化目錄。

深度報道技巧

Floreen Simon:輕鬆解讀公開文件 | 深度報道錦囊

眾所周知,公開文件是調查新聞的重要線索來源。但在不同的國家,獲取公開文件的途徑各不相同。理解和審閱公開文件對於深度報道來說非常重要,它們啟發了很多記者,全世界許多重磅的調查新聞也由此誕生。Floreen Simon是菲律賓調查新聞中心的培訓主任。她將在本集講解公開文件具體涵蓋的種類,以及這些文件如何幫助調查記者們挖掘故事。

研究特稿 是為了探尋呈現深度複雜事實的多種報道方式

李薇介紹,她的研究對比分析以普利策特稿獎作品為代表的美國特稿和“中國式特稿”,其根本目的是使中國新聞工作者熟悉美國新聞界將文學敘事技巧與新聞功能較好融合的經驗,更清楚地辨別文學與新聞的界限,更好地利用文學為新聞服務講好中國故事。

2018全球重磅傳媒類獎學金 了解一下

新聞傳媒業的生態日新月異,也許你需要放緩腳步,給自己充充電。走出舒適圈,打破學習或工作的瓶頸,與有趣的大腦們交流,改變自己的契機說不定就隱藏在這裡。全球深度報道網轉載了全媒派(ID:quanmeipai)為你搜羅的7個國外精品“充電”項目,不管是傳媒小白還是資深媒體人,世界這麼大,總有一款適合你。

深度報道技巧

David Cay Johnston: 如何解讀公司報告 | 深度報道錦囊

向權力問責是調查報道的核心——這當然也包括公司權力在內。分析公司報告能揭示公司如何運作,以及其中是否存在可疑的不規範的交易。審查公司賬戶和財務報表,同樣是調查和揭露腐敗、洗錢行為,以及追蹤金錢流向的重要做法。本期深度報道錦囊的關鍵詞:解讀公司報告。

數據新聞

給“編程小白”的數據抓取教程

數據抓取往往是信息可視化製作的入門功課,但由於編程是它的基礎,這不免讓技術薄弱的記者朋友無從下手。獨立調查記者、數據新聞記者Samantha Sunne對這種情況了如指掌,所以在NICAR的2018年會議中,她為“編程小白”們設計了一套簡易教程。

Ivo Burum:一機在手,頭條我有 | 深度報道錦囊

過去,記者要在新聞事件現場做多媒體報道,需要一整車廂的設備。現在有了數字技術,僅僅需要一部智能手機,以及一些配套裝備,記者就能夠製作精良的音頻和視頻作品。

“我們會繼續報道他生前所關心的議題” 5·3世界新聞自由日

“新聞自由如同任何一種自由,永遠不會一勞永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奧德蕾·阿祖萊在今年的世界新聞自由日致辭中提到。從許多調研數據來看,全球範圍內,新聞自由正面臨空前威脅,而記者捍衛自由的努力也從未停止。

深度報道技巧

Martha Mendoza:調查人口販賣的五大技巧 | 深度報道錦囊

調查人口販賣需要專門的調查技巧。人口販賣犯罪,或以強制性勞役為目的的人口交易,性奴役或商業性剝削等犯罪行為,能產生數十億的非法利潤。這些隱秘的犯罪活動,不僅會在一國國界內發生,還正快速地跨國蔓延。

深度報道技巧

災難報道就是迎着雪崩尋找那朵雪蓮 | 汶川地震十年

既然命運的輪盤難以抵擋,就總要有人去做那個“壞消息先生”,記者就是其中的一群。災難報道是記者的成長課,作為社會應對機制中傳播環節最專業的一環,記者的報道能平衡信息差,協助社會肌體協作和資源調度,並為歷史留下註腳。

Margo Williams:巧用網絡搜索和數據庫 練好基本功 | 深度報道錦囊

本系列是全球深度報道網中文網的《深度報道錦囊》視頻,一周一更,共十集,每集一個主題,邀請普利策獎得主、哥大新聞學教授、數據報道先驅機構的資深記者等,分享個人在數據新聞、事實核查、網絡搜索、移動報道等方面的經驗與技巧。本周的主題是:巧用網絡搜索和數據庫。

我在斯坦福,幫中國調查記者解決搜索難題

如何能幫助中國調查記者更有效、更方便地搜索公開資料?馮欣為此苦惱了很久。現在,她把自己最感興趣的這個問題帶去了斯坦福大學。她找到答案了嗎?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她有什麼意外收穫?本文是全球深度報道網獨家學者對話系列的第二期——對話馮欣,探訪調查記者的搜索難題。正如馮欣所說,每個國家和地區的發達程度不同,問題也不盡相同,但最後還是殊途同歸。我們希望討論的,不僅是中國傳媒的問題,也是全球新聞業所面臨的共同挑戰。

深度報道技巧

北大瀋陽“性侵事件” 媒體接力報道梳理

上周,前北京大學教師瀋陽20年前的“涉性侵事件”引起公眾強烈關注,包括《新京報》、《中國新聞周刊》、財新、自媒體公號“火星試驗室”、《現代快報》、澎湃在內等多家媒體機構和平台做了數日追蹤報道,尋得大量當事人發聲,促成相關文件公開,持續推動公眾對高校乃至職場中性侵問題的廣泛討論。

深度報道每周簡報 為你打包全球媒體前沿資訊

全球深度報道網將於本周起推出中文版簡報,在此邀你訂閱!全球各地的優質深度報道、數據新聞、報道技法分享、公開數據平台等等資源——深度君每周都會進行搜羅精選,整理打包送達你的郵箱。

Nils Hanson:如何做好事實核查 | 深度報道錦囊

Nils Hanson是瑞典電視節目Mission Investigate的主編。該電視調查節目每周更新,每期一小時。在本視頻中,Hanson講解了如何通過事實核查以及儘早與調查對象接觸,來保證報道準確無誤,聽聽他提出的五個建議。

獎項 深度報道技巧

直面強權的調查報道——2017美國調查記者協會大獎揭曉

4月2日,美國調查記者與編輯協會公布了年度IRE大獎的獲獎名單。IRE於1979年設立,嘉獎最出色的調查性報道。6月16日,2018年IRE大會將於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開幕,頒獎典禮也將同時舉辦。

報道工具和技巧

申請“報道亞洲”獎學金 十月相約首爾

“報道亞洲”——第三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將於今年10月5日至7日在韓國首爾舉行。深度報道網及其合作機構將為來自發展中與轉型國家的記者提供75份參會獎學金。趕快來申請吧!

頂尖記者是如何做調查的?| 深度報道錦囊

調查新聞究竟是什麼?雖然定義各不相同,但是專業的記者們對於調查報道的主要特徵早已形成了共識。全球深度報道網的《深度報道錦囊》系列視頻第一集《如何定義“調查新聞”?》,由執行主管David Kaplan為你講解調查新聞從業者對此行業的定義。

求文若渴 | 大膽向我們投稿吧!

全球深度報道網(GIJN)正呼喚身懷絕技的你,來施展才華,撰寫文章。讀完這篇指引,在GIJN全球平台留下有你署名的文章就不再遙遠了。

深度報道技巧 深度報道方法

報道美墨邊牆——大型合作報道的誕生

2016年秋季,《亞利桑那共和報》的主編Nicole Carrol去往現場,報道特朗普在亞利桑那州的總統競選造勢活動,一個不同尋常的口號吸引了她以及所有媒體的注意:“Build the Wall!”

數據新聞

小型媒體何以趕上數據新聞浪潮?十條建議供參考

不論規模大小,越來越多的新聞機構已意識到數據報道的重要性,及其背後蘊藏的技術、時間等各種成本。對於預算和人手都十分有限的小型媒體機構而言,數據新聞是否值得投入?若答案為肯定,又有哪些路徑可循?

數據新聞

九份趣味簡報 無死角掌握數據新聞動態

Giuseppe Sollazzo是一名數據專家,致力於開設公開數據訓練營,分享關於數字媒體和數據新聞的趣事。由於讀者們有強烈願望獲得數據新聞閱讀清單,他便列出了一份自己經常閱讀的新聞簡報名錄,作者不乏在《華盛頓郵報》、Buzzfeed等出色媒體數據新聞項目工作過的資深記者和編輯。如果你是數據新聞愛好者,一定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