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992 篇文章

數據新聞

怎麼用可視化講好泰國少年被困洞穴的故事? | 數據新聞精選

2018年7月,泰國少年足球隊在清萊被困洞穴的新聞牽動國際社會的心。12個男孩與他們的教練在山洞中被困17天,救援難度極高,各國都派出了精英潛水隊前往參與救援。本周的數據新聞精選將給讀者分析BBC、《紐約時報》等媒體所做的可視化作品的優劣,同時,也看看Al Jazeera如何把全世界穆斯林前往麥加朝覲的活動呈現在一個可視化作品裡。

深度報道方法

地方媒體如何通過深度報道 推動社會問題的解決

特報部團隊由江蘇新聞廣播建立,專門深入報道地方的問題,在上篇文章中,深度報道網已邀請劉海濤介紹了報道團隊組建的歷程、架構、工作流程和操作選題的思路。本文將透過兩個案例, 進而分享團隊的經驗。這兩個案例顯示了該台通過深度報道,推動社會問題曝光。     

深度報道方法

中國地方媒體報道:有影響力的報道是如何煉成的

2011年,江蘇新聞廣播成立了特別報道部(以下稱特報部),負責突發新聞報道、深度調查報道。8年來,特報部完成了超過1000篇各類報道,其中一批深度調查報道在全國產生了影響,推動了多個重大社會問題的解決。

從小白到入門做報道:如何追溯應對氣候變化背後的金錢運作

在假新聞與偽科學盛行的時代里報道全球氣候變化絕不簡單。對於科學家來講,氣候變化這個話題仍有分歧。作為信息傳遞中介的記者,我們怎麼把複雜問題的本質說清楚?如何在確保事實準確的基礎上講述能夠吸引讀者的故事?這些問題,對幫助普通人了解氣候變化這個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大挑戰,有着重要的意義。

報道工具和技巧

外媒記者力薦的十個調查工具

調查報道需要記者花費大量時間在文件的海洋中搜尋蛛絲馬跡,查證消息來源或分析數據。作為調查記者,我有太多故事想去跟進、去報道,如何提高效率呢?我靠的是以下一些工具。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教育哪家強? | 數據新聞精選

數據新聞越來越來吃香,世界上有哪些新聞院校設立相關項目或課程呢?教學水平如何?女性的褲子口袋真的比男性的小嗎?哪些品牌的牛仔褲口袋較大?本期數據新聞精選分享兩則動態:一份有關全球數據新聞教育現狀的研究;一篇嚴肅探討褲子口袋大小問題的可視化案例。

報道工具和技巧

調查血汗工廠,記者可藉助哪些資源?

針對供應鏈的調查,一直以來都是調查性新聞的富礦。全球深度報道網資源庫收集並發布了相關數據庫、數字工具和經典調查案例,以期為報道供應鏈的記者指點迷津。

數據新聞

谷歌升級搜索引擎 數據集手到擒來 | 數據新聞精選

近日,谷歌可能重返中國的消息引起了網友熱議,谷歌pk某度更成關注的焦點。在自媒體曝出後者正在默默修改搜索結果的同時,谷歌再度優化自身的搜索功能,向成為數據記者的“必備工具”邁進一大步。

本期數據新聞精選帶你了解谷歌的數據新聞搜索新技能,ProPublica製作的美國高校民權侵犯案件數據庫,以及介紹數據可視化領域的入門好書。

深度報道技巧

50名受害人自述性騷擾行為分析,米兔是否大鳴大放

米兔運動在中國還剛起步,理性的思考和討論有利於將它健康地推向更廣的區域,讓受害者有勇氣說不,讓潛在的施害者不敢施害,形成全民尊重女性、呵護女性的共識,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而公共討論需要基於對基本事實的掌握。核真錄做的,就是幫助讀者儘可能地釐清事實。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好不好 內行教你看門道 | 數據新聞精選

一個數據新聞的誕生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和時間,其最終達至受眾的效果,卻難以觀察,也不如社交媒體和短視頻那樣容易變現。本期數據新聞精選談談評估數據新聞的幾點準則,以及透過路透社的可視化報道,了解上周老撾大壩坍塌事故的影響。

數據新聞

第一篇關於中國疫苗問題的數據新聞是如何出爐的

上周末,有關疫苗的話題幾乎佔據了所有社交媒體的注意力。網易數讀做了第一篇通過數據新聞呈現中國疫苗問題的文章。通過梳理近五年來引發公眾疫苗恐慌的事件,以及近五年來涉及人用疫苗的刑事和民事判決書,新聞發現:疫苗問題是中國社會的一個周期性問題,背後與不合法的疫苗採購密切相關。

定義“調查新聞”這門手藝

近來疫苗案甚囂塵上,#MeToo性騷擾舉報層出不窮,公眾評論中出現了巨大質疑聲:調查記者去哪了?

眾說紛紜中,“調查記者”和“調查新聞”的定義也不停搖擺,調查新聞是什麼?資深調查記者、全球深度報道網的總監David Kaplan,曾在“深度報道錦囊”中細緻地剖析過。藉此機會,深度君再度分享純文字版解讀。

深度報道方法

跟着錢走 | OCCRP跨境調查報道經驗談

Miranda Patrucic是有組織犯罪與腐敗報道項目(OCCRP)的編輯,她曾以《組織一場暗殺》獲2017年全球亮光獎,這篇文章曝光了一條由巴爾幹半島地區向敘利亞運輸武器的管道。

在加入OCCRP之前,Miranda供職於調查報道中心(CIN),以及BBC波斯尼亞分社。她帶領團隊做過好幾個跨境調查,並成功揭開了許多複雜的洗錢黑幕,包括幾十億美元的賄賂案、中亞和東歐的寡頭執政者之間的黑暗交易。

圖解近年北京空氣質量 人們最愛搜索的100個問題 | 數據新聞精選

自從北京煤改氣之後,在過去的九個月里,北京人民難得享受到了湛藍的天空和清新的空氣。的確,空氣的優異程度創下了近年來之最。《金融時報》從Nasa的衛星數據中,收集了2005年1月到2018年5月間,二氧化氮濃度可視圖。
此外,記者Xaquín G.V.根據網民在Google上的問題搜索記錄了一份可視化日記。他發現,北美人和東亞人總需要修理馬桶,前蘇聯國家的人要修洗衣機,這是怎麼回事?

視頻採訪進階篇:畫面音效全把控 | 移動報道

在移動報道專欄“調查視頻拍攝”系列的前兩篇文章中,澳大利亞記者Ivo Burum分別探討了策劃拍攝項目與視頻鏡頭語言的問題。最後一期的主題,是拍攝採訪的技巧和處理音效。

深度報道技巧

從中大張鵬事件看性騷擾報道技巧

7月8日晚,獨立記者黃雪琴在網易“人間theLivings”平台發布調查性報道《她曾以為自己能逃開教授的手》,揭露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青年長江學者張鵬多年來持續騷擾女學生和女同僚,在社交媒體上引發強烈反響。

報道工具和技巧

借用“天眼” 探知遙遠真相:衛星圖像報道資源手冊發布

從地理環境與自然災害監測、海上事故救援、戰爭衝突報道,到移民或人口販賣調查,藉助衛星圖像,分析相關地理信息,記者可以從特殊的角度“深入”無法親自抵達的地域,觀察所調查之事的發展走向,發現並追蹤潛在線索,揭露被掩蓋的真相。

深度報道技巧

企業資料查冊有方 調查記者這樣挖掘獨家(下)

在上篇查冊教學中,Selina攜深度君以“鄭若驊僭建事件”為例,講解了香港公司基本信息的查冊,從中得到了很關鍵的信息:鄭若驊名下的公司名稱、房屋的具體地址。用這兩個信息,我們就可以做更深入的調查了。利用香港土地註冊處的在線查冊,以及百樓圖網,我們該如何找到建築違章的“實錘”呢?

數據新聞

當新聞業討論人工智能 | 數據新聞精選

在早前閉幕的全球編輯協會峰會(GEN Summit)上,人工智能(AI)成為熱議焦點。這項技術正在以及將如何改變媒體的內容生產與商業生態,會給媒體、技術研究人員和讀者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深度報道技巧

企業資料查冊有方 調查記者這樣挖掘獨家(上)

今年1月,香港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被曝僭建,媒體在此事件的調查上大施拳腳,通過翻查公開資料找出多項證據。調查記者們的查冊功夫看起來眼花繚亂,其實個中章法並不難。深度網特邀《香港01》調查記者Selina Cheng,為我們復盤了當時記者查冊的過程,親授一步步拿到公開資料的步驟。

從策划到拍攝 如何用視頻講好調查故事 | 移動報道

“移動報道”專欄又和大家見面了!資深移動報道記者Ivo Burum將帶大家進入“講故事的人”的角色,分享一個視頻形式的調查故事是怎樣煉成的:如何構思主題、確立焦點、制定拍攝計劃,以及如何在拍攝與製作過程中始終聚焦你的調查。

全球數據新聞熱議話題與趨勢盤點 美校園槍擊案權威統計| 數據新聞精選

美國校園槍擊案層出不窮,報道時卻難有官方數據可以採信。《華盛頓郵報》擔起此任,花費一年發布了團隊統計的校園槍擊案數據庫。深度君還將介紹資深數據記者撰寫的的高級可視化配色方案,分享可視化配色技巧。另外,在不久前才公布的2018全球數據新聞獎中,全球參選作品透露出時下流行議題與未來趨勢,聽深度君一一道來。

拒絕商業資助 他運營一家只有調查記者的通訊社

傳真社(Factwire)是一家位於香港的非營利調查新聞通訊社,由資深傳媒人吳曉東通過市民集資的方式創辦,於2016年開始運營。他們專註調查性報道,發表的文章多獲各大主流媒體採用。創立初期,吳立下眾籌三百萬的目標,這本是一個“mission impossible”,卻意外在短期內完成了,吳當即激動落淚。前CNN數字亞洲項目主管Marc Lourdes採訪了吳曉東,想搞清楚這種甚少成功的新聞編輯室模式,到底是如何推行的。

亞洲數據不好找?發散渠道,找准平台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數據記者若無法找到想要的數據,從數據中挖掘故事也就無從談起。特別在亞洲,相對而言,很多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數據仍然不夠透明;同時,也因數據集的結構、格式不一致、不規範等問題,導致數據可用程度較低。亞洲的記者們應如何查找本地區的數據呢?

獎項 深度報道技巧

2018年全球數據新聞獎揭曉:恭喜財新獲獎!

2018年全球數據新聞獎獲獎名單揭曉,最終13個作品(媒體)從86件提名作品,以及來自58個國家的630份提交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了包括年度數據可視化獎、年度調查報道獎、年度數據應用獎等在內的12個獎項。值得一提的是,財新數據可視化實驗室獲得了最佳大型數據新聞團隊獎,這也是中國媒體首次在全球數據新聞獎項的評獎中獲獎。

Bridget Gallagher:非營利組織的募款之道 | 深度報道錦囊

沒有充足的資源和資金,調查新聞是不可能具備改變世界的潛力的。為具體的一篇調查報道或是一個調查性組織募款,就是關鍵的第一步。為了募款,記者們需要調動自己搜集資料與寫作的能力,除此之外,他們還需要一些新的技巧。我們邀請了Bridget Gallagher為你上一堂募款的速成課,她經營着Gallagher顧問公司,為非營利媒體募款、和捐贈人搭建溝通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