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主題

數據新聞精選:在疫情中發酵的種族議題

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加,於6月底突破一千萬。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我們可能需要開始學習如何與病毒共存了。在六月,除了全世界範圍內對種族歧視的抗議浪潮,還有更多的議題進入數據記者的視野:停工減薪的失業潮中,階級固化與貧富差距將會使社會進一步分裂嗎?居家辦公的過程中,女性是否又被迫回到了負擔所有家務的傳統角色中?人類社會停擺導致的各種排放物減少,對於自然環境是否反而是件好事?在這些精彩的討論中,全球深度報道網為你這些值得一看的數據新聞。

Black Lives Matter 運動是如何延燒至美國全境的?

出品方:紐約時報

反種族主義的怒火,與要求結構性改革的呼聲,能否給非裔美國人的待遇帶來改變?《紐約時報》根據各個地方的本地新聞報道及名為 Count Love 的數據網站,結合數據分析師 Alex Smith 整理提供的數據庫,繪製了5月26日至6月9日期間全國各地的 Black Lives Matter 抗議活動地圖,帶讀者一覽這一運動是如何在疫情之下蔓延至美國全境的。

不同族裔間的貧富差距,如何被疫情進一步拉大?

出品方:每日電訊報

數據顯示,在英國,黑人、亞裔和少數族裔(BAME)社區成員在疫情封鎖期間,失業的可能性比停薪留職更大。而與非 BAME 家庭相比,BAME 家庭拖欠賬單的情況也更頻繁,借錢或申請政府援助的可能性也比非 BAME 家庭高出近兩倍。這些現象都在為我們敲響了警鐘:疫情正在讓不同族裔社區之間的割裂越來越大。

開槍的警察與死在槍下的人

出品方:華盛頓郵報

自2015年1月1日以來,華盛頓郵報一直堅持記錄並整理下美國每一起警察在勤務過程中開槍個案,最終匯總成為一個完整的數據庫。團隊深入研究了這些數據,查看了槍擊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地點,以及受害者的種族。數據新聞團隊將這些數據整理製作成為交互式圖表,發現儘管當局曾承諾進行改革,但數據上並沒有任何顯著的改變。

疫情會使女性被迫「重返家庭」嗎?

出品方:The Zeit
因應疫情而實施的居家辦公過程中,女性是否被又一次被迫回到了承擔所有家務的傳統女性角色中?德國的研究人員對全國一萬多人進行了關於居家工作期間的家庭分工的調查,將數據與去年相比——結果顯示,儘管女性仍然承擔著無償護理工作的主要責任,但現在夫妻倆分擔家務的情況更加平等。

新冠持久戰能怎麼打?

出品方:澎湃美數課

雖然國內對於疫情的關注正在下降,但疫情發展不斷刷新紀錄。6月28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數據,新冠肺炎全球累計確診病例衝破千萬關口,美國、巴西、印度等人口大國每日新增仍處高位;一天之後,全球新冠死亡病例更是突破50萬例。從武漢封城到4月初,最初的一百萬例確診歷時70日之久;而從900萬增至1000萬,新冠病毒僅用了6天。在可見的持久戰里,防疫與發展,各國能夠如何尋找平衡點?而我們又能怎樣與病毒「共存」?澎湃美數課基於數據作出了分析。

疫情之下的航司還能扛住嗎?

出品方:有數

疫情之下,2020年全球航空業遭遇有史以來最重大的衝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客運航空需要的資金和政策支持或許是無底洞。行業如何造血自救?在各國出台旅行禁令、封城政策的當下,全球化的腳步將會受到多大的阻滯?有數數據團隊整理並分析國內外航司的數據,系統性總結了航空公司目前面臨的困局與可能的破局之法。

傳染病大流行:我們從未像現在這樣需要更好的數據

出品方:紐約時報

John Snow 當年因應霍亂疫情繪製的霍亂地圖如今已成為經典。而這種「古代經典」又如何一步步發展成為此次疫情之中湧現一批批的數據新聞作品?數據可視化經歷了哪些發展?數據可視化專家 Steven Johnson 在《紐約時報》的這則文章中深入探討了在防治流行病的歷史之中,數據曾經或現在扮演的種種角色。

您可以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條款免費轉載這篇文章

轉載


閱讀更多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精選:新冠疫情是如何在美國走向失控的?

在全球新冠確診人數達到1000萬的43天後,這個數字翻了一番,突破了2000萬。《紐約時報》分析了旅行模式、隱性感染和基因數據,反思疫情在美國如何走向失控的。而除此之外,也有媒體關注到疫情中的不平等——高薪行業在家辦公的比例遠高於低薪行業,白人社區的核酸檢測效率要遠高非裔社區;與此同時,中國南方暴雨、高考頂替事件等話題也在互聯網上引發熱議。數據能如何回應這些話題?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過去一個月不可錯過的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中最常見的10個錯誤

在今年的 NICAR 會議上,GIJN 與幾位數據新聞專家交談,詢問他們在數據新聞中最常見的10個錯誤,包括忽視空白行、混淆百分比和百分點、在圖表中使用錯誤的刻度尺等等。

數據新聞

新冠三年,記者們圍繞它展開了哪些調查?

自第一例已知的新冠病例被發現的三年時間裡,世界各地的調查記者已經對這個現代史上最困難的公共衛生選題進行了諸多調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回顧了其中最具創新性和影響力的調查報道。

數據新聞

深度報道精選:生為女性是原罪嗎?

“唐山打人案”轟動中國網絡輿論。要求女性主動規避風險,肩負自我保護的特殊負擔,真的能為她們帶來安全?還是會將她們的生活和行動置於處處恐懼之中?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六月幾篇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