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深度報道精選:一個人可以廢物到什麼程度?
一個人可以廢物到什麼程度?李樹(化名)不打工、不出門、不社交,積蓄用完了,乾脆賣掉所有家當,搭了個帳篷,就住在一個垃圾場里。他如何以一種平靜而認真的姿態,過着“廢物”般的生活,卻又讓旁人看着感覺到體面?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5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深度報道技巧
對話極晝工作室陶若谷:什麼是編輯眼裡的好故事?
創辦於2017年的“極晝工作室”,主張“為堅持嚴肅閱讀的人群提供選項”。他們憑藉獨到的視角,屢屢成為朋友圈刷屏文章的締造者。當志趣相投的陶若谷來到這裡,她積累了怎樣的編輯方法論?又如何看待她所從事的編輯工作?

GIJN 十問
GIJN 十問:對話尼日利亞調查記者 Taiwo Hassan Adebayo
Taiwo Hassan Adebayo 是尼日利亞媒體 Premium Times 的調查部門的負責人,多年來一直深入調查當地的腐敗和金融犯罪。在這篇訪談中,Adebayo 分享了他做調查報道的挑戰、技巧,和他喜歡的工具以及曾犯過的錯誤等。

深度報道技巧
使用網站時光機的4個必備技巧
網站時光機是深受調查記者們喜愛的一個調查工具,它可以保存不同時間段的網頁內容。這篇文章分享了除了常用功能外,網站時光機4個鮮為人知的使用技巧,包括批量存檔、驗證網頁中每個元素、比較不同時間段的網頁快照等。

深度報道技巧
3年,3000個小時,她憑一己之力揭發了轟動美國的福利欺詐醜聞
年僅28歲的調查記者 Anna Wolfe 發表的系列調查《秘密通道》獲得了今年的調查報道金匠獎,這篇報道揭發了密西西比州的福利欺詐醜聞,也是該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公共資金挪用案。她是如何憑藉一己之力用長達3年的時間完成這個系列調查的?我們在這篇文章中訪問了她。

深度報道精選:長峰醫院火災後24小時
4月18日晚間,央視等官媒陸續發布“北京市長峰醫院火災致29人死亡”的消息,中國絕大部分民眾才知悉當日下午1時在首都曾經發生如此嚴重的一場火警。當時,距離火災事故已有七、八個小時。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4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在新聞信平台 Substack 上,調查記者們的“一人媒體”進行時
Substack 的出現對新聞業帶來了不小改變,許多媒體人在上面開設了自己新聞信,並從中獲利。為了了解調查新聞在這個平台的發展,我們採訪了幾位平台上的調查記者,他們分享了自己在運營新聞信時的挑戰與經驗。

深度報道技巧
對話記者王雯清:如何從小切口寫出結構性問題?
從小切口切入,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呈現出背後結構性的問題,是深度報道寫作常用的方法。正面連接記者王雯清的作品《100個空調工人死在這個夏天》從空調工人的意外死亡事件切入,寫出了這個行業存在的種種問題。在這篇文章中,王雯清分享了她尋找選題、採訪突破和思考寫作的過程。

GIJN 十問 深度報道技巧
對話墨西哥調查記者埃爾南德斯:我是如何調查毒梟集團的?
埃爾南德斯是墨西哥最著名的調查記者之一,她擁有超過30年的經驗,致力於調查有組織犯罪和毒販與官員、軍隊之間的腐敗勾結。在這篇訪談中,埃爾南德斯分享了她做調查報道的挑戰、技巧,和她喜歡的工具以及曾犯過的錯誤等。


深度報道精選:小鎮里沒有女性主義
3月,不少媒體發表了關於女性處境的報道,切入討論的角度各有不同。媒體人易小荷為四川省自貢市仙市鎮的一群女性寫書,記錄她們面對的婚姻挫折;職場女性王廉發現,在成為母親、堅守職場、母乳餵養這三個選項之間,不放棄任何一個原來非常艱難。


數據新聞
數據新聞中最常見的10個錯誤
在今年的 NICAR 會議上,GIJN 與幾位數據新聞專家交談,詢問他們在數據新聞中最常見的10個錯誤,包括忽視空白行、混淆百分比和百分點、在圖表中使用錯誤的刻度尺等等。

深度報道技巧
調查逃避制裁的敘利亞磷酸鹽走私,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雖然受到歐美國家的制裁,但敘利亞的磷酸鹽仍不斷出口到歐洲。一群敘利亞記者和 OCCRP 合作,透過開源技術、公開數據庫和跨境合作,揭開了這個龐大的走私網絡。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GIJN 十問
GIJN 十問:對話波多黎各調查記者奧馬亞·索薩
在 GIJN 新推出的“十問”欄目中,我們對話了波多黎各調查新聞中心的聯合創始人奧馬亞·索薩,請她分享了在南美國家波多黎各做調查報道的挑戰、喜歡的工具/數據庫和自己曾犯過的錯誤。

深度報道精選:為什麼你的醫保個人賬戶的錢變少了?
各地最近開始新一輪醫保改革,個人賬戶被弱化,資金轉而投入門診改革等,引起民間爭議;中國首例因“陪診”入獄的案件,張新甫至今仍在申訴,希望洗脫罪名、恢復尊嚴……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2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報道工具和技巧
如何使用 Google Pinpoint 協助你的報道?
在進行深度報道時,記者往往需要處理大量的採訪素材,而 Google Pinpoint 是一個處理採訪文件的好工具,它可以識別文件中的不同實體,鏈接到不同的文檔,還可以轉錄音頻和視頻。這篇文章中,英國記者 Tony Jarne 分享了他的使用技巧。

深度報道技巧
對話《南方周末》記者蘇有鵬:災難報道時,如何進行採訪突破?
進行災難報道時,記者如何找到合適的切入點?在現場採訪受到限制的情況下,如何呈現災難中“人的故事”?在這篇文章中,《南方周末》記者蘇有鵬分享了他在採訪東航空難時的採訪和突破技巧。

你為什麼應該參加今年的全球深度報道大會?
GIJC23 將於今年9月在瑞典哥德堡舉行,這將是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深度報道大會,會有來自100個國家的大約2000名調查記者參加。我們在這篇文章給出了你為什麼應該參加的8個理由,同時也將提供包含機票、酒店和會議費的獎學金。

深度報道技巧
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記者可以通過欺騙獲取信息?
在一些卧底報道中,記者不得不採用欺騙等方法獲取信息和證據。但這種手段如果被濫用,新聞業就會遭受嚴重的信任危機。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分享了一個包含六個要點的框架,用於新聞編輯室評估是否可以使用卧底技術。

深度報道精選:感染潮下的人們
隨着中國政府公布新冠防疫措施“新十條”,實行近三年的嚴格防疫政策突然放開,感染潮也隨之爆發。抗疫的壓力隨之落在基層醫護人員身上,民間也在缺乏信息的情況下展開自救。我們精選了1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數據新聞
新冠三年,記者們圍繞它展開了哪些調查?
自第一例已知的新冠病例被發現的三年時間裡,世界各地的調查記者已經對這個現代史上最困難的公共衛生選題進行了諸多調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回顧了其中最具創新性和影響力的調查報道。

GIJN 十問 深度報道技巧
面對專制與民族主義升溫的印度,調查記者可以做什麼?
我們推出了一個新的系列訪談,將向世界各地在艱難環境中工作的調查記者提出十個問題。在第一篇訪談中,我們訪問了印度深度調查媒體《大篷車》的執行編輯何塞,請他分享了在印度做調查報道的挑戰、喜歡的工具/數據庫和自己曾犯過的錯誤。

GIJC23 全球亮光獎現正接受報名
全球閃亮獎現在正在接受申請,這個新聞獎項由全球深度報道網主辦,旨在表彰在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國家所做的調查報道,對在恐嚇、威脅等困難條件下進行報道的記者、新聞團隊或媒體機構作出肯定。

GIJC23 正在進行選題徵集,歡迎來提交你的想法
2023年全球調查報道大會將於9月19日至22日在瑞典哥德堡舉行,我們希望 GIJC23 成為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調查記者聚會,現在我們正在為會議徵集選題,歡迎在2023年1月10日前提交你的想法。

2023年全球深度報道大會獎學金現正接受申請
2023年全球深度報道大會將於9月19日到22日在瑞典哥德堡舉行,在這場大會上,你將有機會接觸到全球最出色的調查記者、數據科學家、傳媒學者等。同時,我們也提供超過150個獎學金名額給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媒體人,只要符合資格,我們非常歡迎你來申請。

深度報道精選:“二十條優化措施”下,一場“復常”的社會實驗
石家莊持續一周的“復常”試驗成為全國的焦點。生活在當地的居民,如何適應這些變化?“二十條優化措施”之下,各地的城市又要如何在防控疫情和恢復正常生活之間取得平衡?我們精選了11月份幾篇值得細味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