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主題

深度報道精選:谷歌中國工程師殺妻案

1月中旬,美國灣區發生一名中國籍谷歌工程師涉嫌殺害妻子的案件,兩人背景、案情信息等引起中國輿論熱議,卻也傳出了不少錯誤信息,甚至有媒體將混淆了本案與其他華人夫妻命案。通過對兩人的舊同學、社區鄰居的採訪,以及整理公開信息、媒體報道等,《三聯生活周刊》探討了案發生之前,疑兇和受害者兩夫妻的工作和生活狀況,也試圖了解當地華人的現狀。

中國“春運”將至,全國15.5萬公里的鐵路里程上會有超過109萬列各類客貨運火車行駛,但火車司機這個行業卻一直受外界忽視。《正面連接》訪問了多位火車司機,並且引述媒體報道、調研報告等,披露了火車司機的工作狀況,包括他們如何被要求“強制睡覺”、在駕駛火車期間如何重複一套規範的“手比口呼”動作、如何被規訓成為一台機器,並且時刻接受嚴格的監視。

年初,“鋼琴銷量斷崖式下滑”成了中國社交平台的熱議話題。《每日人物》訪問了一些讓孩子學鋼琴的家長,了解學鋼琴如何成為這些中產家庭維繫階層地位想像的雞肋,以及他們捨棄鋼琴之後,“雞娃”和“內卷”如何流向其他更有性價比的範疇。另外,報道也訪問了鋼琴老師、琴行老闆等,了解鋼琴這個行業如何快速沒落。

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1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

谷歌中國工程師殺妻案:悲劇發生之前

出品:三聯生活周刊

報道指的陳立人住處外。圖:ABC7 News

1月中旬,美國灣區發生一名中國籍男子涉嫌殺害妻子的案件,由於兩人均在谷歌供職,他們的背景、案情信息等引起中國輿論熱議。不少美國和中國媒體、自媒體,甚至網友爭相“報道”事件,讓網絡上充斥了不少虛假和錯誤信息,包括有報道混淆了本案與發生在洛斯阿圖(Los Altos)的另一起夫妻命案。

《三聯生活周刊》的這篇報道指出,本案疑兇陳立人和受害者於璇(化名)是2014級清華電子工程系的同學。通過對兩人的中學和大學同學、灣區華裔鄰居的採訪,以及整理當地警方和法庭公開信息、當地媒體報道內容等,《三聯生活周刊》嘗試探討這起案件發生之前,陳立人與於璇的工作和生活狀況,從而了解灣區華人的現狀。

“他們的背景、生活環境、興趣愛好,就像灣區百分之八九十的華人一樣。我們太像了。”30多歲的華人劉芮(化名)算是陳立人和於璇的鄰居,兩家住處只隔着一所小學,“走路1分多鐘就到了”。根據劉芮的觀察,當地社區的鄰居關係鬆散——就像陳立人和於璇一樣,華人居民大都是年輕互聯網從業者,而本地白人夫婦則大多從事傳統行業,年紀在四、五十歲。與此同時,當地華人還沒有形成一個自己的社群,畢竟大家平時以車代步,甚至很少會在線下偶遇閑聊。另有鄰居對傳媒稱,在他印象中陳立人夫婦總是“閉門不出”。

報道指出,近年的新冠疫情對工作模式、夫妻相處等產生了影響。2020年開始,灣區大廠普遍採取混合辦公模式,讓住處變成了辦公地點。劉芮形容,在美國的華人家庭,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無論好或壞,濃度都特別高:“他們有時候開玩笑說,在國外的夫妻,要麼非常愛彼此,另外一種極端就是非常恨對方。”因為“在國內,有很多其他朋友、強社交關係,在美國只有彼此。”

這種伴侶之間的“強綁定”,不光體現在情感上,也體現在“身份”上。報道指出,理工科留學生在美國通常有三年的工作期限,這段期間如果抽籤抽到 H1B(工作簽證),則可以繼續留美工作,如果沒抽到,則會失去工作,或者要暫時轉崗到其他國家的辦公室,一年後再調回。另一種情況,是即便抽到了 H1B,期間失業,則必須在60天內找到下一個僱主,否則就會失去合法身份。在沒有抽到 H1B 或失業超期的情況下,如果還想留在美國,要麼通過配偶簽,要麼上學或辦公司。

報道提到,美國科技企業的“裁員潮”近期愈來愈嚴峻,以穩定著稱的谷歌也沒能倖免。儘管陳立人和於璇在事發前均未被裁,但一位谷歌工程師對《三聯生活周刊》表示,裁員、行業下行的壓力已經傳導到了工作環境中,內部機會大幅減少,其他大公司也沒有崗位放出,如果在現有崗位上不順利,難以找到更好的去處。

報道引述一名知情人士稱,案發的至少三天前,陳立人曾向一名朋友提起自己在工作中出現失誤,造成了很大的損失,面臨被追責,壓力突然特別大;這位朋友感覺到陳立人的精神狀態異常,約他於1月16日上午去看精神科醫生。1月15日,陳立人夫婦與華人朋友在家晚餐,這位朋友也注意到陳立人不太對勁。報道又引述接近陳立人的知情人士稱,陳立人晚餐時“異常安靜,眼神空洞茫然”,而這個說法跟《每日郵報》取得的警方文件描述一致。

案發後第三天,劉芮散步經過陳立人夫婦的住處,特意停下來望了一眼,看到門上還留着聖誕花環,屋檐下掛着彩燈,門口有兩個快遞包裹,還有兩個全新的馬桶。這個場景讓劉芮想起,自己剛搬進這個社區時也在忙着給老房子換馬桶。她甚至有點恍惚,覺得這個家庭的日常生活尚未中斷。

開火車的人

出品:正面連接

圖:正面連接

中國“春運”將至,全國15.5萬公里的鐵路里程上會有超過109萬列各類客貨運火車行駛,每列火車裡坐着一位或兩位司機,大部分時間不為人所見。

實際上,火車司機是一些不太健康、甚至不太快樂的人。《正面連接》引述一項針對福建省1077名火車司機的調研報告,結果顯示他們的抑鬱障礙陽性率達到50.23%。火車司機是困在工作里的人——遵守規則、睡不着覺、疾病纏身、機器化,是困在系統里的人。

火車司機的工作從“強制睡覺”開始,這段不隨意的、不放鬆的睡覺時間的官方術語是“備班”。為了保證司機得到充份休息、在工作中精力充沛,每天晚6點到次日早6點之間上班的司機會被提前叫到“備班房”休息至少四個小時。司機在備班房裡被禁止使用一切娛樂設施,必須上交手機或將手機關機;房間門上裝有玻璃,或者反向安裝的貓眼,方便從外部監視觀察。“強制睡覺”的這段時間裡,會有人在門外巡邏,如果被發現房間內有手機屏幕亮光、聊天、沒有在床上睡覺等,都會被罰款。事實上,有很多司機在這四個小時里根本睡不着,畢竟人不能“定時關機”。

在駕駛過程中,司機能做的操作其實並不多。他們用左右手操縱兩個拉杆,一個剎車,一個加速,鳴笛裝置則一般在腳下。火車按照軌道行駛,扳道工人比司機更能決定火車駛向哪裡。司機也不能隨意更改火車的速度——為了保證安全和準點,火車在每個路段的速度都有限制,司機只有在此基礎上調整時速一至兩公里的自由。

在狹小的駕駛室里,司機需要不斷重複地做一套規範動作——手比、眼看、口呼。在司機必須學習的手冊中,就有一本《圖解手比眼看口呼制度》。開車之前,司機要指着儀錶盤上顯示的司機編號,喊出數字,然後確認“正確!”關車門之前,司機要指向車門,喊“左側站台,關左門”(或者右側、右門),然後再指向儀錶盤,喊“車門關閉,到點開車!”

行駛過程中,司機每看到一個信號標誌都要做出回應,手指信號燈,喊“通過信號!綠燈!” 如果遇到“雙黃燈側線”和“紅燈停車”則有另外的手勢,分別是比劃類似“數字六”和握拳向下壓三次。曾有報道提到,從廣州到韶關的兩個多小時(普速列車)路程中,司機起碼要重複150次“手比口呼”動作,幾乎每分鐘就要做一次。

為了安全行駛,司機必須像機器一樣持續保持穩定,而且時刻受到嚴格監控。除了司機工作時必須攜帶錄音筆、駕駛室里裝設的三個不同功能的攝像頭,還有 AI 監控技術——如果攝像頭檢測到司機閉眼或者坐姿不端正,攝像頭會語音示警,監控後台也會收到消息。在接受《正面連接》訪談的火車司機們看來,自己這份工作並不是掌控機器,而是“把你就變成一個機器”。

《正面連接》的這篇長篇報道,通過訪談中國各地的多位火車司機,深入了解他們不為人知的工作狀況。除了前面引述的“強制睡覺”、“手比口呼”,還包括司機們如何解決吃飯、上廁所等生理需求,如何跟嚴重事故、甚至是死亡相遇,如何在幾百甚至幾千公里以外的目的地孤獨地休息,如何忍受職業病等。

中產夢醒,鋼琴崩盤

出品:每日人物

圖:視覺中國

2024年初,“鋼琴銷量斷崖式下滑”成了社交平台的熱議話題。每個讓孩子學鋼琴的家長,最開始的設想都是美好的。在他們心中,鋼琴不僅是一門特長,也蘊藏着某種通往更上層生活的可能——學鋼琴既能彰顯品位,又能暗示財富,於是成為中產家庭的普遍選擇。似乎跟學區房一樣,鋼琴曾維繫着中產家庭對於階層地位的想像,也盛載着他們對後代階層滑落的恐懼。

然而,當前的現實情況,是中產家庭父母還沒等到焦慮後代階層滑落,自身就已經陷入滑落的危機,不得不重新審視讓孩子學鋼琴的性價比。

馬佳琦(化名)早年大學畢業,就在南京一家琴行當鋼琴老師。入職的第一天,老闆跟她說有三個學生要報名,讓她開一節試聽課:“能立刻報名的話,學生就是你的了。”於是,她上班不到半天便已收穫了三個新生。

馬佳琦記得剛入職月收入就能過5000元人民幣,形容當時“日子過得風生水起”,收入比一般的文員、銷售的工資都要高。如今,馬佳琦已經半年沒有招到新生了。參與試聽課的學生數量大減,即便有意願的家長也攜卷着許多焦慮,圍繞“什麼時候能考級”、“是否會影響文化課”、“收費能不能打個折”等問個不停。

六年前,當女兒還在上小學一年級時,寧峻嶙(化名)成為了一名琴童爸爸。學琴最開始的時光是甜蜜的,但隨着曲子難度日益提升,孩子的彈琴悟性、學習興趣好像也“塌了下來”。換了別的樂器,或許孩子沒興趣,家長也就放手;鋼琴不同,買鋼琴和上課的巨大開銷,讓許多家長不甘心停下。金錢成本還是次要,更惋惜的是投入的時間。除了孩子本身,許多從幼兒園或一年級就開始學琴的孩子,他們的家長也得陪學,練琴時也要時刻督促。孩子沒時間、沒興趣,家長又費錢、又費神,親子之間的關係還受影響,鋼琴徹底成了雞肋。

需求高的時候,除了新琴琴行生意興隆,一些想讓孩子學琴、但經濟能力有限的消費者也帶旺了二手琴市場。王珏明(化名)於2018年開始做二手琴行生意,進口韓國和日本的原裝二手鋼琴,那時候生意火爆:“這邊還在卸貨,那邊買琴的人就在排隊等着”,加上有的琴行一下就拿十幾二十台,每個月能賣出300多台,收入能過百萬,利潤能到六成。近半年來,王珏明店裡的鋼琴銷售量,比起之前生意好的時候,連三分之一都不到。

浙江90後媽媽孫舟蘅(化名)在2022年出席大兒子的小學開學典禮,校長致辭時說了一番話,讓她印象深刻:“現在全國已經有6000多萬琴童了,不需要這麼多,大家不要再學(鋼琴)了。”校長希望家長們給孩子課外留出時間。

不過,鋼琴雖然不再火熱,但家長們在課外興趣上的“雞娃”和“內卷”沒有暫停。寧峻嶙的兒子目前在讀小學二年級,是學校足球隊的,每天放學都要留在學校踢一會兒足球。除了足球,班上同學還有學羽毛球、乒乓球、籃球等。體育成為家長們花錢的重心:“錢總是要花的,不花點錢心裡不安心。”

寧峻嶙最近諮詢了一堂網球課,一對二上一堂課350元,比鋼琴入門時150元一對一上一堂課的價格貴了不少。某種意義上說,從前能學上鋼琴的家庭里,家長們對於雞娃的焦慮沒有隨鋼琴停課而消失,而是流向了別處。比起鋼琴,體育至少能鍛煉身體,對家長的消耗也少一些,總歸是更有性價比。

離婚冷靜期內,一場未被阻止的殺妻案

出品:極晝工作室

事發地廣州翠園路某工業園區門口。攝:周航

“我這條命遲早死在他手裡。” 王芳(化名)死後,她的閨蜜才想起她曾經多次說出這一番命運的預言。可是,這一場“離婚冷靜期”內的殺妻案始終未能被阻止。

2023年7月7日,35歲的王芳因超長期遭受家暴而提出與丈夫趙某超離婚。十三天後,兩人在離婚冷靜期內首次見面,王芳被趙某超當街用刀刺破心臟,當場死亡。

早在7月16日,王芳發現自己的工作微信被改了密碼,趙某超挪用該賬號騷擾她的客戶,更揚言要去公司鬧,讓她沒班可上。王芳的妹妹王麗麗(化名)當天就在微信上找趙某超理論,言談之間,趙某超明確說出了“身後事我都交代好了,我還怕什麼?”、“你想怎麼樣呢?來吧報警抓我呀,我就想殺人”、“有我出來的一天”等話。

接下來的幾天,王芳不敢去上班。直到事發的7月20日,王芳不斷接到趙某超發來的微信,察覺到了危險,傍晚一見到回家的王麗麗就語氣緊急地說:“這個人要殺人。”姐妹商量過後,決定報警,到龍洞派出所待了大概一個小時。

在派出所期間,王麗麗向警察出示她跟趙某超的聊天記錄,但民警沒有出警的意思。王芳甚至接到趙某超打來的一通電話,由民警隨手接了起來。據王麗麗回憶,民警當時問趙某超什麼事、幹嘛堅持要跟王芳出來見面。趙某超說“我不想讓她離婚”,警察只着趙某超“見面的話要好好說,不能說那些話嚇人”,趙某超說他沒有說那些話,民警也只叮囑說不要亂來。

離開派出所回到住處,王芳又收到趙某超的消息,對方說要去找她大哥,於是姐妹倆又打車往大哥住處趕。路上,王芳一邊聯絡大哥、弟弟等,甚至跟家公打了電話,希望他能安撫趙某超。最終,王芳答應跟趙某超在廣東路上一個工業園區見面,那裡離趙某超的出租屋不遠,有路燈、有探頭,晚上有人進出,是她能想到最安全的地方。

那個晚上,最早到的是王芳的弟弟。他本來在表哥的餐館吃飯,順便叫來了大舅、表哥和一位餐廳員工,連同自個騎着電瓶車來到的王家大哥,五個男人在約定地點抽煙開玩笑。王芳姐妹到的時候已經是晚上11點左右,王芳下車後看到五個男人有些不滿:“你們都沒有準備一下,還一個個穿拖鞋過來。打起精神,萬一人家拿刀過來。”

後面發生的事,在王麗麗的記憶里似乎只有“一秒鐘”——趙某超騎着電動車出現,把電動車一推就沖了過來,右手持刀刺向人群。王芳尖叫着往園區跑,因為穿着涼鞋而在園區門口停車桿摔倒了。趙某超跟上朝着王芳左胸連續捅刺多刀,幾個男人隨即把他按倒在地。

如今,這起殺人案已經由廣州市人民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王芳家屬正在等待法院的開庭通知。因為習俗,外嫁的女兒不能葬回老家,王芳的骨灰仍然暫存在廣州。王麗麗把姐姐的骨灰帶到一個佛寺供奉起來,那也是家裡長輩認可的地方,“希望佛祖幫姐姐化解她生前的所有傷痛和苦難”。

《極晝工作室》記者問到姐姐喜歡什麼,王麗麗一開始沒答上來,過了兩天發來了一個答案——姐姐喜歡去老家的海邊,吹着海風,踩在海水裡挖泥螺,每次回老家都會去幾次,“她喜歡自由放鬆的感覺”。

多名學生在新余火災中遇難:培訓教室由塑料板隔斷,少有窗戶逃生

出品:北青深一度

新余火災現場外圍。圖: 北青深一度

1月24日下午3時24分,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區天工南大道佳樂苑沿街店鋪地下一層發生火災,至今確認有39人罹難。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報道,調查顯示此次起火建築地下一層正在進行冷庫裝修,因施工人員違規動火施工造成起火,因火勢太大無法及時撲滅,濃煙通過樓道涌至二樓;二樓是培訓機構和賓館,受困者主要是學生和住宿旅客。

《北青深一度》引述當地消防人員稱,起火建築二層的結構複雜,加上濃煙嚴重影響視線,極大增加了救援難度。根據現場視頻,起火建築二層是一家名為“博弈教育”的專升本學習中心。報道引述商業查詢平台“天眼查”的資料,指博弈教育成立於2017年,業務範圍包括企業管理諮詢服務、教育信息諮詢等。

曾於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參加博弈教育專升本培訓班的李輝(化名)對《北青深一度》表示,他記得培訓機構位於起火建築的二樓,通過一層網吧左側的樓道進出,而培訓機構所在二樓的另一側是賓館燒鍋爐的地方,一直能聞到對面燒煤球的味道,也有很多學生就此提過意見。

李輝還指出,培訓機構的教室是由塑料板隔斷出的空間,三間教室都是沒有窗戶、完全封閉的,只在公共區域的廁所里有一扇窗戶。三間教室當中,大教室可以容納50至60人,教室後方還有一個隔斷出來的雜物間,裡面大部分空間被堆疊的檯球桌、椅子等物品佔據,在臨街位置也有窗戶,也就是事發現場視頻中有學生從烤肉店上方逃生的那個窗口。

李輝提到,培訓機構由毛坯房改造,他沒有看到其他的消防通道。報道引述另一位曾經在此上課的學生表示,這裡處於老舊小區,在樓道里沒有看到什麼消防設施。一位住在附近的居民則表示,此次起火的佳樂苑四、五和六棟臨街位置,只有四棟和五棟之間有一個樓梯口:“五六棟之間本來也有一個鐵門,但不知道什麼原因被焊死了。”

發生滑坡的塘房鎮居民:近兩年,附近已發生兩次滑坡,數月前曾轉移631人

出品:冰點周刊

圖:昭通消防救援支隊

1月22日清晨5時51分,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塘房鎮涼水村合心村民小組、和平村民小組發生一起山體滑坡,至今確認有44人罹難。

當不少媒體聚焦於災難救援工作,《中國青年報》記者快速整理信源和昔日報道,通過這一篇即日報道,嘗試探索災難背後可能存在的人為責任。

《中青報》引述消息指出,距離涼水村約兩公里的塘房鎮杉樹林村早在2022年和2023年都發生過山體滑坡,只是影響較小。杉樹林打撅溝組村民對《中青報》記者指出,2023年6月的一次山體滑坡發生後,他曾到現場拍下照片和視頻。這些圖像顯示,村莊附近的山坡存在裂縫、坑洞,甚至地面下沉的情況。

報道引述村民表示,村子附近的山頂也存在開裂、下陷的情況,裂縫有一、二百米長,最寬處約兩米,,而村中房屋也出現裂縫,村中已斷水三、四年,村民要去幾公里以外的地方拉水。

該名村民指出,他們那邊煤礦很多,其中一家煤礦的廠房跟他所在村莊只有幾百米的距離,都在山腳。有村民告訴記者,附近的煤礦至今還在營業狀態:“今年一直在放着炮呢,這個房子的門和窗都是動的。” 他在村子裡時常能夠聽到煤礦放炮的聲音,放炮時也能夠感受到震動。

鐵不再燒:業內人士談李鐵貪腐落馬的前前後後

出品:剝洋蔥 people

李鐵。圖:網絡

2015年10月17日下午5點、臨近比賽時,中甲俱樂部天山雪豹的戰術核心球員、新疆隊外援達納拉赫雖然已經帶着球鞋來到球場,卻突然自稱受傷。缺少絕對主力之下,天山雪豹以0比2不敵華夏幸福,後者擠掉大連一方、取得來季升上中超的資格幾成定局。

天山雪豹在賽後兩天發布聲明,指俱樂部隊醫及相關人員帶達納拉赫前往自治區醫院做了傷情鑒定,結果為無新傷、不影響比賽。聲明公布了對達納拉赫的處罰:停訓、停賽、停薪。達納拉赫後來與俱樂部失聯,據報他放棄剩餘的獎金、補助和薪資,偷偷從中國離境,再也沒有回來。

當日賽後不久,大連一方時任總經理石雪清、大連一方俱樂部和大連體育部門的領導決定以“大連球迷協會”的名義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舉報華夏幸福的“不正當手段”。他們公開了收集到的大量舉報材料,並且將材料遞交給相關部門,證據包括有關俱樂部領導、教練員、運動員的電話通話記錄、短信、微信;有關俱樂部領導、教練員、運動員的陳述;媒體的相關報道等,指控除了圍繞在達納拉赫的諸多疑點,還包括華夏幸福涉嫌違規僱傭前足協官員、涉嫌“收買”對手和競爭者的對手等。

很快,華夏幸福俱樂部官方及時任球隊總教練李鐵做出回復:歡迎調查。至少對於外界來說,這起醜聞和相關調查似乎不了了之。李鐵後來在中國足球圈繼續平步青雲,2020年當上中國足球代表隊的總教練。

直至2024年1月9日晚,中國官媒央視播出反腐系列專題片《持續發力,縱深推進》的第四集《一體推進“三不腐”》,揭露中國足球領域的腐敗現狀,包括李鐵“聯賽運作假球”、“受賄當國足教練”、“受賄挑選國腳”等事實。

反腐專題片播出後,石雪清在電視機前拍手稱快。他認為,這就是對當年舉報內容的側面回應:“八年了,終於昭雪了!”另一方面,當年擔任“大連球迷協會”委託律師主理舉報的康波表示,看完反腐專題片後沒有任何大快人心的感覺:“我的心中只感到陣陣凄涼,為大連足球,為中國足球感到悲哀。”

1月17日,大連一方俱樂部的繼承者大連人俱樂部宣布解散。一座被稱為“足球城”的城市失去了自己的足球俱樂部。已離開足球圈多年的石雪清對此感到遺憾:“如果2015年大連沖超成功,那我也不會被迫離任,俱樂部可能還會健康發展,如今的局面可能就可以避免……”

轉載


閱讀更多

深度報道精選:停貸潮中的爛尾樓業主

7月,中國出現了爛尾樓盤業主“抱團停貸”現象,接二連三的“《停貸告知書》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傳播;斯里蘭卡也在這個月宣布國家已經破產,那裡的華人現在的生活狀況如何?我們精選了七月幾篇值得細味的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