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9月,北馬其頓小城泰托沃的一家為新冠患者設立的臨時醫療設施發生火災。火勢迅速蔓延,造成14人死亡——包括12名患者和兩名來訪親屬。
政府聲稱這家醫院是按照“規定標準”建造的。但來自北馬其頓調查報道實驗室(IRL)的一支記者團隊——這是一個專註於犯罪、腐敗和治理的非營利新聞編輯部,也是 GIJN 成員——開展了一項為期七個月的調查。團隊橫跨斯科普里和泰托沃兩地,分析了兩名舉報人(分別來自政府機構和司法系統)提供的5000頁文件,揭露了一起令人震驚的陰謀,以及在招標過程中發現問題後政府如何掩蓋事實,包括為規避安全法規而設置的漏洞。
IRL主編Sashka Cvetkovska表示:“其中一位舉報人已經收集文件一年了,但他一直在等 IRL 聯繫他,因為他不信任馬其頓的其他媒體。”
在他們關於火災起因及其後果的調查紀錄片中,IRL將“腐敗、被蓄意破壞的調查和一根電纜”確定為這起事故的“最終元兇”。調查報道《泰托沃謀殺案》(Murder in Tetovo)解釋了由於北馬其頓缺乏應對新冠疫情的基礎設施,衛生部長匆忙主導建造了19家臨時醫療設施(模塊化醫院)——使用了劣質且極易燃的材料。官方調查的結論最終未能解釋火災的起因及其迅速蔓延的原因。藉助包括法醫調查結論在內的原始文件(明確指出了相關責任),IRL 團隊揭示了政府官員早已知曉建築不合格——以及火災原因的法醫調查如何被“蓄意破壞”的全過程。
IRL憑藉《泰托沃謀殺案》入圍了2024年 DIG 獎。2022年,IRL的《壞血》調查——這項調查耗時22個月,揭露了該國最知名私立醫院之一在新冠疫情期間的牟利行為——獲得了全球亮光獎(GLSA)小型媒體類別的獎項。全球亮光獎評委稱讚 IRL 的報道“堅持不懈且系統化”。
“一場血腥的較量”
這兩項調查都說明了 IRL 為何會在2017年成立,並得到了有組織犯罪與腐敗報道項目(OCCRP)的支持。馬其頓在透明國際的全球清廉指數中排名180國中的第76位。腐敗影響着該國政府支出和採購、商業、司法系統和教育,被認為是該國人口外流的重要推手。
OCCRP 的出版人 Drew Sullivan說:“像馬其頓這樣的地方,政治是一場血腥的較量,腐敗政客、犯罪分子和寡頭——這些才是真正掌控國家的人——他們不喜歡有人到處說真話。IRL 是一家有創意、聰明且紮根於嚴肅調查報道的機構,能夠以其他人無法做到的方式觸達受眾。這註定讓他們長期承受壓力和壓力,被監視並經常面臨敵意。”
在創立 IRL 之前,編輯部的董事會成員曾在該國主流媒體工作,包括 A1 電視台(2011年被政府強行關閉)、國家廣播 Kanal 5 電視台以及周報《Fokus》。IRL 主編 Cvetkovska 解釋說,北馬其頓的記者和媒體機構一直在與來自寡頭和政府的審查與壓力作鬥爭,包括媒體所有者與政客之間的“不正常關係”。她本人曾被該國情報機構竊聽長達五年。
2017年,新的政黨馬其頓社會民主聯盟(SDUM)上台,但 Cvetkovska 對變革的希望很快破滅:“一切本該變得更好,但媒體老闆告訴我們,調查新聞會損害他們的商業模式。”
Cvetkovska 和同事們希望為調查新聞找到一個新家園,通過一個以女性為主導、面向Z世代的機構來應對危險的社會極化。與OCCRP的合作(Cvetkovska 曾是其董事會成員)也讓 IRL 的創始人對馬其頓新聞業有了不同的理解。
“我們看到了、學到了不同且更高標準的新聞方式,”Cvetkovska 說。她年輕時曾在挪威參加會議時見識過這樣的新聞業。“我的同行準備得更充分。我曾被教導的‘新聞’,其實根本不是新聞。”
IRL 組織與傳播副主編 Denica Chadikovska補充道:“在北馬其頓,自由媒體的受信任度非常低。[Cvetkovska] 通過創新產品重建信任,帶領年輕人,培訓他們,讓他們成為國家未來的媒體領袖。”
根據調研機構 IPSOS 2021 年的數據,北馬其頓有75%的公民認為國內缺乏獨立和公正的媒體,49%的人表示對媒體不信任。同時,國內政治分裂加劇:2024年,民族主義政黨馬其頓內部革命組織—馬其頓民族統一民主黨(VMRO-DPMNE) 以聯盟形式重新執政,取代了中左翼的馬其頓社會民主聯盟。
“美國發生的事情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我們正見證着政治權力史無前例的轉變,”Cvetkovska 警告說。“我們的領導人以壞榜樣為師,變得更加糟糕。”
應對社會極化,並尋找無論受眾政治立場如何都能觸達他們的方法,是IRL工作的核心。在成立之後,IRL利用國際社會研究所捐贈的一項調查,對北馬其頓八大地區的居民進行了畫像,以確定他們最關心的新聞話題。城市建設、醫療和環境位居前列,對這些領域腐敗和不當行為的持續調查,幫助編輯部與受眾建立了聯繫。
移動新聞編輯部
IRL服務社區、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嘗試的承諾,體現在其標誌性產品之一——移動新聞編輯部上。每年一到兩次,整個編輯部都會搬到一個主要由國家媒體覆蓋或幾乎沒有新聞資源的“新聞荒漠”地區。
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裡,團隊會與當地居民交流,了解他們希望 IRL 報道哪些內容,並調查相關線索,尤其是與地方腐敗有關的問題。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移動新聞編輯部將會發表四到五篇報道——理想情況下,這些都是具有全國意義的地方調查,例如對一位涉嫌非法建築和暴力的地方商人兼政客的調查。
“這能夠培養忠實的受眾,”Cvetkovska 說。“整體媒體中流通的高質量信息太少了,我們不能只靠事實核查來對抗,但高質量的內容真的能夠傳播出去。”IRL 每月最多只發布一篇報道。Cvetkovska 解釋說,優先保證質量而非數量,讓他們的報道比該國主流媒體有更廣的傳播力。
年輕受眾
年輕人是 IRL 的重要關注對象。編輯部剛成立時,約70%的受眾年齡在35至55歲之間。當時業內普遍認為,北馬其頓的年輕人對社會議題並不關心。Cvetkovska 卻持相反觀點,認為需要用不同的模式和形式來接觸年輕受眾。“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和關鍵驅動力,”她補充道。
更多視覺化的產品,比如編輯部標誌性的紀錄片《泰托沃謀殺案》,以及對社交媒體敘事的關注,都幫助 IRL 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Chadikovska 補充道。不管用什麼平台接觸他們,關鍵是打造能讓年輕人產生共鳴的調查。例如,講述金融犯罪的報道,可以聚焦於大學裡的金融犯罪及其對學生的影響,或者腐敗為何讓年輕人選擇離開這個國家。
據 IRL 介紹,目前42%的受眾年齡在25-34歲之間,三分之一是35-44歲,8%為18-24歲。編輯部對年輕人的關注還體現在內部文化上:他們經常招聘和培訓年輕記者和員工。擁有年輕記者——編輯部最年輕的成員只有24歲,還有七人不到30歲——以及多學科背景的員工,從平面設計師到攝影師,不僅幫助IRL找到與年輕受眾溝通的合適語調和產品,也是其在北馬其頓培養下一代記者使命的一部分。
“Cvetkovska 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培訓沒有任何基礎知識的新年輕人上,因為我們的新聞學院質量很差,”Chadikovska 說。“IRL 的資深記者不會因為我們年輕沒有經驗就否定我們的想法。IRL內部的代際對話讓這個機構和它的產品變得獨特。”
IRL 的創始人和高層團隊全部是女性,這讓編輯部形成了以同理心為核心的領導風格,Chadikovska表示。“在巴爾幹地區,媒體中擁有最大決策權的人都是男性,”Cvetkovska 指出,“在媒體極度不被信任的時代,更需要同理心。”
IRL 整個團隊共有 20 人——17 名全職,3 名兼職。團隊成員在其新聞編輯部紀錄片系列中頻繁亮相,其中《泰托沃謀殺案》和《壞血》都是重要組成部分。Chadikovska 說,他們的目的是展示調查是如何運作的,而不是採用“真實犯罪”的敘事風格。Cvetkovska 補充道,這種對透明度的承諾有助於在充滿挑戰的媒體環境中建立信任,也是當消息源或報道對象不願出鏡時講述故事的有用方式。
資金挑戰
編輯部的部分資金來自國際捐助者,包括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Sigrid Rausing 基金會、OCCRP 和荷蘭外交部等。馬其頓記者協會目前正在承擔 IRL 正在應對的九起 SLAPP(針對公眾參與的戰略訴訟)的相關費用。
一些讀者會按月捐款,IRL 也曾發起眾籌活動,但在北馬其頓,讀者資助新聞的文化並不普及。Cvetkovska 清楚,完全依賴資助或慈善資金是一種隱患,這一點在特朗普政府於1月25日突然決定凍結全部 USAID 資金90天的爭議事件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從長遠來看,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可持續的資金模式,減少對政府或國際資金的依賴,”她說。“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直接與公民互動來培育公眾支持,並創造能夠強化獨立新聞、同時對抗社會極化的收入渠道。”
網絡攻擊
SLAPP訴訟並不是IRL運營面臨的唯一威脅。每當有新調查發布後的12小時內,編輯部都會遭遇有組織的網絡攻擊。
“通常這些攻擊來自某個政黨,有時是商人僱傭水軍和機器人來攻擊我們,”Chadikovska 說。“我們嘗試回應他們所有人,雖然這很辛苦。我們會為支持我們的人提供論據,動員他們與機器人作戰。”
這段經歷也將影響 IRL 的下一個產品:公共利益機器人。編輯部計劃擁有自己的“機器人”,或者說是 IRL 僱傭的專人,專門在社交媒體(尤其是Facebook和Instagram)以及評論區活躍。這個團隊將針對攻擊、虛假和錯誤信息,分享經過事實核查的回應。
對於這個即將試點、希望能被其他新聞編輯部採用的項目,Cvetkovska說:“如果你讓非中立的人來設定敘事,他們就會影響中立的人。我們希望澄清事實,為一個更加知情的選民群體做出貢獻。”
正如馬其頓記者協會執行董事 Dragan Sekulovski 所說,這一項目再次提醒人們 IRL 所處的“充滿敵意的環境”。“調查報道實驗室以其獨特的調查風格以及與國家廣播公司 [MRTV] 的合作脫穎而出,勇敢地觸及該國媒體環境中常被忽視的敏感議題,”他說。“他們的工作推動了積極變化,並激勵相關機構主動應對高層腐敗等問題。”
Laura Oliver 是一名常駐英國的自由記者,曾為《衛報》、BBC、Euronews等媒體撰稿。她是湯姆森基金會和湯森路透基金會的常任新聞培訓師,同時也是多家新聞編輯部的受眾策略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