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标签

深度报道

140 posts

与《金融时报》调查记者Tom Burgis 对谈:如何写一篇妈妈爱看的调查报道?| GIJC17

有一回,他执著于呈现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剖析复杂的关系图,结果跟编辑来来回回磨了十次。后来,他的编辑要求他,把那改了十次的草稿丟了吧!“想一想,写一篇你母亲也能看懂、有兴趣的故事。”他真的打了电话给母亲,从叙事到谈人,故事结构整个调整。新稿一次过关。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让调查新闻更专业:解析全球深度报道大会的亚洲影响力

两年一届的全球深度报道大会通常将集中在不到五天的时间里,通过100多场研讨会、工作坊等环节,给予深度报道记者快速“充电”的机会。而自16年前于欧洲诞生以来,在每届的五天以外,我们逐渐看到,全球大会的影响正从一个个受益的记者个体扩展到更多元的组织和更广阔的地区,给各地的深度报道实践、新闻素养水平带来积极改变。

可持续发展

读者选题记者写 会员制媒体不走寻常路

随着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式微,盈利的需求逐渐消磨了专攻报道的精力。大方向的颓势不可逆转,欧洲的许多记者与编辑仍纷纷创办独立机构,在会员制媒体的道路上摸索出了心得。他们用实际案例告诉同行,通过会员众筹的不仅仅是资金,还可以是创意。

从全球会议到全球网络 调查新闻如何走得更远

今年11月,第十届全球深度报道大会将在南非拉开帷幕。深度网重刊GIJN总监David Kaplan的回顾文章,分享深度报道大会如何从欧洲、北美发端,逐步走向南美、亚洲,到现在第一次走进非洲大陆,以及全球性网络构建对深度报道的意义。

深度报道技巧

李文星事件引发关注 专业类新媒体平台表现亮眼

大学生李文星溺亡案令天津静海区的传销活动成为舆论热点。率先报道此事的教育类新媒体“芥末堆”和发表多篇调查报道的财经新闻客户端“AI财经社”表现尤其亮眼。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奖项 深度报道技巧

时隔两年 全球亮光奖携12篇佳作再回归

每两年一届的全球亮光奖再度回归,今年有12篇调查报道佳作从67个国家递交的211份申请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入围作品。最终获奖作品将于11月在南非举办的全球深度报道大会上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