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報道技巧
《紐約時報》團隊如何調查戰爭中的平民傷亡?
今年普利策獎國際報道獎得主是《紐約時報》關於美軍空襲造成敘利亞平民傷亡的報道,在這篇文章中,這組報道的參與者分享了他們是如何想到這個選題,以及如何利用開源工具、數據庫和公開信息申索而最終完成了這篇重磅調查的。
今年普利策獎國際報道獎得主是《紐約時報》關於美軍空襲造成敘利亞平民傷亡的報道,在這篇文章中,這組報道的參與者分享了他們是如何想到這個選題,以及如何利用開源工具、數據庫和公開信息申索而最終完成了這篇重磅調查的。
要如何對線上的虛假信息進行調查?兩位資深事實核查專家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三個好用的工具——WeVerify、Twitonomy、Tgstat,分別幫你調查圖像/視頻、Twitter、Telegram;除此之外,他們還分享了一個調查聊天群組裡虛假信息的方法——眾包。
在這期“工具箱”欄目中,我們採訪了委內瑞拉調查記者利塞斯·布恩。她對當地的非法採礦、環境犯罪等行為進行過深入的調查,也參與多項跨國調查合作。在工作中,她不僅要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還要以美觀的設計呈現給讀者,哪些工具幫助她實現了這些目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於複雜的調查報道來說更是如此——不僅需要在線調查工具來搜集資料,數據保護工具來確保安全,還需要可視化工具來進行呈現,任務管理工具來進行統籌合作。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採訪了多為全球頂尖的調查記者,看看他們的必備工具清單中都有哪些工具。
很多記者沒有留意到,在瀏覽器的右鍵菜單的“複製”和“另存為”功能下面還有一個“檢查元素”的選項。但這個很少被記者使用的功能,卻可以從網站源代碼中挖掘出大量的隱藏信息。記者桑恩在這篇文章中分享了如何使用“檢查元素”功能,來協助你進行在線調查。
長期跑某個條線的記者,可能比專職調查記者在調查特定領域的選題時更具優勢——因為他們非常了解這個領域,並且有許多這個領域內的信息源。所以,一邊做日常新聞,一邊做深度報道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兩種工作節奏截然不同,如何才能平衡好呢?在這篇文章中,幾名記者分享了他們的經驗。
氣候變化和新冠疫情引發的經濟問題,有可能在全球範圍內引發更多的衝突事件。報道這類事件,記者往往很難去到現場,但透過現場流出的視頻資料和一些輔助工具,卻一樣可以獲得頗有價值的信息。在這篇文章中,全球深度報道網訪問了業內專家,請他們分享了12個視頻調查技術及12款工具。
在不久前的 NICAR 數據新聞大會上,專家們分享了幾十款特別適合遠程辦公使用的新聞工具:將你的手機變成外置攝像頭、將小屏幕變成雙屏顯示、測試推特粉絲的性別比例、強化社交分享功能的轉寫工具……一起來看看吧!
在美國國會騷亂髮生的同時,世界各地的開源調查記者們也迅速行動起來,抓取社交媒體帖文、將直播視頻錄下、並發起在線眾包項目……為日後進行深入調查積累素材。在這篇文章中,兩位資深記者以美國國會騷亂為例,和我們分享了對突發事件進行開源調查的十點技巧。
2020年,「工具箱」欄目採訪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2位調查/數據記者,詢問他們最常用的工具是什麼,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他們最為推薦的工具放到了一塊,看看來自世界各地的記者們最喜歡的工具有哪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