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何以突围?南都记者授调查暗访与传播妙招
2016年12月,《南方都市报》的“700元买行踪”调查曝光了互联网非法贩卖个人信息产业链,发表当日即迅速刷爆网络。这次调查因何而起,暗访如何操作,最终的报道如何传播并形成席卷网络之势?南都编委虞伟应《中国记者》之邀,分享了他们的调查经验。
2016年12月,《南方都市报》的“700元买行踪”调查曝光了互联网非法贩卖个人信息产业链,发表当日即迅速刷爆网络。这次调查因何而起,暗访如何操作,最终的报道如何传播并形成席卷网络之势?南都编委虞伟应《中国记者》之邀,分享了他们的调查经验。
2016年,全球调查记者挖掘事实和真相的方式有何改变?调查性报道呈现出怎样的趋势?本文撷取去年全球范围内一些出彩的报道案例,简析全球深度报道的现状。
欧洲的调查记者面临着哪些风险,小型机构如何维持独立性并争取到报道的资源,新闻业的变化、以及不变的东西是什么……在与亚美尼亚Hetq Online网站的对谈中,前《卫报》调查编辑David Leigh分享了他的看法。
1月23日,2016年菲利普·迈耶奖(Philip Meyer Award)公布结果,关于医生性侵事件、野外火灾可视化、职业网球假球案的报道分获前三名奖项。
2016年,中国内地有哪些深度报道让你印象深刻?经与业内人士探讨,深度网挑选出以下调查故事。它们或关注个体命运的巨大转变,拷问制度弊端;或抽丝剥茧探寻权力与资本运作真相,解剖荒谬现实。深度君挑选的报道或挂一漏万,但这些故事都是对过去一年社会变化的重要记录,也是对深度报道之监督作用的清晰见证。
天津独流镇,如今更为人所知的另一个“身份”是“北方调料造假中心”。1月16日,《新京报》的调查揭露了当地聚集40余个家庭造假作坊,利用回收的食材、不可食用的工业用盐制作假冒名牌调料,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记者如何对此地展开调查?报道目前带来了哪些改变?
凭借他长年为新闻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华盛顿邮报》执行编辑Marty Baron获得了2016年的Hitchens奖。面对即将来临的特朗普时代,在颁奖晚宴上,Baron与在场媒体人分享了他的担忧与思考,并鼓励媒体人坚守信念,坚定前行,为公众挖掘真相。
女性记者在前线和职场上面临着多重挑战——报道时个人人身安全如何保障,如何获得足够指导与支持,决策能力受到质疑与考验……在与东南亚新闻联盟的访谈中,美联社记者Esther Htusan从个人报道经验出发,分享了记者应践行的一些安全准则,并倡导新闻机构中的性别平等。
回顾即将过去的2016年,我们发现,数据新闻与数字化调查已渐成主流。通过整理今年深度网上最受欢迎的文章,我们看到了读者——相信大多数是新闻从业者和新闻学生,对数据新闻内容的极大需求,对不断探索、学习掌握最新的数据工具、调查技巧,从而做出优质报道的愿望。在此,我们与各位再度分享一年来的好文,温故而知新。
严峻的经济与社会现实下,如何在压力中继续推进调查性报道?除了记者对理想的固守,公众支持更是必不可少。《波士顿环球报》的前“聚焦”记者Matt Carroll在TedX演讲中,讲述了报道波士顿神父性侵儿童案的幕后故事,讨论调查性报道如何产生影响、促成社会改变,并呼吁现场观众以实际行动支持优质调查报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