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报道技巧
“胳膊下的文件夹”、激将法……调查记者们都有哪些采访技巧?
“胳膊下的文件夹”、利用可视化思维进行在线调查、激将法、请外地同事代为提出采访……面对棘手的调查,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们最常用的突破技巧。
“胳膊下的文件夹”、利用可视化思维进行在线调查、激将法、请外地同事代为提出采访……面对棘手的调查,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们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他们最常用的突破技巧。
短视频迅猛的发展势头,让许多传统媒体也纷纷入局。但对于习惯陈述事实、借助长视频进行新闻叙事的传统媒体来说,在像抖音、快手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上进行内容创作,无疑充满了挑战,这篇文章总结了短视频运营战略的三个关键点和四个方法。
很多记者没有留意到,在浏览器的右键菜单的“复制”和“另存为”功能下面还有一个“检查元素”的选项。但这个很少被记者使用的功能,却可以从网站源代码中挖掘出大量的隐藏信息。记者桑恩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了如何使用“检查元素”功能,来协助你进行在线调查。
记者和学者的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都要钻研文件、处理数据和进行访谈。然而,在工作节奏,以及对于输出成果的标准方面又大相径庭。如果记者和研究相关议题的学者一起合作,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长期跑某个条线的记者,可能比专职调查记者在调查特定领域的选题时更具优势——因为他们非常了解这个领域,并且有许多这个领域内的信息源。所以,一边做日常新闻,一边做深度报道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两种工作节奏截然不同,如何才能平衡好呢?在这篇文章中,几名记者分享了他们的经验。
墨西哥“毒品战争”于2006年拉开帷幕,至今造成超过六万人失踪。2006年至2019年间,全国共发现超过3600个怀疑与此有关的无名坟墓。在这篇文章中,三名墨西哥调查记者分享了她们如何利用公共信息申索,揭开这场战争背后黑幕的。
播客在全球都变得越来越流行,成为文字和视频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新闻载体。对编辑部来说,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将播客与新闻报道无缝结合?这篇文章分享了9个技巧,包括用播客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将长报道转化成播客、用新形式重现旧闻等等。
1999年,被视为“三流记者”的清水洁靠自己的努力追查到了杀死女大学生的凶手,揭发了埼玉县警的丑闻,并最终推动了日本《跟踪骚扰行为规范法》的出台。在调查这宗案件时,他是如何找到突破角度,又怎样取得受害人遗属信任的呢?
2019年初,新人道主义新闻社和汤森路透基金会就国际救援团体在刚果期间实施性侵或“以性换薪”的丑闻进行了联合调查。此后,有调查委员会向他们索取受害女性的资料,但遭到了拒绝。报道性暴力案件后,如何在保护当事人隐私和促成案件解决之间进行权衡?新人道主义新闻社调查编辑分享了他们的技巧。
《纽约时报》记者凯文·罗斯追踪报道了一名在哈佛大学接受良好教育的知识女性,是如何成为一个热衷于分享阴谋论的“表情包女王”的。表情包是激进主义者最常用的传播工具之一,而罗斯的报道准确地展现了这一信息媒介是如何发挥效用,并让我们知道这一工具背后的使用者面貌极其多元。在这篇文章中,凯文分享了自己是如何找到这个选题以及如何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