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闻信平台 Substack 上,调查记者们的“一人媒体”进行时
Substack 的出现对新闻业带来了不小改变,许多媒体人在上面开设了自己新闻信,并从中获利。为了了解调查新闻在这个平台的发展,我们采访了几位平台上的调查记者,他们分享了自己在运营新闻信时的挑战与经验。
Substack 的出现对新闻业带来了不小改变,许多媒体人在上面开设了自己新闻信,并从中获利。为了了解调查新闻在这个平台的发展,我们采访了几位平台上的调查记者,他们分享了自己在运营新闻信时的挑战与经验。
Mediapart 是一间法国调查媒体,它没有广告,也不依赖政府补助,去年收入却高达惊人的2130万欧元,其中98%来自于订户。它十年前也曾处于濒临倒闭边缘,却透过独家的深度报道、创新的经营模式成长成了法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GIJN 的法语编辑 Marthe Rubio 在这篇文章中探究了 Mediapart 成功的秘诀。
越来越多媒体都开始对在新闻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发生兴趣。如果你也在思考人工智能可以如何帮助到你的报道,那么阿根廷的《国家报》的实验或许会给到你不少启发。他们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制作了很多有趣的报道,还在编辑部内部建立了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
近年来,随着数字订阅用户争夺的战况愈演愈烈,不少媒体都成立了新部门,致力于吸引更广泛的订阅群体,并推动机构内部的改革。在BBC、卫报、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和纽约时报的数字化转型经验中,有不少值得国内媒体借鉴和参考的举措。
愈来愈多大学将资源投放于调查新闻的教学与实践。去年10月,有6个以大学为基地的调查报道中心加入了 GIJN。在这篇文章中,Olivier Holmey 采访了挪威、日本、南非和北美几间大学调查报道中心,探寻这一趋势背后的原因和这个模式的优劣之处。
许多媒体急于推出会员计划而忽略了一个关键的先决条件:培养和了解自己的忠实受众。 波兰媒体 Outriders 从低成本的电子报起步,并通过和 Instagram 上网红合作的方式,在短短两年内让订户增长了超过3万人。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媒体增长策略。
在伊朗被关禁闭一段时间后,莎拉·舒尔德开始探索禁闭意味着什么,并围绕这个主题创作了一系列作品。疫情期间,她将自己关于禁闭的剧作《盒子》搬上了 Zoom,将这个戏剧带给正在经历孤独的全球观众,在线上空间营造出「集体见证」。
建筑师魏茨曼在2010年创立了「法证建筑学」,透过研发创新的调查工具和受托进行 3D 建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和音频分析等方式,让过去属于执法部门专利的调查方法也能为媒体所用,透过扎实的证据来形塑公共讨论和检验公共政策。魏茨曼为什么想创办这个机构?十年来他们又完成了哪些令人瞩目的调查项目?
在全球新闻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加拿大《太阳报》却不断创下销售纪录。让他们逆境重生的是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在保持采编自主的前提下,读者和员工都可以通过捐献薪酬加入合作社,成为媒体持份者。
庞杂且重复度较高的新闻资讯总是会让人感到疲惫。印度新闻聚合平台 Inshorts 看中了这点需求,将上千个字的新闻稿件浓缩成六十字以内的摘要,用户只要在新闻卡中滑动,就可以迅速了解信息。它已成为印度最受欢迎的新闻媒体之一,他们的成功经验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