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挪威大會首日會議精選:調查新聞教學

2015挪威全球深度報道大會彙集140餘個國家的900多名參會者。三天會議內容緊湊,第一天就有20餘場會議和討論,13場數據新聞工作坊。議題從調查意大利黑手黨,到歐洲移民檔案,跨度大,乾貨足。還有一些分享經驗的主題討論,包括培訓調查記者如何在報道過程中做好自我保護,以及如何更好利用資源進行報道。

conference
開幕式上,主辦方之一、挪威批判與調查新聞協會(SKUP)的主席Jan Gunnar Furuly歡迎與會者的到來。由於地區戰爭原因,敘利亞和也門等地的記者無法拿到簽證參會。但Jan說:“調查記者並不孤單,我們並肩作戰。”

Jan

調查新聞教學

王士宇:新聞本科生也能做調查報道

北京外國語學院教師王士宇是北外學生刊物《107調查》的指導老師。他用實戰經驗向其他國家的新聞教育者說明,培養新聞本科生做調查報道不僅可能,而且很有意義。

Wang Shiyu

《107調查》創辦於2005年,十年間共發表200多篇報道,其中特稿《北外零點後》獲“韜奮杯”全國大學生出版創意大賽二等獎。一些調查報道,如《提供便利的灰色地帶——探訪人大東門假學生證售賣集散地》和《北外西校區正門農民工討薪事件調查》等,揭露事實,幫助弱勢群體,社會反響積極。

王士宇老師向參會者介紹了四篇新聞作品,覆蓋環境報道、農民工維權、灰色產業鏈等。他認為,除了寫作方法教育,還要教會學生如何處理報道中的內在邏輯。因此,他建議學生廣泛閱讀好的調查報道、撰寫讀書筆記,以提高人文素養。

他同時提到,在中國做學生調查報道會面臨來自校方和官方的雙重壓力。作為老師,在保護學生的要求下,需要在選題上做平衡。

Mark Lee Hunter: 讓調查新聞教學進入大學校園

英士國際商學院的客座教授Mark Lee Hunter認為,在大學新聞學院內引入調查報道教學非常必要,但在傳統新聞教學之外,還應教授學生如何進行價值判斷、報道策劃,以及如何創業。

Hunter

他提出,目前歐洲50%的新聞系學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但同時,對於調查新聞的需求很大,供應則遠遠不夠。他希望有更多新聞畢業生能創立自己的調查報道機構,在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做更獨立更好的調查報道。他強調創業教育的重要性,認為創業能力是創造價值能力、建立商業模式能力和建立人脈能力的集合。

Hunter指出,近年來調查報道有一個趨勢,非盈利組織往往在調查方面成果豐富,傳統的大媒體則相對弱勢。目前,學生畢業後進入大媒體從事調查報道的機會很小,但卻很有可能被NGO、初創新媒體等招攬,進行調查新聞性質的工作。

Hunter說,建立地方性調查報道數據庫、樹立調查新聞教學模式、邀請學者研究調查報道教學,這些方式能啟發調查新聞教學領域的新知。同時,他認為創立一份專註調查報道的學術期刊很有必要。

您可以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條款免費轉載這篇文章

轉載


閱讀更多

全球深度報道大會

國際新聞界的跨境調查與全球治理

隨着各國政府機構的數據公開、打擊貪腐的國際組織合作愈加深入和新聞界數據使用及跨國合作日漸成熟,跨境調查成為當今調查新聞的熱點。全球深度報道網經授權刊載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展江《國際新聞界的跨境調查與全球治理》一文,解讀目前跨境新聞調查的典型案例和發展趨勢。

挪威大會預熱 + 首日大會亮點

首日大會亮點

今天,全球深度報道網的執行總幹事David Kaplan等人將主持大會的開幕式;接下來,五位勇敢的資深調查記者會以“險象環生的調查報道”為題,進行主題演講,內容包括他們被控告、暗算和受暴力襲擊的經歷,以及如何從政治、法律和新聞操作上反擊和對抗的策略技巧。

調查新聞怎麼教最有效?如何在教學當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香港大學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陳婉瑩教授將主持“調查報道教學的方法”的專場討論,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王士宇老師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Mark Lee Hunter將分享他們開設調查報道課程及學生參與調查報道的經驗。

100多個國家記者將齊聚挪威大會

今年的全球深度報道大會成功吸引了100多個國家的記者參會!10月8日至11日,挪威利勒哈默爾將見證世界各地的記者歡聚一堂、共商新聞未來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