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文章

主題

首屆亞洲深度報道大會:如何尋找和使用亞洲數據

0

長久以來,亞洲從未被視為數據新聞可視化的理想試驗地。但來自路透社、印度數據新聞網站IndiaSpend、中國數據新聞以及哥倫比亞大學的數據新聞先鋒並不這麼認為。

民間數據、政府數據以及商業數據等都可以在充分利用後變成好的數據新聞。

非盈利性數據新聞機構IndiaSpend創始人Govindraj 認為,從事數據新聞的第一節課是在哪裡尋找數據。他舉例,在印度,政府數據是唯一可以獲取的可靠來源,但由於人們各渴望了解各類數據,當地政府正變得更為透明。

在做數據時,要小心處理數據過時的情況。標題寫作的訓練十分重要,"以避免誇大事實。"Govidraj強調。

由於數據新聞的新聞點埋藏在浩瀚的數據中,問問題的能力與技巧也變得更為重要。"因為數據新聞展現的事實並不會以清晰的邏輯呈現,這增加了記者提取要點和問准問題的難度。"Govindraj說。

曾創辦數據新聞中文網的馬金馨表示,中國有很多有用、可靠的數據存在,但在過去不曾被記者發現,在國家和地方層面都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這些數據有的在網上,有的在線下,但卻能夠通過正常渠道獲取。

涉及公共健康,食品安全等課題時,則需要用到更多"群眾力量"。比如和一些民間機構合作,她承認民間機構數據會因采量問題,存在誤差,但卻也能提供一個和官方數據不一樣的參考。

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Giannina是個從事調查報道十餘年的資深記者,她認為數據的運用可以大大提高報道的深度。

“在說沒有數據前,先花大量時間去尋找所有可以找到的資源,”她說。Giannina 回憶自己常常花數十小時瀏覽網上所有可能存在數據的網站,不管是政府機構還是NGO,並把這些網站仔細分類。她特意提醒,千萬別太依賴Google,因為它只能提高四成左右的信息,“要用谷歌,但應該把它當成橋樑。”

她特別提到, 一些在國內比較稀缺的資源,可以在其他國家或者聯合國的數據里找到。

您可以根據知識共享協議條款免費轉載這篇文章

轉載


閱讀更多

報道工具和技巧

從網頁、圖像或掃描件中快速提取數據的三個方法

對於數據記者來說,快速提取及整理數據尤為重要。但我們找到的原始文件往往並非格式化儲存的,它們可能散布在網頁各處或是以圖像、掃描件形式存在。但藉助這篇文章中所推薦的幾個工具和方法,不需要任何編程技巧,你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將不可讀的數據進行提取和整理。

報道工具和技巧

調查記者羅曼·阿寧:我用什麼工具保護隱私和處理數據的?

在這期「工具箱」欄目中,我們採訪了俄羅斯非營利調查新聞網站 IStories 的總編輯羅曼·阿寧。2009年,他就加入了「有組織犯罪和腐敗報告項目」,多年來參與了多宗腐敗案件的調查。在調查過程中,他需要高度保護個人隱私,同時對海量數據進行批處理,哪些工具幫助他實現了這些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