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主题

如何调查人工智能?对话《AI帝国》作者郝珂灵

其他语言

Karen Hao(郝珂灵)是全球顶尖的调查报道记者之一,专注于揭示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与潜在危害。她是畅销书《AI帝国:从OpenAI内部揭露一场改写世界的科技竞赛》(Empire of AI: Inside the Reckless Race For Total Domination)的作者,常驻香港和美国。她率先对OpenAI进行了深度剖析,目前负责普利策中心的“AI聚光灯系列”项目,为记者们提供人工智能报道方面的培训。

她曾是《华尔街日报》的记者和《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人工智能高级编辑,如今她对科技发展与滥用问题的调查报道见于《大西洋月刊》等顶尖刊物。

今年11月时候,郝珂灵将在马来西亚举行的全球深度报道大会(GIJC25)上,作为专家组成员分享她的一些前沿见解与技巧。

GIJN:在您或您的团队所做的所有调查报道中,您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郝珂灵: 为了我的书《AI帝国》,我报道了OpenAI的内幕故事及其在全球范围内对社会、环境和劳工造成的深远影响。在此期间,我报道了智利各地多个原住民和环保活动团体,他们一直在努力保护自己的土地、矿产和水资源,以对抗硅谷为建设人工智能数据中心而对资源日益膨胀的渴求。这次调查是我最喜欢的报道之一,不仅因为活动家们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和精神持续激励着我的工作,也因为我有一位出色的报道伙伴——智利天主教大学的新闻学教授 Muriel Alarcón。我们一起在智利各地奔波,追踪信源,沿途欣赏着令人叹为观止的风景,整个过程充满乐趣。

GIJN: 在您所在的国家/地区,进行调查报道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郝珂灵: 目前美国和许多其他地区一样,媒体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这使得新闻编辑室越来越不愿意投资于深度调查。与此同时,那些需要被问责的对象却变得愈发富有和强大。就我个人而言,在调查科技行业时,我看到太多同事离开新闻界,转而为科技公司的公关团队工作。这意味着,我们作为调查记者,需要不断创新,思考如何用更少的资源做更多的事。

GIJN: 在您的调查中,有哪些报道工具、数据库或技巧很好用?

郝珂灵: 我大量使用领英(LinkedIn)、Signal 和电子表格。每次调查,我都会在谷歌表格(Google Sheet)中创建一个追踪表,列出所有信源以及他们的状态——我是否已联系?对方是否回复?采访是否完成?——还有我的采访笔记,有时还会记录一些其他细节,比如我与他们达成的协议(例如,他们是匿名受访还是作为背景信息提供者)。

GIJN: 您从同行或新闻会议上得到的最好建议是什么?您又会给有抱负的调查记者什么忠告?

郝珂灵: 永远不要预设某人不会接受你的采访。如果你不去联系,那这个预设就必然成真。但只要你伸出橄榄枝,他们总有可能会回应你。

GIJN: 您认为您所在的地区存在哪些报道盲点或未被充分报道的领域?其中哪些适合展开新的调查?

郝珂灵: 每一位记者,无论身处哪个地区、负责哪个领域,都有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故事可以讲述。人工智能行业的影响遍及全球、跨越各个学科,正影响着数十亿人,其带来的危害往往亟需被曝光。如果你对如何入手感兴趣,我与普利策中心共同设计了一个名为“AI聚光灯系列”的项目,为记者和编辑提供人工智能报道的入门课程。我将在GIJC25上主持一场研讨会,我们还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免费公开所有课程资料。

GIJN: 您能否分享一次您在调查中犯过的重大错误或感到的遗憾,并谈谈您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郝珂灵: 在我职业生涯的早期,我不太懂得如何恰当地处理“无意外”邮件(no surprises email,在发稿前发给报道对象的邮件,通常会以要点的形式列出计划发表的要点、一份采访请求,以及要求受访者回复的截止日期)。根据你所处的媒体环境,这类邮件可能适用,也可能不适用。但在它适用的语境下,最好还是发一封,并且内容尽可能详尽。这能让你的报道更加扎实,也有助于处理棘手的信源关系。


Rowan Philp 是全球深度报道网(GIJN)的全球记者和影响力编辑。他曾是南非《星期日泰晤士报》的首席记者,在全球二十多个国家报道新闻、政治、腐败和冲突,并曾在英国、美国和非洲的新闻编辑室担任派稿编辑。

您可以根据知识共享协议条款免费转载这篇文章

转载


阅读更多

深度报道技巧

如何使用 ChatGPT 助力深度报道?

ChatGPT 无疑让报道时的研究工作变得容易很多,但它提供的答案和分析结果也常常出现错误,或受到偏见的影响。记者应该如何正确使用 ChatGPT 助力报道?这篇文章中一位资深调查记者分享了他的经验。

GIJN 十问 深度报道技巧

面对专制与民族主义升温的印度,调查记者可以做什么?

我们推出了一个新的系列访谈,将向世界各地在艰难环境中工作的调查记者提出十个问题。在第一篇访谈中,我们访问了印度深度调查媒体《大篷车》的执行编辑何塞,请他分享了在印度做调查报道的挑战、喜欢的工具/数据库和自己曾犯过的错误。

深度报道技巧

《纽约时报》团队如何调查战争中的平民伤亡?

今年普利策奖国际报道奖得主是《纽约时报》关于美军空袭造成叙利亚平民伤亡的报道,在这篇文章中,这组报道的参与者分享了他们是如何想到这个选题,以及如何利用开源工具、数据库和公开信息申索而最终完成了这篇重磅调查的。

深度报道技巧

从在线调查到数据保护,我们整理了一份记者必备工具清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复杂的调查报道来说更是如此——不仅需要在线调查工具来搜集资料,数据保护工具来确保安全,还需要可视化工具来进行呈现,任务管理工具来进行统筹合作。在这篇文章中,我们采访了多为全球顶尖的调查记者,看看他们的必备工具清单中都有哪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