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功能设置

文字大小

色彩设置

单色 柔和色 dark

阅读工具

底部遮盖 标尺

文章

990 篇文章

深度报道技巧

全球调查记者的斗争:2017全球深度报道精选

在过去一年,全球的调查新闻行业一直都不太平静,各地调查记者面临着相似而又不同的挑战。除了要应对由技术和资本所带来全球性行业变化,一些地区的记者还需与战火、暴力及其他各种侵害作斗争。

数据新闻

平昌冬奥会的数据 你集齐了吗? | 干货搜索指南

2018年,全球顶尖体育赛事精彩不断!平昌冬奥会刚在韩国闭幕,俄罗斯世界杯还会远吗?深度君今天为记者们整理一份体育类数据大礼包,由此可制作出别具一格的数据作品。另外,文内还为读者列出一份开源数据测评工具清单,这些工具能帮助记者们衡量曾经使用的开源数据库,择优而用。

新闻设计界的奥斯卡!美国SND数媒大赛四家中国媒体获奖

近日,被誉为新闻设计界的奥斯卡大奖——美国SND数字媒体设计大赛在其官网上公布了2017年全球数媒设计大赛的获奖名单。全球共有60多家媒体获奖,其中一半的奖项由《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包揽。中国参赛媒体中,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浙江新闻、澎湃新闻和《南华早报》的多个作品获得优秀奖。

数据新闻

费德勒的20年和20个大满贯 | 一周数据新闻精选

如果忍耐也有竞赛的话,费德勒毫无疑问能称冠。他不像纳达尔那样年仅十九就夺得法网冠军,强势赢得球迷的关注;也不像安德烈·阿加西,要历经十年而磨一“冠”。费德勒带有典型瑞士人的优点:忍耐、谦逊和努力。这篇文章“20 Years, 20 Titles”将用数据分析费天王职业生涯里,所有ATP世界巡回赛的成绩,告诉你为什么他是这个时代的网坛之王。

深度报道技巧

特稿之旅:一个新闻故事的诞生

以文学性强的叙事,讲述关乎公共利益的故事和问题,并最终抵达某层终极意义——在前《南方周末》特稿记者叶伟民看来,这是新闻特稿的三大核心指向。特稿在中国有何特殊的历史背景?特稿如何取材、确立主题,如何采访,是否有写作技巧可循?本文中,从个人经验出发,叶伟民分享了优秀的新闻特稿是如何写成的。

解密跨境合作“统筹编辑”的角色 | 路透社研究报告(下)

路透社新闻研究所本月发布《全球性的团队合作:调查新闻领域合作形式的兴起》研究报告。本篇将摘选编译第三章《新方法、新技能、新位置?跨境合作报道团队中的统筹编辑》,探讨跨境合作报道项目中“统筹编辑”(Editorial Coordinator)的角色。

深度报道技巧

跨境合作调查报道的“前半生” | 路透社研究报告(上)

2016年12月,路透社新闻研究所启动名为《全球性的团队合作:调查新闻领域合作形式的兴起》的研究,研究所主管Rasmus Kleis Nielsen和BBC前主管Richard Sambrook牵头,邀请了6位资深媒体人共同撰写这份报告。2018年初,报告终于面世。

深度报道技巧

专访王天定:想象调查报道的未来形态 | GIJN独家对话学者系列

在中国海洋大学王天定教授看来,如今的媒体行业,花果飘零,遍地瓦砾,调查性报道陷入低谷,调查记者风流云散,一代人在中国重建新闻专业主义的努力功败垂成。但同时,他也观察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调查记者的各种转型尝试,或会给行业带来新的形态与可能。

“每日人物”执行主编冯翔:新闻是社会的刚需

2016年2月22日,“每日人物”微信公号上线。自此,从明星专访到平凡者故事,从社会热点事件当事人到不为人关注的普通事故中的受害者,“每日人物”用事实丰富而深入的人物报道,呈现人性的多样,传递人文关怀。在当下众媒喧嚣的时代,这种对深度报道的坚守价值与困境何在?腾讯全媒派与“每日人物”执行主编冯翔的专访提供了答案。

培养设计师思维:数字时代对媒体人的挑战

在数字时代,纸媒的秩序和规矩都被打破了。记者或多或少都得了解数字新闻生态,包括传播的媒介、读者、如何推广他们的新闻——这在以前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与工作沾不上边的。而这也是设计师能够发挥技能,把方法技巧和思维方式代入的地方。像一个设计师一样思考,能够帮助媒体人探索这些复杂性。

唯有真相是终点:析财新保姆纵火案调查

1月28日,财新发表特别报道《逼近保姆纵火案真相》,回答了本事件中最关键、然在迄今为止媒体报道中尚未被理清的问题,即:“从女主人报警到母子四人尸体被发现,中间的两小时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一回答,是解开向谁问责、如何问责等后续问题的第一步。

融合社科研究方法的最佳调查报道——2017菲利普·迈耶奖揭晓

美国当地时间1月22日,为嘉奖利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报道而设立的菲利普·迈耶奖揭晓,《芝加哥论坛报》揭开药品安全网缺口的报道斩获2017年头奖,ProPublica对破产保护政策中种族差异的揭露,以及巴伐利亚广播公司与《明镜周刊》合作的、有关德国房地产市场上歧视外国人的报道分列二三位。

企业谎报男女薪酬差异比 数据会说真话 | 数据新闻精选

前有BBC中国主编Carrie Gracie因男女薪酬不均辞去中国的职务,后有《金融时报》报道的一个怪象:Hugo Boss,Dana等六家企业在向英国政府提交男女薪酬差异数据后,在公开系统里反复修改,把男性薪酬高于女性这一事实,改成女性薪酬更胜一筹,就连负责管理这个系统的政府卫生部门也是如此。

数据新闻

国外调查记者常用的16个数据网站丨干货

对很多调查记者来说,政府网站是他们对一些关于公众利益问题(比如地方规划、发展和支出等)进行调查的起点和数据来源。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记者或者新闻机构建立的“民间数据库”,也能帮你在调查时找到数据,比如本文这份清单。

报道工具和技巧 数据新闻

8个Poynter数字记者力荐必备工具 | 干货

好的新闻产品从无到有,都得经历细细打磨。Poynter的数字工具记者Ren Laforme此次介绍的八个记者必备工具,都是他从网站的每月简报中抓取出来、各地记者最爱用工具中的佼佼者。让我们来看看,从创意构思,到多样化呈现,这些工具是如何助媒体人一臂之力。

数据新闻

数据可视化的七大趋势 | GIJC17

随着科技不断拓宽数据设计的边界,数据可视化领域也在不断改变,新设备、新技巧对可视化专家们提出了新的挑战。Lena Groeger是ProPublica的调查记者和可视化开发人员,携手《金融时报》数据可视化记者Jane Pong,她们在2017全球深度报道大会上分享了数据可视化的七大趋势。

奖项

还犹豫什么?调查新闻奖等你来申请!

过去一年埋头创作的你成果如何呢?展示你的作品,来申请这些举世瞩目的大奖吧!不过要抓紧时间,有些奖项即将截止报名了!

深度报道技巧

困难时期能孕育出最好的新闻报道:2017全球获奖深度报道回顾

如果你已厌倦了摸不着的算法和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无尽假新闻,那么,希望以下这份精心整理的年度获奖深度报道系列,能重燃你对新闻业的信念。不可否认,新闻业仍处于探求自身未来的过程之中。本文所介绍的深度报道案例,从今年全球及地区性共15个新闻奖项优胜作品中选出,从中你能看到具有启发性的叙事手法、调查方法、合作模式以及记者对抗一切障碍的勇敢无畏。

那些从未想过离开的媒体人,如何理解自己的职业选择?

媒体行业剧烈变革时期,有人出走,也有人坚守。那些坚守的人,怀抱怎样的价值与理想?腾讯媒体观察微信公号全媒派带来了三位传媒人的坚守故事,他们对当下的新闻行业、记者和媒体人价值的理解,或能给处于迷茫期的同行一些方向上的启发。

深度报道技巧

年度深度报道资源热读榜单——2017深度网回顾

2017年深度报道领域中,大家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深度网在这里总结了2017年最具热度的议题和文章,回望深度报道发展的足迹,也揭示迈向前路的方向。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让数据和技术更好地服务故事 | GIJC17

运用数据或技术能给调查报道带来线索、提供思路、实现突破,但前提是,要真正做到让两者为故事服务。对此,“数据工场”的数据新闻编辑陈羽萱从全球深度报道大会上得到不少体会。

德国汉堡赢得2019全球深度报道大会举办权 | GIJC17

全球深度报道网是一家非盈利机构,致力于在全球范围拓展深度报道的可能性。目前,它拥有来自68个国家的155个成员组织,每个组织都可获得一票投票权。“大家对举办全球大会的热情和宣传力度都是史无前例的,”全球深度报道网的执行总监David E. Kaplan说。“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健康的信号。大家积极参与,并且为共同拓展我们的全球联系网络而出力。”

数据新闻

全球高风险城市房价为何居高不下?| 数据新闻精选

2017年12月4日,南加州洛杉矶北部遭遇大火肆虐,约62,726公顷土地被烧焦。火灾在加州频繁爆发,但并没有烧灭近年来移民加州的热度、快速走高的房价。本周数据新闻将详解自然灾害与国际化大都市房价的关系,并介绍一个数据可视化的“简易百科”,顺便听听技术流怎么理解数据新闻。

全球深度报道大会

支持调查报道的五种方式 明白自己的价值最重要 | GIJC17

调查报道耗时动辄几个月,对新闻媒体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消耗。在媒体普遍遇上“寒冬”之时,要如何用真金白银、可持续地支持调查报道呢?此次南非深度报道大会的“调查报道的可持续性”研讨会,邀请众多成功存活下来的媒体,介绍他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