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報道精選
深度報道精選:女海員職業困境、中國衛生巾行業塌房、涉電詐騙案的“顏十六”是誰?
女海員的職業困境、DeepSeek 崛起、被 AI 擠下崗的職業、涉嫌拐騙中國演員王星赴泰國拍戲的“顏十六”……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2月幾篇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和數據新聞。
女海員的職業困境、DeepSeek 崛起、被 AI 擠下崗的職業、涉嫌拐騙中國演員王星赴泰國拍戲的“顏十六”……全球深度報道網精選了2月幾篇值得一讀的深度報道和數據新聞。
ChatGPT 無疑讓報道時的研究工作變得容易很多,但它提供的答案和分析結果也常常出現錯誤,或受到偏見的影響。記者應該如何正確使用 ChatGPT 助力報道?這篇文章中一位資深調查記者分享了他的經驗。
林寶英的職業生涯從警察開始,在偶然的機會下轉行為調查記者,現在又成為了普利策中心人工智能問責網絡的負責人。她曾參與多個重磅調查,涉及韓國的學術造假、醫療設備監管等問題。在這篇訪談中,林寶英分享了她做調查報道的挑戰、技巧,喜歡的工具以及曾犯過的錯誤等。
越來越多媒體都開始對在新聞中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發生興趣。如果你也在思考人工智能可以如何幫助到你的報道,那麼阿根廷的《國家報》的實驗或許會給到你不少啟發。他們在人工智能的協助下製作了很多有趣的報道,還在編輯部內部建立了一個人工智能實驗室。
近年來,隨着數字訂閱用戶爭奪的戰況愈演愈烈,不少媒體都成立了新部門,致力於吸引更廣泛的訂閱群體,並推動機構內部的改革。在BBC、衛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和紐約時報的數字化轉型經驗中,有不少值得國內媒體借鑒和參考的舉措。
為什麼在深度調查報道中運用 AI 技術這麼困難?近期內,深度報道的哪些環節最適合使用 AI 技術?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哥倫比亞大學老師 Jonathan Stray 做了一些研究。
身為記者,你是否曾因要閱讀上千份文件報告或是整理數百萬條資料而感到心力交瘁?現在,你可以將這些機械的工作慢慢交給人工智能了,它可以模仿人類進行學習、推理,並進行自我修正。對於如何在報道中運用人工智能進行輔助,BBC 的數據記者 Paul Bradshaw 在第11屆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分享了他的心得。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許多新聞從業者害怕自己將被機器取代的聲音也逐漸出現。然而,與其驚懼變化,不如擁抱這項技術。這篇文章給我們展示了,人工智能將可能如何幫助記者更好地報道我們如今所處的,愈發複雜、愈來愈全球化和信息過剩的世界,從而拯救新聞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