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功能設置

文字大小

色彩設置

單色 柔和色 dark

閱讀工具

底部遮蓋 標尺

標籤

調查報道

211 posts

深度報道技巧

專訪王天定:想象調查報道的未來形態 | GIJN獨家對話學者系列

在中國海洋大學王天定教授看來,如今的媒體行業,花果飄零,遍地瓦礫,調查性報道陷入低谷,調查記者風流雲散,一代人在中國重建新聞專業主義的努力功敗垂成。但同時,他也觀察到,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調查記者的各種轉型嘗試,或會給行業帶來新的形態與可能。

“每日人物”執行主編馮翔:新聞是社會的剛需

2016年2月22日,“每日人物”微信公號上線。自此,從明星專訪到平凡者故事,從社會熱點事件當事人到不為人關注的普通事故中的受害者,“每日人物”用事實豐富而深入的人物報道,呈現人性的多樣,傳遞人文關懷。在當下眾媒喧囂的時代,這種對深度報道的堅守價值與困境何在?騰訊全媒派與“每日人物”執行主編馮翔的專訪提供了答案。

唯有真相是終點:析財新保姆縱火案調查

1月28日,財新發表特別報道《逼近保姆縱火案真相》,回答了本事件中最關鍵、然在迄今為止媒體報道中尚未被理清的問題,即:“從女主人報警到母子四人屍體被發現,中間的兩小時到底發生了什麼”。這一回答,是解開向誰問責、如何問責等後續問題的第一步。

融合社科研究方法的最佳調查報道——2017菲利普·邁耶獎揭曉

美國當地時間1月22日,為嘉獎利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進行報道而設立的菲利普·邁耶獎揭曉,《芝加哥論壇報》揭開藥品安全網缺口的報道斬獲2017年頭獎,ProPublica對破產保護政策中種族差異的揭露,以及巴伐利亞廣播公司與《明鏡周刊》合作的、有關德國房地產市場上歧視外國人的報道分列二三位。

數據新聞

國外調查記者常用的16個數據網站丨乾貨

對很多調查記者來說,政府網站是他們對一些關於公眾利益問題(比如地方規劃、發展和支出等)進行調查的起點和數據來源。不過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記者或者新聞機構建立的“民間數據庫”,也能幫你在調查時找到數據,比如本文這份清單。

那些從未想過離開的媒體人,如何理解自己的職業選擇?

媒體行業劇烈變革時期,有人出走,也有人堅守。那些堅守的人,懷抱怎樣的價值與理想?騰訊媒體觀察微信公號全媒派帶來了三位傳媒人的堅守故事,他們對當下的新聞行業、記者和媒體人價值的理解,或能給處於迷茫期的同行一些方向上的啟發。

全球深度報道大會

讓數據和技術更好地服務故事 | GIJC17

運用數據或技術能給調查報道帶來線索、提供思路、實現突破,但前提是,要真正做到讓兩者為故事服務。對此,“數據工場”的數據新聞編輯陳羽萱從全球深度報道大會上得到不少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