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JC 侧记 GIJC23
#GIJC23 侧记:危险者的聚会
“如果把这两千多个人都消灭了,全世界的独裁者应该会睡个好觉。”在 GIJC23 现场,我们一直开这样的“地狱玩笑”,却又如同另类的集体心理诊疗。自由作者邹思聪在这篇侧记中讲述了三位俄罗斯流亡记者的故事——他们虽然再也无法回国,却在异乡坚持报道、建立生活。
“如果把这两千多个人都消灭了,全世界的独裁者应该会睡个好觉。”在 GIJC23 现场,我们一直开这样的“地狱玩笑”,却又如同另类的集体心理诊疗。自由作者邹思聪在这篇侧记中讲述了三位俄罗斯流亡记者的故事——他们虽然再也无法回国,却在异乡坚持报道、建立生活。
在参会之前,于月想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哪些同行和我们一样处境艰难,又是怎样克服?在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分享后,她觉得哪怕空间再小,也不要停止做事。
如今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报道?在影响力如此受限的当下,我们究竟如何定义和看待“impact”?在报道杀戮女性的分享中,独立记者易小艾找到了部分答案:有些记录,若没有留下,真的会丢,若还有一些力气,就一起守住每一个留下记录的可能吧。
学术不端行为可能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涉及新药和外科手术程序的研究可能会直接影响公共卫生,而政府也会根据研究结果来制定相关政策。在这篇文章中,三位专家分享了他们在调查学术不端行为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离开深度报道的乐园,我们都带走了一点东西,一些视角,一些彼此确认、彼此支撑的瞬间。未来,当我们再次遇到棘手的选题,也能想起那两句话:“采访,是永不放弃的艺术”、“我们总会有办法的,总是可以做到的。”
播客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为调查报道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通过制作多语言播客,触及到更广泛的受众。在这篇文章中,资深音频制作人分享了制作多语言播客的技巧。
林宝英的职业生涯从警察开始,在偶然的机会下转行为调查记者,现在又成为了普利策中心人工智能问责网络的负责人。她曾参与多个重磅调查,涉及韩国的学术造假、医疗设备监管等问题。在这篇访谈中,林宝英分享了她做调查报道的挑战、技巧,喜欢的工具以及曾犯过的错误等。
本手册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常用的文字、图片和视频核查工具,也涉及事实核查的工作流程、信源评估,并译介了国际事实核查机构惯用的职业准则与实践,希望能为中国的事实核查业者和观察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报道因性别原因蓄意杀害女性的事件时,媒体常常过分集中于惊悚和血腥的细节,或仅仅展示冷冰冰的数据。在 #GIJC23 上,五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分享了报道女性杀戮的技巧。
和不同地区的记者交流中,我还是不断感慨世界的广阔,我从他们那收获了许多建议。那是一种互相取暖,也是为自己打气。想起那些记者对我说过的“You look so young”,我也有了更多冲劲和底气。是的,我还年轻,我还可以做很久。也许,也会迎来一个更好的时代吧。